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心理咨询室丨乖孩子突然厌学了!错把副业当主业的父母

发布时间:2025-08-21 16:36:17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孙永欣、李玖菊

在父母眼中,小晴是个省心的孩子,成绩优异、乖巧懂事。然而,她却突然拒绝上学。她的内心世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挣扎?

高中刚开学不到一个月,小晴就和妈妈大吵一架,再也不回学校上学了。她哭着说:“让我离开吧!我不想再面对这个难以忍受的世界了!”妈妈害怕极了,带着小晴来到了咨询室。

“乖孩子”的无声呐喊

从小晴妈妈口中,我得知,小晴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学习成绩很好,但自从上高中后就变了。前些天,她和同学发生了一点儿小矛盾,就说什么也不去学校了。小晴妈妈疑惑地问:“不过是一点儿小矛盾,怎么会这么严重呢?”

小晴自进了咨询室就一言不发。我提出和她单独聊一会儿,将妈妈请出了咨询室。妈妈出去后,小晴放松多了,她告诉我,她有个哥哥,还有个妹妹。父母工作很忙,没时间陪伴他们。每天,她除了上学,还要做家务,照顾妹妹,父母和亲戚都夸她懂事。小晴苦笑了一下:“我不是不喜欢学习了,但只有我不学习了,爸妈才能意识到我的痛苦。其实,我和同学发生矛盾不止一次,但基本上都是自己解决,偶尔向父母求助,他们总是说‘怎么同学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你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我们工作一天很累了,你能不能让我们省点儿心?’”

我轻抚小晴的后背,问她:“后来呢?”小晴垂下眼帘:“后来,我就不再向父母求助了。为了不和同学发生矛盾,我总是尽量对身边所有的人都好,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的不开心。”说到这里,小晴哭了:“爸妈一天到晚只知道赚钱,不关心我们几个,他们根本不会养孩子。其实,我不想上什么好学校,也不想有很多钱、住更好的房子。每当看到别人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主持公道,我就好羡慕。每当我安慰别人的时候,都会想,谁来安慰我呢?爸爸妈妈沉迷做副业(赚钱),根本不好好做主业(做父母)!”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形容,觉得很贴切。是啊,在孩子心中,做好父母才是爸爸妈妈的主要任务。

在咨询的过程中,小晴提到自己总是会做一个噩梦,我让她试着将梦境描述出来,小晴说:“我画给您看。”她选了红色的笔反复描绘,颜色透过纸张印到桌面上。小晴说:“电梯总是停在14层,我能听到门后妹妹的敲门声,门板都凹陷了,我想按紧急按钮,但我的手指直接穿过了按键。”

“看到14这个数字的时候,你最先想到了什么?”我轻声问。小晴眉头紧皱:“我妹妹是14号出生的,我的数学考了14分……”小晴突然顿住。“数学考14分的是你吗?”我问道。小晴双唇颤抖:“我是故意考砸的……”这是小晴第一次用自我惩罚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我意识到电梯的垂直移动就象征着家庭地位的升降,卡住的电梯是身份的固着,凹陷的门板是被压抑的欲望以攻击性的形式被呈现,手指穿透按键是小晴自我效能感的瓦解。我问她:“你想和爸爸妈妈聊一聊吗?把你真实的想法告诉他们。”小晴摇摇头:“我不敢,每次和他们沟通都会吵起来。”“你是不是很怕和他们吵架?吵架了会怎样?”我示意小晴继续说下去。“吵架会让他们讨厌我,我不能再对他们有更多的要求了。我想,如果我死了,他们就不用面对我这个问题少年了,他们会轻松一点儿。”我静静地看着小晴,鼓励她继续说下去。“可我是他们的孩子啊,我也想让他们多关心关心我。”我和小晴商量,以写信的方式把她的真实想法写给父母看,并提醒父母,要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打开看。

忙碌父母回归“主业”

看了小晴的信,父母才开始了解女儿的想法。以前,他们以为只要给孩子足够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好,所以一直努力工作,却忽略了对孩子们的关心。小晴妈妈说:“三个孩子中,我忽略最多的就是小晴,因为她从小就乖巧听话,我觉得她是最让我们省心的。”

在小晴的眼中,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父母的夸赞;要乖,不给父母惹事,才能获得父母的喜爱;要照顾好妹妹,减轻父母的压力,才能获得更多的陪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父母的感受,但父母却因为她懂事,减少了对她的关注。

与小晴的父母商谈后,我帮他们定制了一些小任务,让爸爸每天认真观察小晴15分钟,并记录她微小的表情和动作。让妈妈准备红黑蓝三种颜色的画笔,每天记录感受到小晴需要关注的时间、无意中重复了创伤性话语的时间,以及感受到小晴需要边界感的时间。

在我的建议下,小晴的父母拿出了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得知小晴喜欢二次元文化,妈妈买来不少装备,和她一起参加漫展。妈妈说,小晴真正的改变是从那一次修门锁开始。妹妹很爱听故事,经常不分时间地闯到小晴的卧室让她讲故事。小晴房间的门锁是坏的,所以她无法拒绝妹妹。

那一天,妈妈看到小晴沮丧地放下画了一半的画来哄妹妹,立刻意识到小女儿的行为打扰到了小晴,而陪伴小女儿应该是自己的责任,不应该让小晴替自己承担。她当即叫停,对小女儿说:“姐姐正在做重要的事情,你打扰到姐姐了。以后,不经过姐姐的同意,不能进姐姐的房间。”之后,妈妈帮小晴修好了门锁。她能感觉到小晴看到后的开心,那一刻她很欣慰。

我再次见到小晴时,她已经回到学校正常上课了,完全不似第一次来那样一言不发地跟着妈妈。她开心地告诉我:“我的梦改变了,电梯门打开了,妹妹举着画笔送给我。爸妈现在对我可好了,他们帮我解决了学校的问题,还陪我去了很多之前答应带我去的地方,我觉得我也是值得被爱的小孩儿了!”

我们经常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树苗,父母的关注就是小树苗成长必需的阳光。如果阳光充足,小树苗就会笔直地茁壮成长;如果阳光被遮挡,小树苗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成长路线,弯曲树干才能触碰阳光,而那些遮挡是父母有条件的爱,比如乖一点儿、成绩好一点儿。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遇到了很多遮挡,扭曲就会越来越多,自信与安全感也将被磨灭。

小晴的经历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而父母的用心陪伴,正是他们面对世界的底气。当父母放下忙碌,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改变往往超乎想象。愿每个家庭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节奏,让爱与理解成为孩子一生的力量。

 | 孙永欣 中级心理咨询师 李玖菊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副主任心理咨询师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