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国论坛 | 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心理学建设
发布时间:2023-12-07 10:23:15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王礼军 桑青松百年前,心理学作为一位“新人”伴随着西学东渐过程初次踏上中国大地,随即便在这片拥有数千年华夏文明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长久以来,国内心理学界一致将心理学视为“舶来品”,理论和实证研究多以西方心理学理论成果为基础,以西方心理学话语体系为参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心理学自主创新、特色发展彰显不够。事实上,中国心理学人早已确立“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发展志向,心理学中国化是国内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和一贯追求。在经历百余载栉风沐雨尤其是四十多年恢复重建后,如何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国民心理问题的变迁、回应新时代国民心理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心理学建设,是当代心理学人必须予以回答的时代命题。
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宗旨
理论联系实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已成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时代和社会的现实问题是学科前进的潜在推动因素,学科发展要聆听时代和社会的声音,回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任何一门学科的生命力一定是扎根在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潜力之上的,心理学也不例外。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调整与变革需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与社会需求同呼吸共命运,聚焦社会现实问题也必然会给心理学发展染上独特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色。然而,当前我国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调和需要,尚不能很好地解决国家重视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治理和社会心态、公共卫生危机与风险防控等)和人民关心的个人问题(如心理健康、学习、美好生活等)。正如陕西师范大学游旭群所指出的,中国心理学因研究对象和方法等局限,在服务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方面仍然不够充分。因此,我国心理学建设应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以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学体系为目标和抓手,致力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独特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生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话题,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心理研究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号召和指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心理富足和安康助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同时以聚焦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民族心理学推动中国心理学走向国际化。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人类的命运与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其发展应始终围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的初心是揭露人类的心理现象,发现内在的变化规律;使命是建立一门科学的、为人类谋幸福的学科。可以说,心理学发展的“牛鼻子”是解决关乎人类福祉的问题。当下,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需要解决一些重大问题。中国心理学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然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贡献自身的价值。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所指出的,中国心理学的蓬勃发展要关心人类、面向未来。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应具有全球视野,借助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及由世界大国转变为世界强国的契机,用中国心理学人的理论视角、方法,立足人类幸福及社会发展格局,反思、探究、阐释中国文化与时代背景下的国人心理,挖掘具有人类整体视野的学术成果,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和整体思维的心理学理论。
以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为基石
任何创新与发展都要在既有的基础上予以实现。我国古代虽无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却有丰厚的心理学思想,并有其独特的概念和话语体系,如人性论、身心观、知行说等。这些思想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先贤基于思辨与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对人性、学习等问题的透视,无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心理学建设的重要源头和基石。中国特色心理学建设如若忽视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很可能变为无根之木,甚至成为空中楼阁。
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与西方传统的心理学存在基本范畴上的显著差异。西方的心理学最初主要是从哲学中派生而出,而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的来源既有哲人之思考,又包含先贤文人的人生体验感悟,其生成方式更为丰富、生动。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不仅是理性的,富有哲学韵味,还是诗性的,具有鲜活的生命品格和精神价值。这与注重整体把握和直觉体悟的传统学术思维方式,以及古人的生活态度、生命哲学和精神追求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深入且系统地探究我国古代心理学的历史源头及演变过程,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和视角(如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对其进行考察和分析。一方面,深入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的思想资源,构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体系,丰富完善并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心理学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以现代视角探索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内在价值,挖掘并分析其现代意义,促使其创新性转化。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
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是中国特色心理学的思想资源和经验宝库,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也为我国心理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文化源自古人的历代经验智慧,是对处于社会中的人及其生活、劳动、学习等的持续性探索和总结,也是在千年发展过程中自发性地筛选传承下来的瑰宝和重要遗产,具有很强的情境解释力和现实检验力。其中蕴含着整体的视角和态度,即从整体上理解人、人性、人心、人为等,这种视角恰恰是西方主流科学心理学自诞生以来所忽视或难以平衡的问题。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学并指导心理学研究,用中国文化理解和解释中国人的心理现象,从中挖掘出更为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对打造一条中国特色心理学道路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学者虽十分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研究,并产生了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研究成果,但尚无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如何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建构一种什么样的理论体系都是未竟的问题。因此,中国特色心理学建设需要在不断扩充积累碎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将它们串联起来以建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同时,要在传承并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立足现实不断发展与国民需要相吻合、与人类发展相一致的心理学思想,基于实践推动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心理学理论,真正实现心理学的中国化,使中国心理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上”。
以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
心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在与其他诸多学科交叉、融合、互助的关系中生存、发展。心理学若想获得长足发展,人才是基础和关键。我国心理学人必须肩负起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促进国民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提高大众幸福水平这一重大使命。然而,当前我国心理学人才队伍的总体数量仍然较少,心理学高端人才培养的规模和层次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聚焦人工智能、脑科学、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和科技攻关的心理学高端人才匮乏。因此,我国心理学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既要夯实对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研究工具这类“外功招数”的掌握,也应强化对扎实的理论素养和缜密的实证思维这类“内功心法”的修炼。不仅如此,我国心理学建设还需培育一批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通古今中外的名师大家,起到把脉问诊下方的作用。正如林崇德所指出的,心理学大家的一个重要职责和使命在于“用系统的观点来安排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带有开拓性的战略眼光深入有关领域的实践中,发现‘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心理科学发展的生长点”。我国的心理学大家应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追寻,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准确把前进之舵,定发展之向,开时代之路。
21世纪以来,我国心理学基础研究得到稳定发展,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心理健康及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国家重要政策方针,心理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心理学人必须具有建构中国特色心理学知识体系、理论体系的责任担当和实践观念,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必须走一条特色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立场、气派、价值的理念和智慧。中国特色心理学发展的核心在于“新”,即新概念、新理论、新思想、新问题、新方法、新范畴等,立足点是中国社会尤其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现实问题,基础是中西方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内在目标是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增强文化自信、道路自信贡献心理学力量;外在目标是提升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及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心理学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通过不断提出并解决中华民族的时代之问来丰富并回答世界之问。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礼军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系主任;桑青松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呵护心灵,“心理健康气象员”上岗2023-12-07
心理中国论坛 | 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心理学建设2023-12-07
心理中国论坛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思考2023-12-07
2023心理学实践应用与传统文化发展论坛在京举办2023-12-07
心理研究 | 哪种记忆更易被长久保留?记忆研究助力心理治疗2023-12-07
心理研究 | 母亲孕期心理压力大 孩子心理问题风险高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