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心理学家郑日昌:以应用为抓手,融贯中西,推动心理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5-08-17 09:25: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苏向东中国网心理中国8月17日讯 (记者 苏向东)他被称为中国心理学应用和社会心理服务的拓荒者。
他撰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本《心理测量学》教材;第一个在中国高校开设心理咨询实验课;积极倡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促进了中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建立。
“心理学如果不应用就没有出路!”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心理学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将心理测量原理应用于各行各业,推动了高考考试改革、人事测评、飞行员及运动员人才选拔、测谎与反测谎等工作。
他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郑日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郑日昌。 摄影 中国网心理中国记者 苏向东
今年82岁高龄的郑日昌,每个月20多天都奔波在全国各地,为机关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学生家长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压力情绪管理和人际沟通技能,为心理咨询师们开展心理咨询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培训工作。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中国网心理中国记者见到了身形虽瘦但精神矍铄的郑日昌,并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中国心理学发展进入黄金期
三方面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巨大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正进入黄金时期。”郑日昌说:“如今,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政府这样高度重视心理学,重视人民的心理健康。多届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重视人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建设,提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郑日昌认为,当前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亟需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问题严重。青少年抑郁人数增多,厌学、失学现象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二是婚姻恋爱问题突出。青年人不愿结婚和生育的人数比例显著上升,由恋爱婚姻矛盾导致的恶性事件也在增多;三是职业群体压力大增,职场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这三方面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量巨大,需要我们心理学界将各种心理应用技术和专业人才队伍进行有效整合,加强团结而不是恶性竞争。”
郑日昌说,当前中国心理学行业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从理论和实操入手,加快培训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服务,真正为老百姓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和幸福中国的建设。
以中国文化为根基
融贯中西、创新整合,推动心理学中国化
有学者认为,西方心理学进入中国100多年来,始终没有构建起中国本土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心理学发展也因中西方文化不同在中国陷入“水土不服”的尴尬境地。
郑日昌表示,中国人的心理问题,要结合自己的文化民族特点来解决。比如,我们使用的心理测量量表基本都是国外标准化的工具,有些就不适合中国。中国人传统的面子文化和孝文化等等心理特征,也是西方心理量表无法量化的。
郑日昌说,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但是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心理学思想,比如人性论、身心观、中庸之道、知行合一等等。因此,在推动心理学本土化方面,郑日昌建议:兼收并蓄、融贯中西,将西方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流派,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针对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性格和心理特点,进行创新性整合,服务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效解决老百姓的心理健康问题。
郑日昌创立的“阴阳辩证心理疗法”,就是中西方心理学思想和技法整合的鲜活例证。
在理论整合方面,阴阳辩证疗法既借鉴了西方的人本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后现代建构主义哲学,又整合了中国本土的阴阳学说及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矛盾论思想,更融合了传统文化精华的中庸之道。在方法技能整合方面,阴阳辩证疗法以人本为疗法为前提,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在此基础上辅导来访者学习掌握阴阳辩证的思维方式,逐步养成阴阳辩证的思维习惯,学会中庸之道,既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地看待一切事物,对人、对已对事多看积极方面,往好处去想,往好处去说;改变认知结构,重建人生经验,从而摆脱心理困扰,习得良好行为。在实践应用中,该疗法实操性强,能实现快速应用,在心理服务人才培训效果上优势明显。
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扩展社会心理服务,郑日昌还倡议建立“中西融合心理服务共同体”,呼吁心理学界从业者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合作,创新做好中国社会心理健康服务。
“每天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以您这样的高龄来说,是非常辛苦的。您不累吗?”在采访最后,记者问道。
“无聊、无事可做才会累。”郑日昌笑着说:“心理学是我喜欢的事业,我享受这个过程,并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每天都精力充沛。你能看出来吗?我还是一个癌症患者!”
“说起来可能有人不信,如果线上线下的课程加在一起,我一个月大概要讲33场,每场2-3个小时。”
郑日昌说,当你的生活很充实,每天都在为这个世界做力所能力的事,你觉得生命很有价值,就根本想不起身上的病。每天有你喜欢的事要想要做,你乐在其中,身心健康,就会更长寿。(中国网心理中国 网址:http://psy.china.com.cn/)
心理中国大讲堂8月16日20:00直播:家长与孩子如何管理手机使用2025-08-15
压力解码|为什么大学生总在“内卷”与“躺平”间挣扎?2025-08-15
心理论坛 | 以人工智能为翼 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协作体系建设2025-08-15
破解心灵治愈的密码: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之路2025-08-15
实证疗效告诉你 认知行为疗法帮我们应对哪些“心病”2025-08-15
20岁小伙多次急诊看"心脏病" 医生却诊断是心理疾病"惊恐发作"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