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室丨写作业太拖延?好好做计划,你们是队友不是对手
发布时间:2025-09-22 11:12:22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邱伊娜特别鸣谢:杭州市文海小学老师
童亚鸣 方美娟 赖梅赞 姚锦秀
》》》》孩子的小烦恼
三年级学生小田:爸妈总说我写作业慢,常常要磨蹭到22点才写完。可是很多题我不是不想写,而是思考了好久还是不会,我是不是太笨了?
答:你绝对不是一个“笨”孩子。你能主动思考问题、愿意花时间努力解决难题,恰恰说明你是个有毅力、负责任的孩子。进入三年级,知识难度开始提升,很多同学都有和你类似的困惑。你可能需要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自己。
分类处理作业:先完成会做的,难题做标记后集中思考。
用计时器:给每项作业定合理时间,比如数学30分钟,到时先休息再继续。
主动求助:思考5分钟仍不会,就请爸妈给方法提示,或第二天问老师。
知识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有时候我们只是暂时没找到正确的路径而已。通过方法和练习,你一定能慢慢熟悉其中的道路!
四年级学生小金:我写作业时总纠结对错和字迹,擦了写、写了擦,很多时间都花在了“雕琢”上,做完后发现很晚了,该怎么调整?
答:你有责任心、上进心,对自己要求高,这是难得的优点。想让“认真”更高效,可试试这些方法——
调心态:作业字迹关键是清晰工整,让老师看清就行,不用像书法比赛那样完美,平时作业干净整洁就好。
立规矩:做作业前规定自己不用橡皮,即使写得不满意也先往下做,非必要不擦改。
定时间:给作业设完成时限,时间内可检查修正,时间一到就停止修改。
要记住,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要相信自己做得很好,也允许自己有不完美。
五年级学生小林:爸妈为啥总让我一放学就写作业?刚上了一天的课,我很累,想先吃点东西、休息会再写。为啥非要早写完早开心?我晚写完也很开心。
答:上完一天课累了,休息一会儿没问题,但你要给休息定规矩,比如把吃东西、放松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时间到就开始写作业,这样既能缓解疲劳,又不耽误后续安排。
爸妈说“早写完早开心”是有道理的。早完成作业,接下来的时间就能自由支配,看动画片、玩玩具都能尽兴。而且带着“写完就能玩”的期待写作业,可能会更有动力、写得更快。如果拖到睡觉前,可能会出现不可控的情况,比如被难题卡住、忘记了某一项作业等,接着熬夜或者晚睡,很容易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早写早开心”更适合你。
六年级学生小于:平时我21点睡觉,小学最后一年,我想每天写完作业多玩半小时,可爸妈就是不肯。21点30分睡又不影响睡眠,我该怎么争取这30分钟自主时间?
答:争取合理放松时间很有必要,能帮你在紧张学习中调节状态。爸妈希望你早休息,可能是担心你的健康,比如影响身高。
你可以先了解爸妈不让晚睡的具体顾虑,之后诚恳表达诉求,说明多玩半小时的理由,比如小学最后一年学习压力大,写完作业多玩会儿能放松身心,以更好状态投入后续学习。再和爸妈一起商量游戏内容,比如阅读课外书、做手工、搞科学实验等,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弹性时间,比如平时晚睡20分钟,周五、周六晚睡30分钟,共同制订规划,最后明确自己的决心。
》》》》家长的小困惑
五年级家长杨女士:我和儿子约好,按时写完作业就买他喜欢的卡牌,可他根本坚持不了,写不动就说不要卡牌了,这规则怎么定才有效?
答:用“卡牌”引导孩子学习,是在对孩子进行正向强化,家长的这份用心难能可贵,思路完全正确。而卡牌“失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信号,告诉我们:当前的规则超出了孩子的执行力,即获得“卡牌”太难了,让他失去了对奖励的渴望。
要解决这一问题,你可以试试这么做——
约法三章时,和孩子一起选吸引力更强的物品当奖励;把大目标拆成小步骤,比如把“按时写完所有作业”改成“完成一科作业”,达标就及时奖励;奖励写作业的过程,孩子专注时就及时鼓励夸奖,不用等全部写完;孩子“写不动”时,了解真正原因,是题难、量多还是注意力不集中,再针对性帮忙。
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真诚鼓励最有效,希望孩子能从完成作业中找到成就感和掌控感。
三年级家长胡先生:别人家孩子能自觉写作业、早睡,我家孩子却做不到,是不是我平时太纵容他了?
答:这个问题很普遍,别自责。孩子间有差异很正常,不单纯是“纵容”的问题。三年级孩子自律能力还在发展,需要外部引导建立习惯。“别人家的孩子”能自觉,背后往往是家庭长期坚持的规则体系。
共建规则:和孩子一起制订清晰作息表,比如“回家休息20分钟后写作业”“9点前洗漱”,让他参与决策,更易执行。
正向激励:多夸奖过程,比如“今天我们没提醒,你就坐在书桌前了,真棒”,不只看结果,积累小成功才能培养大自信。
营造环境:孩子学习时,家长尽量看书或工作,减少干扰;睡前一小时改成阅读或听音乐,帮孩子平静情绪。
沟通原因: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聊聊,是不是作业有困难才拖延,理解他的感受,你们是“队友”不是“对手”。
你不需要和别人比较,你的焦虑,孩子能感受到,平静和坚持才是好榜样。从一个小改变开始,保持耐心,会看到孩子进步。
四年级家长严先生:我觉得作业写完就行,早晚没关系,但孩子妈妈和爷爷奶奶很在意时间,家里常常会因为这件事爆发争吵,到底怎样的作业习惯最好?
答:化解家庭矛盾有两个办法:
开家庭会议:召集家人讨论孩子作业安排,先不算“早写”还是“晚写”,而是算“现实账”。孩子上学一天精力有限,要是玩到晚上八九点再写作业,容易因疲惫不认真、犯困,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质量。讲清这点,家人更易达成“早点完成作业更稳妥”的共识,减少争吵。
明确分工:家里争吵常因“多人想管”,各提要求让孩子无所适从。比如可以指定妈妈管学习,监督进度、辅导难题;奶奶管生活,准备饭菜、提醒休息;爷爷负责接送;爸爸陪孩子玩耍放松。分工明确后,家人各司其职,避免混乱,也让孩子学习有清晰指引。
这样既能尊重孩子规划的意愿,又能靠家人配合,帮孩子养成好的作业习惯,改善家庭氛围。
六年级家长邢女士:女儿上六年级后作业明显变多,她很认真,每天学到22点左右。我想劝她早点睡,怕影响长身体,又怕打击她学习积极性。
答:家长要保障孩子睡眠,又不打击其学习积极性,需用柔性方式调整。
先共情,在孩子放松时肯定其努力并表达关怀,让孩子感到被理解,从而愿意配合调整。接着,和孩子一起优化时间管理,把被动熬夜变成主动掌控,比如排序作业难易程度,鼓励孩子在学校解决难题。根据积极心理学,作为家长要相信语言的重要力量,每天作业完成后,用带有具体方法和时间数据的语言多夸她,如“今天你用了新方法,把语文作业分两段做,效率提高了30分钟呢”,强化她的可控感,让她觉得“我能管理好时间”。当孩子感受到时间可控、努力被看见、休息被支持时,她会更愿意调整作息,既保持学习劲头,又能守护健康。(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邱伊娜 通讯员王兆家 整理)
心理中国论坛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对策2025-09-22
用“心”引航学生成长 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生涯规划专委会成立2025-09-22
成长心理室丨写作业太拖延?好好做计划,你们是队友不是对手2025-09-22
解码行为背后的隐形推手:心理学视角下的动机本质与塑造2025-09-22
心理疗愈小锦囊|真正好的关系,是能接住你的情绪2025-09-19
彭凯平: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件事!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