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心理访谈

校长圆桌派|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优解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6-06 08:46:25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辛理

教育,始终都为全社会层面所关注。为进一步引领家长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淄博市教育局推出了对话栏目——《校长圆桌派》。

《校长圆桌派》将聚焦当下民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从校长的视角展开深度讨论。栏目首期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最优解”展开。

今年,教育部决定将每年的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实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特点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而这也是《校长圆桌派》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作为栏目首期讨论话题的一大初衷。

话题存在,一场对话就此展开。《校长圆桌派》首期邀请到淄博五中党委委员、副校长成国萍,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校长孙兆亮、淄博市张店区盛湖小学校长袁延奎作为讨论嘉宾。

以下是《校长圆桌派》首期实录(部分有删节):

主持人: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层面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临近高考,高中生目前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

成国萍:本着一个外松内紧的总格局,我们不能把心理健康扩大化,因为从每学期的心理筛查和普测来看,有心理问题需要我们一对一关注的学生,毕竟是少之又少。

其实,我倒是觉得社会对这个话题的过分关注,本身就加大了家长和社会对这个问题的焦虑程度。我们首先要给大家吃个定心丸,那就是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像大家所传得那么严重。

高三学子即将迈向高考考场,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对高考学生做一些拓展性活动,比如“爱的刮刮乐”活动就给予孩子正向激励。此外,我们也通过订单式的方式,给真正需要心理疏解的孩子做好解压放松。

淄博五中党委委员、副校长成国萍  

主持人: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请问孙校长,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健康呈现一种怎样的表现趋势?

孙兆亮:其实,就像刚才成校长所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宜夸大化。

以潘南小学上学期测试结果来看,有不良情绪问题倾向的孩子很少,以临时性和情境性为主。比如考试没考好、压力比较大等。这类心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自然而然也会随时间消失。所以,家长不用过于焦虑,即便有极个别问题相对严重的孩子,也达不到需要转介治疗的程度。

小学阶段来看,引起不良情绪的来源主要是学习压力和家长心态给到的压力。共性特点,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有一定关系。

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校长孙兆亮  

主持人:如果十个孩子有不良心理情绪,受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影响的比例大概有多少?

孙兆亮:大概占比5%左右,潘南小学建立有“知心姐姐”团队,通过同伴疏导的方式解决孩子类似的心理问题并已经有了一定效果。

主持人:作为新建学校,张店区盛湖小学有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袁延奎:盛湖小学目前的最高年级是三年级,孩子的年龄比较小,涉及孩子的心理问题也相对比较单一一些,比如说学业成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同学们之间相处出现小摩擦等。

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是一个长时间问题积累的过程,这其中有家庭因素也有孩子个人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不能是单一评价,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性,既要有横向评价也要有纵向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让孩子有积极的心态。

从学校层面来说,我们的课程设置、活动设置等等都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让所有孩子都成为活动的主角,通过大环境的营造给孩子传递一种积极的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心理问题。

淄博市张店区盛湖小学校长袁延奎  

主持人:青少年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各方的陪伴,比如:原生家庭的陪伴、学校老师的陪伴还有社会各方的陪伴。那么,这其中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究竟有多大?

成国萍:原生家庭这几年是一个热点话题,很多时候大家会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归咎到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其实在我看来,这是在推卸责任或者说是在甩包袱,这种想法不可取。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在找到原生家庭的原因之后,我们内心就和自己和解了,因为它很难改变。

我认为正确的解决思路应该是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为这些问题做出新的调试和改变,这才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思路,而不是停留在原生家庭怪圈不能自拔。

主持人: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学校会如何与家长沟通?

孙兆亮:我们会邀请家长一块坐下来冷静探讨,尤其是现在二孩、三孩家庭逐渐增多,这也不免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成国萍:这个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家长在准备生二孩、三孩时,要提前与孩子沟通,得到孩子的认可。另外,在新生命出生后,要让孩子知道他并没有被忽视,要让他感觉到被爱。

主持人:如果学校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些苗头,但家长可能出于各方面原因有意识避开这些问题。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处理?

孙兆亮:这样的案例也确实存在。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心理老师或班主任都会第一时间面对面和家长沟通,大部分家长在当面沟通时都会接纳老师意见,但在关键的事后落实上很多家长又会疏忽,归根结底还是有些家长重视程度不够。

成国萍:也有一部分家长会选择回避。有些孩子在初中阶段已经确诊了,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家长或者孩子有些会存在病耻感。所以,对这个问题学校应格外重视。

主持人:现在家庭普遍都太卷了,从小学阶段就能看出来。压力之下,一旦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会如何去缓解和处置?

袁延奎:新建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相对要少一些。主要就是存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家长间也存在一些攀比的心理,这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虽然孩子可能表达不出来,但有可能会反映到他日常的行为上。

从心理筛查来看,很多低段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都是由家长代劳,真实性有待考证。

所以,低年级的孩子心理问题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细致观察。

主持人:除测评之外,我们有没有运用一些智能化的手段来帮助学校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孙兆亮:学校的角度也考虑过,我也去看过今年的教学装备展,但这种测试的软件机制价格比较高,而且也不是说一件两件就能满足所有孩子,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成国萍:我们学校有两套这种放松调试的设备,每年高三一些孩子很紧张的时候会去用。

但就像孙校长所说的,首先是价格非常昂贵,其次是即便买来了学生的享受面也非常窄。比如放松椅的使用过程大概需要20—30分钟,也就是说一天下来这个椅子最多也就是一两个孩子使用,因为只有下午三四节课后的自习时间孩子才可以去用,受众面非常低。

主持人:硬性设备之外,能否通过美育课程、德育课程或者社会实践课程,来综合性判断低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成长曲线?

袁延奎:对,每位课程老师都肩负着这样一份责任,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来进行初步的心理特点判断。

成国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指导性意见》就提出,要构建全学科大心理格局,也叫“五育并举”,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成长就会很有“内动力”。

主持人:构建大心理格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学教育阶段来看,有没有一条相对清晰的路线?

孙兆亮:以我们学校来看,学校的校本课程就是心理课,通过课程给孩子正向引导。另外,我们倡导每位老师都要懂心理,学校总共80多名教师,其中有24名二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老师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非常重要,这方面的师资储备也应该加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家校沟通方面,我们目前开设了200多期家长讲堂,下一步将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小范围讲堂。

此外,应该畅通校际间交流渠道,发现心理问题倾向的孩子在毕业去另一所学校的时候,档案应该随之转过去,建立“贯通式”心理档案。

主持人:学校之间有没有建立类似的沟通渠道?比如,潘南小学在市中心,盛湖小学在新区,两家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学校如何建立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与借鉴?

孙兆亮:这个机制在张店区是有的。张店区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这个中心的落地点就在我们学校,中心会定期开展面向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主持人:高中生的自驱力相对比较成熟。用回望的眼光看,学生自驱力的培养,有什么可以供我们参考的建议?

成国萍:自驱力也是目前很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还是普遍太单一,比方说现在支撑孩子成长的只有一根柱子,假设这根柱子倒了之后,他的整个人生就会晃动甚至坍塌。

而多元评价就是多根柱子支撑孩子的成长,比如他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参加了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只要他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这一点就会支撑他渡过难关,所以说多条支撑路径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刚才袁校长谈到了学校给学生提供大量展示自己的舞台,就像成校长所说,我们尽可能要给孩子更多帮助他们成长的柱子。在搭建柱子的过程中,我们怎样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正向引导?

袁延奎:虽然我们学校只有1100多名孩子,但却有100多个社团。我们让孩子自主选择他感兴趣的课程,从而构建他的自驱力。我们也坚信孩子只有鼓励才会变优秀,不是因为优秀才去鼓励。

主持人:我们要鼓励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共同守护。请问孙校长,如果发现了一些苗头,学校有没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

孙兆亮:如果出现问题,我们第一时间会通过“知心姐姐团队”或者班主任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必要情况下由学校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干预,如果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就会采取转介的方式。

目前来看,我们学校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班级层面或者校级层面就可以得到解决。

主持人:高中层面有没有出现转介的案例?

成国萍:其实家长方面对孩子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是不认可的,也很排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这个过程是一个极限拉扯的过程。但我想说的是,心理老师一定不要放弃,因为在这个拉扯的过程中,家长的心态就会由不认可、否定到接受、重视。

我多年前遇到过一个突发案例。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配有一名心理联络员,他们经过培训都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有一天,一名心理联络员带着一名男同学找到我,并悄悄地告诉我“这名男生刚刚想跳楼,被我拽下来了”。当时我就想,无论如何要保证孩子的安全。

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孩子的家长。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孩子爸爸经常对孩子语言暴力甚至拳脚相加,导致孩子出现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极端想法。后来经过劝解加上爸爸的承诺,孩子才逐渐平静下来。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要始终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孩子身边永远不能离开人,先安抚住孩子的情绪是第一位的。

主持人:做好家校沟通,保证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之外,学校还应该考量什么?

成国萍:对于需要转介的学生,如果他已经处于就医或者需要用药的状态,我们会劝导孩子和家人要谨遵医嘱。比如,孩子患有抑郁症,如果他不坚持服药就会导致病情严重,而一部分家庭就是因为没有让孩子坚持用药而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在这个阶段能做的就是配合学生,如果学生需要心理辅导等帮助,学校应该及时给予帮助。

主持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属于孩子的“自由时间”一直在被压缩,对这种现象,学校对家长有没有一些建议?

孙兆亮:我们学校一直在做家长大讲堂,虽然有效果但更多地也是被社会环境所左右,家长们往往是听的时候心头一热,落实起来又会有难度。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给孩子创造释放天性的空间并非易事,这就依赖于社会大环境因素的转变,如果没有社会大环境的转变,仅仅依赖家庭和学校确实存在难度。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也需要整个社会认知的转型。

主持人:在与社会大环境做对抗的过程中,学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问袁校长,盛湖小学对此有没有探索?

袁延奎: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家长的盲从性心理,他们并没有真正关注到自己的孩子本身,没有认真分析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特长。找到一条适合孩子的主要发展线,家长就能很好避免盲目跟随。

主持人:随着适龄儿童人口结构的变化、学龄人口的减少,这种情况能否得到缓解?

成国萍:我们盼着这个拐点的到来。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其实在目前状况下,我们也可以思索能做些什么。比如,对高中而言,通过足量、优质的开设音体美课程等措施也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空间。我也呼吁家长给孩子创建一个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这一点至关重要。

主持人:在有限的空间内,应该如何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增长值?

孙兆亮:教育部提出应保证孩子“校内1小时、校外1小时”活动时间,大部分学校都能落实,但校外落实起来就存在难度。但实际上,这1个小时的体育时间,对孩子而言无论是体能还是心理,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未来,我们三所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有什么规划?

成国萍:我是一名心理老师,我更关注学校心理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对学校而言,预防才是最关键的,如何构建五育融合的大环境、包括心理课程的开设是我们学校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袁延奎:我们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孙兆亮:目前潘南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已经初见雏形,下一步,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工作,比如通过开设心理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更符合孩子心理特点,也更容易工作的开展。

学校介绍

心理健康教育是淄博五中的一大特色。自2021年成为淄博市首批唯一高中心理学科基地以来,淄博五中始终致力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优质特色化发展,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潘南小学1997年开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多元·心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中,心理辅导活动课成为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已结集出版了三代《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校本教材。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盛湖小学凭借多样化的社团力量,以团带校、全面育人,形成了课堂教学活动和社团艺术活动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从而打造了助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四梁八柱”……(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