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调查报告

66.2%受访职场人士感觉工作倦怠感在向生活蔓延

发布时间:2024-01-15 11:20:44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孙山等

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分不开?即使不工作,也觉得很累?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0名职场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2%的受访职场人士感觉工作上的倦怠感在向生活蔓延,52.6%的受访职场人士表示工作上的倦怠感会影响情绪稳定,容易焦虑内耗。个人该怎样应对工作倦怠?46.0%的受访职场人士认为要维持好工作和生活平衡,44.1%的受访职场人士认为需增强执行力,减少内耗。

66.2%受访职场人士感觉工作上的倦怠感在向生活蔓延

在北京某国企工作的90后李贤才,最近一段时间处于工作超载的状态,“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一般八九点钟才下班,而且有的周末还会有一天被安排值班任务,已经很久没有休过完整的周末了。”在这种状态下,李贤才感到身心俱疲,“每天下班回家只想躺着,刷会儿抖音或者搞笑类视频,让自己获得短暂放松。”

调查显示,66.2%的受访职场人士认为工作上的倦怠感在向生活蔓延,即使不工作也觉得累。交互分析发现,男性受访者对此表示认同的比例更高,为74.1%。从单位性质来看,来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受访者觉得工作倦怠感向生活蔓延的比例更高,为68.4%,其次是民营私企,为67.1%。

“每年年末是最忙的,手里有好几个报告要结项,需要加班赶进度。”90后罗慧在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她觉得现在的工作竞争比较激烈,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吃饭作息不太规律。“周末一般用来恢复元气,经常睡到下午才起,早饭午饭就一起吃了。长久下来,有时工作上遇到着急的任务,会隐隐觉得胃疼。”

“现在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罗慧感慨,有时候下班了还会收到领导的消息、客户发来的文件,有的文件比较着急,不得不在家继续加班。“现在回家后看到微信消息,都会担心是工作上的事情,精神处于紧绷状态,很难真正放松。”

工作倦怠会给个人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调查显示,52.6%的受访职场人士表示会影响情绪稳定,容易焦虑内耗,45.5%的受访职场人士感觉会不愿与他人交往,社交圈变窄,42.8%的受访职场人士表示可能会引起胃痛头疼等身体疾病。其他还有:拖延严重,执行力和积极性下降(41.4%),每时每刻都很“忙”,难以真正放松(39.6%),缺乏目标,产生空虚感和无意义感(24.8%)。

个人如何应对工作倦怠?超四成受访职场人士认为要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

面对“多线头”的工作,李贤才逐渐意识到拆解任务的重要性,“之前遇到许多工作同时到来的情况,很有压迫感,不知从哪里入手。现在我会给自己设定每天的工作目标,划分任务的优先等级,逐步推进,减轻自我内耗。”李贤才觉得,拥有一两个兴趣爱好也很重要,“周末有时间我会去游泳,在运动中放空自己,缓解疲劳。”

在苏州某外企工作两年多的张子奇,对工作已经得心应手,但他也坦言长期的重复工作让自己有些倦怠,而且比较担心职业发展前景。“最近我打算准备笔译的考试,也开始重新学习第二外语,想在专业技能上更进一步。”张子奇觉得,应对工作倦怠,最主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保持不断学习和充电的状态,在逐步提高中获得成就感。

个人如何应对工作倦怠?46.0%的受访职场人士认为要保持工作和生活平衡,44.1%的受访职场人士认为需增强执行力,减少内耗,41.5%的受访职场人士认为要制定可行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其他还有:进修充电,提升职业技能(37.1%),培养个人兴趣爱好(35.6%),加强锻炼,注重身心健康(29.3%),给自己放个假(26.4%),转行换个赛道(20.6%),跳槽换个工作环境(19.8%),与亲朋好友多交流,纾解负面情绪(18.0%)等。

“有的人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单位,有的人是对工作内容感到厌烦,首先要找到倦怠感的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张西超提到,现在有个概念叫“工作重塑”,就是通过重新设计工作内容,找到工作的乐趣,提升工作热情。现在有些人会觉得工作没意思、想“躺平”,过度关注和放大工作中的不利因素,会加深倦怠感。“其实每份工作都有好的方面,发掘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才更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张西超表示,个人还可以从提升积极的心理状态入手,比如进行跑步等运动,培养兴趣爱好,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正念练习等,打开自己,促进自我成长。“我们曾做过一项‘中国好员工’的研究,发现那些表现积极、充满动力的员工的共同特点,是能发掘工作的价值,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同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参与此次调查的受访者,男性为40.5%,女性为59.5%。工作时间在1年内的占6.5%,工作1-3年的占14.1%,工作3-5年的占27.9%,工作5-10年的占30.0%,工作10年以上的占21.5%。(中青报见习记者王志伟记者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