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最新报道

心理专家解锁青少年心理密码 多元共建织密社会支持网络

发布时间:2025-11-26 11:19:34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马海菊

“原来孩子情绪爆发,是大脑‘油门’和‘刹车’发育不同步!”11月22日,惠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专业志愿者队伍培训(第四期)现场座无虚席,300名与会者被清华大学心理专家阎博的精彩授课深深吸引。

此次培训由团市委、惠州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联合举办,特邀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阎博副教授授课,为一线服务者与家长带来青少年心理健康前沿理论与实操技能“干货”,助力惠州12355志愿服务队伍专业能力再升级。

逐一拆解成长困惑 理论+案例直击痛点

“孩子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大脑中主导情绪反应的杏仁核发育尤为迅速、活跃度高,而负责理性思考、情绪调控的前额叶皮层却发育相对缓慢。”课堂上,阎博以生动的“油门与刹车”比喻,深入浅出地解析青少年情绪爆发的生理根源。结合多年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她围绕“从情绪管理到情绪赋能: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从沟通到联结:用积极视角构建滋养型的亲子关系”两大主题,层层递进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通过真实案例还原亲子沟通误区,提供“看见孩子优点”“有效倾听表达”等可直接落地的实操方法。

“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需求,很多困惑一下子就解开了!”培训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互动问答环节学员踊跃提问,阎博逐一细致解答,针对性给出解决方案。从博罗专程赶来的徐女士深有感触:“家里有读高中的孩子,一直苦恼于他沉迷手机,听课后才明白孩子需要更多被看见、被肯定。我打算从每天发现孩子三个优点开始,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建立良好的亲子联结。”

多元主体共学共建 织密社会支持网络

此次培训不仅面向全市12355专业志愿者,还广泛吸纳了“双百社工”、司法社工、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参与,并特别开放名额给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这种多元化的学员构成,促进了不同领域工作者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服务青少年的更大合力,共同编织一张更为密实、有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网络。

“多元学员构成能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服务合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训不仅是12355志愿者队伍的能力提升课,更是一次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沟通交流会,旨在通过跨界学习,让专业服务者更懂家长需求,让家长更理解专业服务逻辑,共同编织一张覆盖全域、密实有效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网络。

12355全域护航 为8万人次提供咨询服务

据了解,惠州已建成8个市县两级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形成“线上响应+线下深耕”的全流程服务模式,成为陪伴青少年成长的“24小时心灵树洞”。平台整合热线电话、微信小程序、实体阵地等载体,为35周岁以下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困难救助等公益服务:线上,24小时无休值守,“一对一”即时回应心理困惑;线下,专职社工常驻站点,联动255名心理、法律等领域的专业志愿者提供深度个案服务,并常态化走进学校、村(社区)开展科普活动。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惠州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提供咨询服务8万余人次,办理青少年个案1400多宗,开展心理健康、法治宣传等科普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近120万人次。

下一步,团市委将持续依托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不断加强服务队伍能力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携手社会各界力量,为惠州青少年打造更优质、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生态,撑起一片晴朗的心灵天空。(惠州日报 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吴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