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室 | 一言不合就威胁,原来是认知需升级
发布时间:2024-03-14 08:40: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邱丽娃有时候,不能好好说话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着错误的认知。一旦认知改变,沟通自然就顺畅了。
一言不合就威胁,鸡飞蛋打难和睦
都说育儿观念不合很容易引发夫妻冲突,小英和小强便面临这样的难题。而且,只要小英不顺从小强的决定,小强就会威胁她。这不,前两天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那天吃过晚饭,小英在厨房刷碗,小强陪儿子在客厅玩乐高。小强发现,儿子在组装乐高时有很好的创意,便走到厨房门口,兴奋地跟小英聊了起来。
小强:我发现咱儿子挺有创意的,组装乐高总能别出心裁!
小英:确实,我也发现了。他总能变化出很多不同造型,有时候让我很惊喜!
小强:嗯,咱可不能埋没了儿子。我决定了,让他参加乐高培训班,好好挖掘和发挥他的天赋!
小英停下手中的动作,用围裙把手擦干,很认真地问道:你这么快就做决定了,怎么不跟我商量?
小强:这不正在跟你说吗?
小英:这是你已经决定的,根本没问我的意见!
小强:你到底想怎样?
小英:教养孩子我也有份儿,你这么处理,搞得我不像这个家的一分子一样。
小强:你这说的什么话!我不是跟你说得很清楚了吗?儿子在这方面有天赋,我们应该培养他。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非要弄得那么复杂,啰里八嗦的。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劲儿,干脆离婚算了!
一听到“离婚”两个字,小英脑海中立马浮现出过往种种被丈夫威胁的场景。结婚时,小英想办婚礼,小强嫌太折腾:“这个婚干脆别结了,结了也得离!”装修时,小英想要田园风,小强不喜欢:“心都不能往一块儿想,以后想不出轨都难!”生孩子时,小英想住月子中心,小强觉得在家更好:“这么不喜欢在家待着,以后老了把你送养老院得了!”类似这样的威胁不胜枚举,小英不知道小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但这些话刺耳异常,让人难受极了。
被威胁的小英难受,看似强势的小强也没好过到哪里去。每次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时,小强就会忍不住想让小英变得和自己一样,两个人能够有相同的想法、感受、需求。如果这个期待被满足,他会觉得自己找到了“灵魂伴侣”,安全感十足;如果不能,他就会觉得很孤单,忍不住通过威胁让小英妥协,从而实现自己的期待。其实,他并非真的想离婚、出轨或是把她送去养老院。
除了害怕孤单外,小强还很怕犯错。在他的成长经验中,犯错是件特别糟糕的事情,不管是大错还是小错,都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为了避免犯错,防止因犯错被评价、被指责,小强做事认认真真、小心翼翼,期待以此来获得他人的认可。他认为只要得到认可,就表示自己是对的,便不会被评价。
早期经验带来的影响无所不在,会让人在无意识之间脱口而出,怕犯错、求认同很容易演变成攻击与威胁。于是,每当出现自己的意见不被认可的情况,小强就会不自觉地先武装自己,用非理性的语言虚张声势。在同事面前,他还会努力收敛一些,尽量做到表面客气;但在小英面前,他彻底放弃了忍耐,可谓什么话杀伤力强就说什么,各种威胁像一把把利剑刺向小英。他以为这样小英就会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上,结果却事与愿违,两个人渐行渐远。
改变认知多实践,好好沟通更幸福
针对这种情况,小强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认知。
关于期待两个人完全一致,小强需要看到并接纳这样一个事实:双胞胎尚且有不同的想法、感受、需求,何况是成长背景大不相同的夫妻呢?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过:“人们因相同而联结,因相异而成长。”小强可以用这句话不断进行自我对话,时时提醒自己。关于害怕出错,小强可以用“没有失败只有反馈”这句话来改变自己的认知;每当感到孤单时,试着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让自己跟自己在一起。认知发生改变,谈话方式也会随之变得不一样。
小强:嗯,我们可不能埋没了儿子。我决定了,让他参加乐高培训班,好好挖掘和发挥他的天赋!
小英停下手中的动作,用围裙把手擦干,很认真地问道:你这么快就做决定了,怎么不跟我商量?
小强:我正在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也想听听你的意见。(这么一来,小英就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英:儿子的创意的确让我们欣喜。但是,送培训班费用不低,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我想,创意往往是相通的,我们可以让儿子多做些尝试,比如绘画、手工等,也能挖掘和发挥这方面的天赋。
听到小英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小强的第一反应是:“又跟我意见不同了,她这是要干什么?”但很快,他尝试做了更多自我对话:“她也赞同儿子有创意,和我的想法一致。”“报培训班超出预算也是事实。”“训练儿子的创意确实可以有很多不同方式。”“不知道儿子的想法是怎样的。”内心经过一番拉扯后,小强有了自己的主意。
小强:你的想法很值得参考!要不我们一起和儿子讨论讨论,谈一谈如何让他的创意可以更好地发挥?
小英:这个点子真不错!
认知上的觉醒需要观念上的改变,加上经常自我对话提醒,并在生活的对话中多实践,即认知上觉醒→观念上改变→经常自我对话→生活中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强越来越能够包容不同意见,也更能够接纳自己的错误,不仅能更好地和小英沟通,和同事的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作者:邱丽娃 网址:http://psy.china.com.cn/)
教育部:“防未病” 今年着力破解学生身心健康重大问题2024-03-29
"AI复活"生意兴起 心理专家:形式如同网络海洛因2024-03-29
放飞风筝,长沙市实验中学学子享受蓝天下的“心理按摩”2024-03-29
心理研究|一个对年轻人心理健康有益的城市是什么样的?2024-03-28
心灵公益|窗口前的成长:自闭症青少年走进金融世界(组图)2024-03-28
强化城市与农村多方协同服务网络 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