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华:永远年轻的关键是“心理抗衰”
发布时间:2024-02-04 09:53:5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田祥玉采访对象:王大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兼老年心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专委会常委。主要研究老年心理与毕生发展。著有《玩出年轻头脑》和《你好我的白发人生》等。
主要观点:相比肉体与容颜的衰老,其实心理衰老对人的影响更大。较强的心理抗衰力,让我们继续保持良好生活功能的同时,还能生活得更有活力、有意义。
受访者 | 王大华 文 | 田祥玉
人生有价值,心理不衰老
有学者提出一个“心理抗衰力”的概念,用来描述与心理衰老抗衡的力量。在心理学领域,与之相近的概念叫“心理弹性”(“心理复原力”)。它指的是人具备一种能力或一种心理素质,能抵抗住压力,并从压力中恢复到正常的功能状态。
具体说来,就是人在遭遇一些变故后,难免有一些心理失衡、失调,但通过自己的调整后,最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功能。
我婆婆就有很强的心理抗衰力。她今年87岁,在某个四线小城市独居,和子女保持着一碗汤的距离,生活安排完全由自己说了算。
婆婆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70岁时才到城里生活,儿女们希望她享清福,但她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离她家不远的地方有被开发商圈起来的一大块地,得到允许后,婆婆去那里开垦了至少100平方米的荒地种菜。
每天天刚亮,她就起床去地里干活儿,松土、播种、施肥、捉虫子、锄草,忙得不亦乐乎。儿女们都不想她这样劳累,但婆婆依然我行我素,隔段时间就给孩子们送一批菜。从经济价值说,自己种菜的性价比很低,因为我们可以花很少的钱买到种类更丰富的;但从心理价值来说是超值的,东西再便宜,也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心理抗衰力呢?
一、看心态。很多人容易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一种是经常缅怀过去的美好事情,感叹青春或恋情一去不复返,觉得没有人生的价值了;另一种是执迷于过去的痛苦,因为挫折、遭受过不公平待遇,所以久久不能释怀。怀念过去不是坏事,但因为怀念过去而产生失落感则不利于心理抗衰。
喜欢炫耀自己过去的人,对当下缺少掌控感。
比如过去是领导,地位和能力摆在那里,不用炫耀就有人尊敬,但退休后,没有人围着他转,也没有人在明面上肯定他的价值了,但他的自尊心还在,所以才会想要炫耀。
比如读书时是学霸,上的也是名牌大学,但走入社会后,事业、感情不如意,得到的不是夸赞而是批评甚至指责,他有可能会喜欢提“当年勇”。
对老人来说,如果只是炫耀过去,没有做出格行为,子女不用一刀切地怼回去,不妨提一些问题让他谈兴更浓,夸夸他,满足他的虚荣心。
对年轻人来说,建议改变心态,找到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
二、看生活安排是否充实。对80岁以下的老年人来说,如果身体没有太大问题,却只有吃喝拉撒睡,那肯定需要调整才有利于心理健康。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参与家务劳动、家庭聚会,和家人朋友去旅游、参观,在网络上学习一些新的技能、上老年大学,和三五老友打牌、钓鱼都是不错的方式。
尽可能多参与社会活动,保持独立的活动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都非常有利于心理抗衰。
每个人都需要心理抗衰
对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来说,心理抗衰尤为重要,因为生理的衰老无法逆转,这个时候,我们就应努力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活力。
退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催老剂”,提高心理抗衰力对他们来说也尤为重要。很多人觉得退休后就是老人,人生只剩下吃饱穿暖了。
其实现在的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五六十岁真的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老人。我常常跟这些自叹为“老人”的人说:“您还很年轻,年纪一点儿都不大。”
特别是那些退休前社会地位高的人,一旦失去地位,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
他们对退休生活又没有做充足准备,以为退休就是休息,没想到休息一两个月就受不了了。
怎么办?其实就是个价值重新定位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家人、朋友能多陪伴,与之沟通交流,出去散心,大部分都能重新定位,很好地享受退休生活。
其实,退休并不意味着各方面功能衰退。五六十岁的年纪,在很多方面都有活力,只要调整心态,培养心理抗衰力,退休生活依然可以过得非常充实自在。
这种时候,那些有自己的业余爱好,不失去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能持续感到生活活力感的人,不会有衰老感,我们也可以说他有很好的心理抗衰力。
其实不限于老年人,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需要做心理抗衰。现在社会上,有的年轻人明明才20多岁,却一心躺平、心如槁木,拒绝学习和成长。
他们过着和老年人差不多的退休生活,对生活丧失激情与热情,从心理上来说已经衰老了。
对年轻人和中年人来说,心理抗衰体现在认知层面上,要具备成长型思维,要相信有变化的空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
有些女性在生儿育女后,面临照顾孩子和挣钱养家的压力,身材和容貌也会发生很大改变,长胖、长斑。这个时候,有很多人会担心自己是不是老了,丈夫不再像过去那么喜欢自己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焦虑。
如果你的丈夫习惯以貌取人,那随他去吧,因为你完全掌控不了,就算你依然年轻,但也绝对不是天底下最美的女人,他照样还可以去找别人。
如果控制不了丈夫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和意义了,那问题还是出在女人自己身上。
无论男女,要赢得伴侣的尊重,在任何年龄都应努力把自己照顾好,自立自强有智慧,在家里发挥不可或缺的角色功能。这是从心理上抗衰,也是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努力提高心理抗衰力
心理抗衰力强的人,能肯定自己的价值,注重生命的充实和发展,且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也是明确的。那么,要如何培养心理抗衰力呢?
保持社会连接。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社会关系都是堡垒,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应该是每个人的重要目标。年轻人上学、上班,与同学、同事接触,但这还不够。
大学校园有各种各样的社团,不难发现,那些热衷于加入社团的同学,社交能力更为出色,心理素质也更好。
进入社会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使得很多人无暇参加工作、家庭之外的活动,好不容易有空儿就刷手机,连朋友邀约也懒得参加。一个人待着并非不可以,但要适度,不能长期这样。
对老年人来说,保持社会连接尤其重要。多参与社会活动就有了强大的社会网络,就有了心理健康的保护伞。
我的大学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退休后,她选择一个人生活,但是一点儿都不孤独,开始发展邻里关系,跟楼里其他老太太走动得非常频繁。
做了好吃的,她会送给邻居;别人有什么求助,她也会耐心帮助。她经常和邻居一起打牌、唱卡拉OK、出去旅游,从不以自己曾是大学高级教师而清高自傲。
其实,80多岁的她有高血压,心脏还做了支架手术,但她的目标非常明确,尽可能保持独立生活。不愿意给家人添麻烦,并不意味着她遇到困难时不求助。
身体不舒服,她马上给儿子打电话,让他带自己去医院;平时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她也会求助于邻居。
受老师的影响,我们这些学生也有样学样,工作、家庭之余与社会保持高度连接。我身边也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出差,但定期参加朋友聚会,与同事、邻里的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好。
他们会经常牵头组织活动,热情地邀请朋友参与其中。
逢年过节,他们也不惧旅途奔波回去看望父母,不远千里去见朋友。朋友和家人有困难,第一个就会想到他们;而他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麻烦,也很愿意向别人求助。
人无完人,一定要适当地承认自己在某方面不行。每个人的财产、生命和影响力都是有限的。
所以,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不要因为所谓的面子耻于求助,而这何尝不是最好的心理抗衰?
那么,心理抗衰能力强的人,都有哪些特点呢?
坚持学习
这里的“学习”,是指跟社会进步同频,学习新技术,多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社会上正在发生什么。
我妈妈出生在农村,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爸爸去世前,她什么都不用管,只会用手机打电话。10年前,我爸爸去世,妈妈开始主动学习。如何在手机上看新闻、刷短视频,跟家人发微信语音,她都积极地求助于我。
就在前不久,我教会她怎么在网上投票。教一遍,妈妈忘了,我鼓励她继续学,她就一遍一遍地学,直到学会。现在的她特别开心,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疫情期间,很多老年人被迫学会了网络购物,我觉得特别好。哪怕是学习怎么在网上打车、订餐,如何打开一个链接,对老年人来说也是学习。
比如我的那位老师,每次出去玩儿都会发一个美篇,因为用心学习了,一次比一次好。
我有一位朋友坚持每个月看两三本书,这个习惯从大学时期保持到现在。已经是公司高管的她,积极向行业前辈求教,也虚心跟下属了解,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位朋友四十出头,但身边每个人都说她比实际年龄年轻十来岁。
学会自嘲
自嘲就是不要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太重,做了糗事后,用自嘲化解尴尬,不仅能带来更融洽的关系,也能锻炼自己的达观心态。很多心态年轻的人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习惯自嘲。
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就经常自嘲。先生曾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大家都尊称他为“博导”,没想到他自嘲道:“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类似的自嘲是豁达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映。
不把自己太当回事儿,时不时地开个玩笑,也全然接受有小缺点、做过傻事甚至有坏念头的自己,这样的人想不年轻都难。
人不论在哪个年纪、哪种状态,都不要故步自封。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进步的空间,比如退休后发展一个业余爱好,职场上再升一个台阶,工作中掌握某些新领域的知识、技能,结识新朋友,和同事、领导更深入地沟通交流……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还有很多工具和技术等着你去学习,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值得你去探索。
只要我们认为人生“不止如此”,那么在任何年纪都能找到可以努力奔赴的事情。
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内心就会充实,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有奔头。因为这么做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动了起来,心态也就年轻了。
不能永生是自然规律,肉体衰老无法逆转。但只要拥有年轻的心,无论多少岁,我们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幸福源泉,以及取之不竭的人生动力!(《婚姻与家庭》杂志特约供稿)
我国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预警一体化系统2024-02-22
心理热线 | 困在家庭牢笼的女孩:我真的不想活了2024-02-22
观察:利用假期释压 “心灵疗愈”风靡年轻群体2024-02-22
深职大校园增设“心理疗愈”亭 涵盖音乐放松、VR训练(图)2024-02-22
寒假“余额不足”,开学前学生要做好这些心理准备2024-02-22
心理学家分析“上海女教师出轨学生”:女教师心理问题更凸显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