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行业资讯

心理中国论坛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思考

发布时间:2023-12-07 09:38:05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王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一直以其博大精深、千年传承的特点,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力量和核心价值理念。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学业压力等,正日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长和发展。

值得庆幸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资源。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赋能作用。透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及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方面的潜在作用,以及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一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核心价值理念而闻名于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文化流派,每个流派都贡献了独特而宝贵的智慧,为中国社会提供了精神指导。

儒家的仁爱与人伦道德。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强调了仁爱、忠诚、礼仪等核心价值理念。仁爱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强调了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对于大学生来说,儒家的仁爱观念可以启发他们更关心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感,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儒家还强调人伦道德,教导人们如何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学生在面临学业压力和社交挑战时,可以通过儒家的伦理观念找到平衡和指导,减轻焦虑和自我怀疑。

道家的自然和谐与无为而治。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等为代表,强调以自然和谐、无为而治为核心价值理念。道家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顺应自然的道,不要过分干涉和努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学会接受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不完美,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减轻自我压力,保持内心平静。

佛家的慈悲与心灵平静。佛家思想,注重慈悲、禅定、解脱。慈悲是佛家核心价值理念之一,鼓励人们对他人表现出深切的关爱和同情。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慈悲之心可以增强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减少冲突和紧张。佛家的禅定和冥想实践有助于培养心灵平静,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焦虑。通过定期的冥想练习,他们可以培养自我冷静和情绪调节的技巧,提高心理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些价值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自我认知产生了积极影响。儒家的仁爱和人伦道德、道家的自然和谐与无为而治、佛家的慈悲与心灵平静,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原则,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中的心理挑战。这些价值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压力,实现全面发展。

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尽管他们处于生命中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阶段,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业压力的沉重负担是大学生通常承受的重要因素,包括应对各种学科的高难度课程、应试教育的强烈竞争,以及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这种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自我怀疑,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业压力不仅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的期望,还在于社会对成功和成就的标准。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心理健康需求。

社交媒体的普及和虚拟社交网络的广泛使用,虽然提供了连接世界的机会,但也带来了社交焦虑的问题。大学生可能感受到压力,需要在社交媒体上维护一个看似完美的形象,与同龄人竞争,从而增加了社交焦虑的风险。与此同时,虚拟社交网络也可能导致孤独感,因为真实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有挑战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大学生常常面临信息过载。他们需要应对大量的课业信息、社交媒体内容、新闻和娱乐等,这可能导致心理疲劳和焦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也可能干扰他们的睡眠和注意力,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大学生进入大学时通常怀抱着各种憧憬和期望,但现实往往与期望不符。他们可能面临着失望、挫折和自我怀疑,这可能引发抑郁和焦虑。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和标准也可能与个体的价值观不符,导致心理困扰。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学业压力、社交焦虑、信息过载和希望与现实的差距。这些挑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文化的赋能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古老智慧的指导原则,有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压力和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智慧和核心价值理念。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及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挑战,探讨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潜在赋能作用。我们发现,传统文化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生活意义等方面的指导,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从古代智慧汲取力量的方式。

然而,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最大赋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体,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教育政策的支持、文化传承的弘扬、校园文化的建设等途径,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来接触、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文化报 王莉,作者系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本文系2022年度平顶山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基金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PXY-SZYJ-20220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