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农村学生抑郁风险高于全国青少年平均水平 中部地区检出率最高

发布时间:2025-07-23 08:20: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苏向东

中国网心理中国7月22日讯 (记者 苏向东)《2024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报告》日前正式发布。

报告结果显示,农村学生的抑郁风险高于全国青少年平均水平。70.4%的农村学生无抑郁风险,但有21.5%的农村学生有轻度抑郁风险,8.1%的农村学生有抑郁高风险。

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抑郁高风险检出率显著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1.0%、7.0%和7.0%。

性别差异方面,女生的抑郁风险高于男生,其中23.1%的女生有轻度抑郁风险,9.2%的女生有抑郁高风险,而男生分别为19.9%和7.0%。随着年级的增加,抑郁风险呈上升趋势高二年级学生的抑郁风险检出率最高。

报告指出,抑郁风险反映存在抑郁情绪的可能性,不等同于临床评估诊断的抑郁症,也非患病率。

该报告基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与北京成英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的2024年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调查采集有效样本13992份,对象涵盖小学五年级到高二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14.6岁,其中男生占50.2%,汉族占75.7%,住校生占65.4%。

手机沉迷现象严重,初中阶段尤为突出

调查数据显示,46.1%的学生倾向于不能忍受没有手机,43.8%的学生倾向于即使未使用手机也会一直想着它。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农村学生的手机沉迷倾向存在差异,初二女生表现出更强烈的手机沉迷倾向。

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根据学生的自我报告,39.3%的农村学生成绩处于60-70分区间,15.8%日常成绩不及格。60-70多分的成绩,实际上意味着存在一定的学习问题,有相当部分的所学内容没有掌握;日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则意味着严重的学习问题。抑郁风险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关联。随着分数的降低,抑郁风险检出率升高。

家庭支持薄弱增加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风险

报告指出,父母离异的学生抑郁高风险率(10.0%)高于父母结婚家庭(7.5%)。父母关系越差的学生抑郁风险越高父母关系非常和睦的学生抑郁风险检出率最低,父母关系很不和睦的学生的抑郁风险学生检出率最高。

亲子沟通是父母提供有效支持的重要基础。报告指出,当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遇到的困难时,抑郁风险较高,其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为认为父母了解自己遇到的困难的学生这一组的7倍。

此外,父母长期外出、学生住校都会增加心理健康风险。父母均外出的学生抑郁高风险率最高。

家庭是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报告建议,应多角度强化对农村学生核心家庭功能的保护和支持:

为家长提供更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技能支持,通过教育部门、妇联、社区等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培养,建立便利的家庭教育答疑热线或网络平台。

以学校为核心组织更多的亲子活动,如亲子沟通班会课、亲子运动会、多家庭亲子合作活动等。

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有针对性地给予亲子远程沟通的建议和辅导,提高亲子沟通频率和质量。联系用人单位和工会系统等,加强对职工家庭的关怀,鼓励用人单位提供覆盖职工子女的各类福利和活动,减少超时工作,保障休假。通过社区心理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为困境家庭主动提供家访、入户心理援助、家庭教育指导等帮助。(中国网心理中国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