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以心为炬,照亮中国特色心理学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28 10:22:27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杨帅
莫雷(右)在给学生授课
在华南师范大学校园内,每天傍晚时分,总会看到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教授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夕阳下散步的身影。师生们并排走在一起,或讨论学术问题,或漫谈人生感悟,知识在步履间流淌。这是心理学教授莫雷独特的“散步教学法”,如今已成为华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一道风景线。
莫雷是我国心理学界的泰斗之一。40多年来,他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学术成果,还先后培养了一批心理学领域专业人才,领衔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他如同明灯和火炬一般,照亮了中国特色心理学的求索之路。
跨学科走进心理学研究
莫雷来自茂名高州,受家庭影响,从小便对教师职业萌生向往。197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后又考取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心理学家阮镜清教授。1985年他考取心理学博士,成为新中国首位教育心理学博士。博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
从教育学“跨界”到心理学,年轻的莫雷身上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彼时,刚踏入心理学学术研究领域的莫雷,“只认可头脑中的逻辑,不畏惧任何权威”,颇有一种“初生牛犊”的勇敢。这种敢于质疑和批判的精神,特别是他对皮亚杰、康拉特等西方权威心理学家研究的批判性吸收,成为了他开展学术创新的起点。
1986年,莫雷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他的首篇学术论文《个体思维发生理论述评》,提出了“实践是个体思维发生的本源”“个体思维操作的形成,是一个由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过程”等观点,回答了人在实践过程中怎么形成思维、学习机能如何形成等问题。其后20多年,莫雷及其团队围绕个体语言机能形成、阅读能力的发展、个体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200多项实验研究。2012年,莫雷出版专著《学习过程与机制研究:我国学习双机制理论与实验》,创新构建了学习双机制理论。这是中国学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第一次系统提出中国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
矢志做“顶天立地”的科研
莫雷认为,搞心理学研究,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立足国际科学研究前沿,追求理论创新;“立地”则是立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整合社会资源,追求实践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004年开始,莫雷团队与香港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谭力海等人开展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合作,他的文章自此陆续走向国际权威刊物。此后,莫雷先后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实验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00多篇,更有文章被国际权威教科书选用。2010年,他在国际顶级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有关“颜色影响心理”的文章,在国内外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也在国际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
理论源于现实,更服务于现实。2008年汶川地震时,莫雷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长达十年的心理疏导;在基础教育方面,他推动“学生阅读素养培养”项目落地,创建“阅读智慧平台”。莫雷曾主持两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个体心理危机实时监测与干预系统的建构”和“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这些项目为防范恶性心理事件、促进全社会心理健康提供了专业指导,有效推动了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探索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莫雷说,自己的从教之道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超越”。学会学习,就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学科体系,学会如何把握学习目标;学会超越,就是使学生超越书本、超越前人,学以致用、敢于创新。对此,他创造性提出了“倒立金字塔”“三个一”“质疑会”等教学方法。
以“质疑会”为例,由课题组每周召开,学生报告最新的研究,然后组织对这项最新研究进行质疑或拓展,形成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案。这大大锻炼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研究能力,培养了学生们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精神。
由于莫雷的悉心栽培和指导,莫门弟子英才辈出。莫雷指导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有许多在国内顶级刊物《心理学报》上或国际SSCI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莫雷培养出来的博士,更有多人成为高校的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莫雷有一句“三无一有”的名言——“无周末,无节假日,无寒暑假,才会有所作为。”这是莫雷自身数十年如一日勤奋、自律的写照。莫雷身上不仅体现了身为学者的求真务实、经世致用,更彰显了身为师者“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精神品格。
人物简介
莫雷,1951年1月生,广东茂名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历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是中国心理学的领头人之一。
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心理与学习认知过程,曾在国内外多个心理学权威刊物发表数百篇论文,出版学术著作40多部,代表作有《学习过程与机制研究——我国学习双机制与实验》《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教育心理学》等。(统筹:温建敏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杨帅图/受访者提供)
超时工作、社交不足! 保障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心理健康2025-10-28
上海开通老年人公益心理热线“96999500”2025-10-28
首条上海老人心理热线接听量持续攀升 如何为长者点亮"情绪灯塔"2025-10-28
品学兼优的女生手上满是划痕 抑郁障碍不是“小叛逆”2025-10-27
全面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排解“情绪毒素” 以体育促身心健康2025-10-27
精神疾病≠“疯子”!走出8大误区,正确认识“精神科”2025-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