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两会声音|边玉芳委员:中小学教师亟需心理减压 提升职业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4-01-24 14:33:21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苏向东

中国网心理中国1月24日讯(记者 苏向东)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全社会关注。“要维护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必须关注和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带来《关于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案》。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受访者供图)

深耕教育事业多年,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边玉芳对教育领域的问题思考研究得比较深入。“据我们调研,目前北京市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出法定工作时间。”

边玉芳例举了2023年一项全国性的调研数据:约1/4的小学教师、1/2的初中教师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许多教师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她表示,教师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社会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体谅包容他们。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的现状,应综合施策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履职条件。为此,边玉芳提出四方面建议:

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一是明确教师职责边界和工作量标准,将教师的工作职责、在家校社共育中的任务与边界,细化成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二是引入社会力量承担教师非课程教学工作;三是发挥社区及相关机构作用,更多承担课后服务、暑期托管等工作;四是对教师的额外工作发放加班补助,应与教师付出的时间精力相当。

为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渠道,提升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在教师必修和选修培训中,将教师心理辅导内容和心理调适方法融入其中;建立教师心理热线、购买EAP服务为教师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改进学科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重点,从“教学”变为“育人”。对全体教师进行学生成长规律的专项培训,让广大教师读懂孩子,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与家校合作能力。

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引导公众理解教师和尊重教师,正确看待教师职业与劳动价值,提升其职业幸福感;持续为教师提供社会支持,对他们更多宽容,让他们感到更多的温暖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