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吕锡琛解读道家心理疗法 全国29个省市推广应用

发布时间:2025-11-13 09:18:27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苏向东

——专访中南大学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吕锡琛

中国网心理中国11月13日讯 (记者 苏向东)西方心理学进入中国已超过100年。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也是心理学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大众对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道家认知疗法、悦纳进取疗法等为代表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心理疗法悄然崛起,并在全国29个省市推广应用。研究表明,这些本土疗法有效缓解了来访者的心理症状,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成长和心灵提升,引起国内外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月初,全国首届道学与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南大学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南大学人文学院举行。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及医疗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道家思想在当代心理健康研究与实践中的价值和应用。围绕相关热点话题,中国网心理中国记者专访了中南大学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吕锡琛。

中国网心理中国记者:中南大学为何要成立“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目前开展了哪些工作?

吕锡琛:中南大学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于2025年1月15日成立,依托和发挥中南大学人文、医学交叉研究的跨学科优势,整合人文学院吕锡琛的“道学心理调治”、湘雅二医院张亚林、曹玉萍的“道家认知疗法”、湘雅三医院邓云龙的“悦纳进取疗法”和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肖长江的“三心医学”等著名专家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力量,顺应当代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潮流以及国民对心理健康的强烈需求,推动中国本土心理治疗模式和健康中国的建构。

中心成立后,以哲学(道家哲学)和西方心理治疗的交叉研究为新的学术研究生长点,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探索具体的路径。目前,中心在学术研究和交流方面已取得积极成果。

其中,曹玉萍教授团队开展的“数字化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纵向研究”入选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心理健康”研究课题;邓云龙教授团队的“悦纳进取疗法与正念认知治疗跨诊断身心痛苦的对照研究”、吕锡琛教授团队的“道家健心思想及其操作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肖长江教授团队的“疏肝解郁法结合道家认知疗法治疗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临床研究”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中。

2025年8月,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张亚林、曹玉萍教授作“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的发言;肖长江教授在2025年湘雅国际心血管病学大会上发表关于双心医学与传统文化的专题报告;吕锡琛教授先后在第十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道教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在道家智慧中安顿身心”“道学健心智慧及其具身学习”演讲。以上学术报告均获得国外内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除了将道学健心智慧运用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日常工作之外,中心专家还积极开展讲学、培训,累计达到百余场次,服务上万人次;制作发布了“正念悦纳功”、“悦纳助眠术”、“健心强身舞”等教学视频,惠及更多民众。

中国网心理中国记者:提到道学或道家,老百姓更多的会想到问道成仙、长生不老,是养生。道学与和大家了解的现代心理学或者心理治疗似乎有些距离。

请您解读一下,道学与心理健康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健心、情绪管理和心理疏导方面有什么独到价值?

吕锡琛: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越来越频繁地困扰着人们。尽管国家对心理健康行业正在加大投入,但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而性格含蓄内敛的中国人往往羞于就医、拒绝规范治疗。此外,源于西方的现代心理干预方法也存在水土不服等诸多问题。

临床实践证明,平和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豁达的人生观、性命双修的修身论正是防病、治心的基础和良方。在这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学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丰富的资源。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心理学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概念或学科,但“修心”一直是历代中国先贤所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学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它包括本体论、生成论、宇宙论、方法论、治国论、处世论、修养论,以及炼养身心的诸多操作方法。

道学追求身心两全。道学先祖深刻认识到心理、精神状态与行道、悟道之人生理想和生命健康的密切联系,形成了丰富的调心、静心、安心以及身心灵互联、互养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顺应自然、因性而为、慈爱利人、祸福相倚、宽容不苛、致虚守静、安心以全身等主张,与解决现代心理健康问题的需求高度契合,能够应对现代心理干预方法存在的水土不服、心理问题与生理状态相割裂等诸多问题,从多个维度填补现代心理健康学的不足。

道学智慧亦得到荣格、马斯洛等西方多位心理学家的尊崇和应用。在中西互鉴的视域下,加强道学健心智慧理论与实操的互补,可为专业人士提供心理调治的文化资源,为民众提供心理健康的防护网和营养剂。

中国网心理中国记者:道学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服务方面形成了哪些成熟的“道家心理疗法”?与西方心理疗法相比,有什么特色?

吕锡琛:目前中国较为成熟的道家心理疗法主要有“道家认知疗法”和“悦纳进取疗法”。

“道家认知疗法”由中国精神病学家杨德森、张亚林等学者于1998年创立,将认知治疗特点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相融合的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提出了“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32字保健诀,作为治疗的原则。其治疗步骤包括测查当前的精神压力、调查价值系统、分析心理冲突和应对方式、道家哲学思想的导入与实践、评估与强化疗效这五个方面,被称为“ABCDE技术”

与国外心理治疗相比,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治疗原则和方法等方面。

从理论基础来看,国外心理治疗如精神分析理论基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本能欲望等概念,认知行为疗法则侧重于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家认知疗法,以中国道家哲学为基础,强调个体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从更宏观的哲学层面看待心理问题;在治疗目标上,道家认知疗法不仅关注症状的减轻,更注重个体价值观、人生哲学的调整,帮助患者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超越,实现身心的整体和谐。

从治疗方法看,道家认知疗法不同于国外心理治疗方法有较为固定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而是结合了道家的冥想、静坐等修身养性方法,并引导患者理解和运用道家哲学思想进行认知调整,方法相对更加灵活,注重个体的内在体验和感悟,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较为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而且成本低廉,非侵入性,更容易被国内患者接受和理解。

研究表明,道家认知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我成长和心灵提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符合现代人对身心健康整体追求的趋势。

“悦纳进取疗法”是中国精神病学家邓云龙于2013年创建。该疗法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和现代精神医学、心理卫生学,对道学为人处世智慧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表现出一种多文化融合倾向。作为一种中国本土心理治疗,悦纳进取疗法基于心理治疗研究和实践,认为真实和谐乃健康实质,提出“痛苦-悦纳-进取”的心理病理学和治疗学三角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符合心理治疗四原则的八个治疗步骤和方法,提出了“知己知彼、反应适当、真实和谐、悦纳进取”心理健康16字诀,通过关注、关心、关爱、尊重、理解、共情、共商,建立真实和谐的治疗关系,提高个体应对环境和应激事件的能力,维持与环境的和谐共处,通过提高心理干预效果。

上述两种疗法已在全国29个省市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中国网心理中国记者: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已正式挂牌运营。请问,在科研方面,未来一个时期有哪些规划?

吕锡琛: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心将在中西文化互鉴的视域下进一步发掘道学文化中蕴含的健心智慧,特别是侧重于这些智慧在心理治疗、自我心理调治方面的应用。我们计划进一步借鉴人本心理学、分析心理学、意义治疗法、接纳承诺疗法等西方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发“道学悦纳疗法”等新的道学心理治疗法和自我心理保健法。

面对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将有针对性地开发适用于多个年龄段的心理干预方法和自我心理调治方法;在中华健心歌舞操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焦虑、抑郁、自卑等不同的症状开发相应的调治歌诀和动作。

中心还将根据自己的研究,撰写出版《悦纳进取疗法手册》《道学心理健康学》《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系列论文和专著等等。

我们力图通过中心各位同仁的合作与努力,进一步深入发掘道学健心智慧,探索和促进心理治疗学、心理健康学的本土化发展,为缓解现代中国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让先贤的修身养性智慧润泽国人,造福人类!

中国网心理中国专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