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心理问答

心理问答 | 孩子的行为难以理解 家长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12-18 10:38:26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李海燕等

家长提问

我家孙女7岁了,孩子妈妈带着他,孩子爸爸在外省工作,也就过年过节回来一两次,见面的机会少,沟通的机会也少。小孩平常都还好,但是在爸爸面前她总是挤眉弄眼搞怪,不知道为什么?

(梁女士)

专家回答

孩子平常跟爸爸接触少,一年回来一两次,对她来说是珍贵的机会。尤其在儿童阶段,很多孩子特别的行为是有特定需求的。孩子喜欢挤眉弄眼,就像很多爱做小动作的小朋友一样,可能是渴望得到爸爸关注。家长千万不要认为是孩子的不听话和不礼貌。

孩子虽然有妈妈和其他亲人在身边,但是远距离的爸爸如果不持续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就难以提供自己的男性力量和教导去帮助女儿。孩子已经发出了这样的请求,那么家长平常就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她的需求,并和她一起去面对她成长中的世界。孩子的世界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她不能应对的事情都需要父亲的及时参与和帮助,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在一个能够得到帮助的世界中安心地成长。

(李海燕心理咨询师)

家长提问

我怀孕了,这件事让我家大宝知道了,他经常哭闹,说妈妈生宝宝我就把宝宝掐死,或者说妈妈生宝宝,我就去死。这可怎么办呢?

(郑女士)

专家回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我们以父母和孩子关系的角度为例来分析:

一方面,初为父母,原本没有过陪伴孩子成长的经验,跟孩子亲密关系的把握原本就需要逐步探索,很不容易。另一方面,受中国社会现状和生育政策影响,这一代的父母大多从小只有长辈陪伴,没有跟同辈(或年长的哥哥姐姐,或年幼的弟弟妹妹)的相处经验,也就没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时刻观察和体会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在这样的状况下,对于自己孩子的培育,经验就更加缺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所以,爸爸妈妈在陪伴过程中,很容易把握不好好亲密关系的“度”,从而造成:

1,父母偏于疏离,孩子缺少安全感,再来一个“竞争对手”,孩子的危机感就更强了,于是用极端言语表达态度。

2,父母偏于宠溺,对孩子过度关注。孩子养成了时刻被关注的习惯,妈妈有了二胎,孩子感觉到关注减弱,用极端的语言表达,也有可能。

孩子的阅历和经验有限,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限,遇到问题,容易用单一极端的方式表达和解决,需要爸爸妈妈积极关注,正向引导,合理沟通,必要时也可以求助专业人员或者机构。

东方教育时报家庭教育周刊 朱晓姝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