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大咖谈 | 王纪琼:父母要教孩子了解人性

发布时间:2024-05-29 15:49:45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思齐

采访对象

王纪琼,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心时代父母研究院院长,著有《心理学生活化》《纪琼谈家》《纪琼谈学》等。

主要观点

了解人性不仅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也是家长更理解孩子、更好育儿的必修课。


一提到让孩子了解人性,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无需过早涉及,其实不然。人性之道是探讨人类本质与人的价值的一种哲学思想,目的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之道被视为一种核心价值观,与仁、礼、义、智、信等价值观,一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更好地了解人性,便可以更好地处理跟自己、跟他人的关系,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都是极其有益的。

了解人性,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跟他人相处

人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本质特征、心理和行为倾向,是复杂多变的,孩子们年龄小,又处在爱玩的年纪,对人性的认知有限,做事难免有“孩子气”。

孩子与人相处,家长要教他注重边界,遵守规则。孩子入学前,我会主动告诉他和同学相处的原则:不用过度寻求别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一样;别人的态度可以听,但没有必要争高低对错;还没有实现的目标,别急着说,先默默去做,等实现了,别人自然就知道了。除非是专业人士,一般很少有人喜欢把自己当成垃圾桶来吸收你的负能量;也没有人喜欢听你炫耀,大多数人都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不要侵占别人的东西,想要的东西可以和爸爸妈妈说;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更不要刻意去攻击别人,也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家庭中的问题,爱你的人会爱你,不爱你的人会嘲笑你。

倘若孩子问在外面“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但凡能跟父母公开说的,大概率是能做的;反之,大概率是不能做的。虽然以上这些听起来有些晦暗,但都属于人之常情,也是孩子该懂得的人性。

另外,我也会跟孩子说,不要跟同学比吃穿,不要在宿舍里议论任何人;无论关系多亲密,如果要借用别人的东西,一定提前跟对方打招呼,得到允许才能用……明白这些人性规律,孩子能避开一些坑,学习和生活就会更加顺利。父母告诉孩子这些人性的规律时,要注意尽量做正向引导,以免孩子变得愤世嫉俗。

曾有父母向我诉苦,说孩子不分场合跟他们发脾气;还有父母反映,孩子在家不愿意好好说话,看到妈妈进他房间,毫不客气地说“出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光头爸爸的话。他和朋友聚会时偶遇儿子,儿子见到他后,立马当着大家的面,在他的光头上“啪”地拍了一下。场面顿时陷入尴尬,他被气得够呛。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只是处在叛逆期,其实,孩子敢公然跟父母“叫板”,是对父母缺少尊重和敬畏心。另外,孩子虽然长大了,家长却仍然习惯用教育小孩子的方式去对待他,并且没帮他了解人性,才导致他出现各种问题。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尊重、理解、体谅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家长也可以以身作则,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尊重父母,以及怎样尊重父母。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还可以发挥孩子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价值,承担相应的责任。人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角色。孩子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回家后的角色是孩子,在家里的功能是承担家庭责任。一个能承担家庭责任的孩子,会是一个有担当有良心的孩子。

我有3个孩子,一直注重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孩子们也都很会照顾我。大儿子今年15岁,早在他还够不着灶台的年纪,就站在凳子上做饭炒菜;跟我一起出去讲学时,他也会主动站到凳子上帮我擦白板。我的两个闺女都是十来岁,她们也像哥哥一样,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经常给妈妈制作礼物,为我按摩、端茶倒水,逗我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夫妻俩也感受到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关爱和尊重。

反观身边,当孩子在吃东西时分享给父母,有些父母会推托:“妈妈不吃,你吃吧。”孩子小,不懂父母的心,以为父母真不吃。父母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爱父母的机会,孩子爱父母的能力也被弱化了。

了解人性、懂得做人的道理和智慧之后,孩子还可以避免与同学等其他人爆发人际冲突。

一位学员和我分享了她的亲子故事。有一次,她发现儿子情绪十分低落,跟儿子聊天之后才得知,有同学因为老师经常表扬他不服气,总在背后诋毁他。儿子说:“我都快烦死了!现在只要看到他和其他同学在一起,我就感觉他们在说我坏话。”

这位妈妈先共情了儿子,随后耐心开导:“宝贝,妒忌是人之常情。再过几年,等你进入社会后就会知道,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有人羡慕你,有人妒忌你……我们要做的是一笑而过,同时把心情调整好,继续发自己的光。”听完妈妈这番肺腑之言,孩子豁然开朗。

还有个孩子被同学起了外号“猪八戒”,他难过了好几天。家长了解到来龙去脉之后,跟孩子说:“别人欺负你,是觉得你弱。人们普遍敬畏比自己强的,所以我们要变强大。”这位家长还教给孩子一个应对方法:“当同学叫你猪八戒时,你别急着㨃他,可以让他再大点儿声。”孩子照做后,对方觉得无趣,自然退却了。通过这件事,家长不仅让孩子了解了人性,也培养了孩子的强大内心。

读懂人性规律,会变得更包容和接纳

伴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也都有人性的弱点和局限,孩子需要正确面对。

有些孩子不能够理解,甚至因此无法接纳当下的自己。小李学习成绩优异,对自己期望很高,每次考试都希望是全班第一,不然就会把自己的刘海剪得又短又丑,父母对此感到无可奈何。因为不接纳自己,小李有时候会陷入对最高期待值的胡思乱想中而缺乏行动力,反而更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还有一个一度不上学的孩子,经过我们开导之后重返校园,但随之而来的,是他上课听不懂,学习很吃力,心情也跟着变差。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之前一年没上学,成绩差是正常现象、合乎规律,孩子要做的是接受自己当下的不如意,后期再通过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儿,没有人随随便便地成功;学习累的时候,人都是想退缩的,家长要接纳孩子的退缩,给孩子具体的支持、情感的安慰,唤醒孩子努力奋斗的心。

这里想说一句,其实在引导孩子去理解、面对人性的弱点和局限时,父母要先顺应人性。如果孩子想在周末的早晨多睡会儿,家长就尊重他的意思;若硬是要孩子早上5点起来背单词,无疑是违反人性的。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

同时父母还需要明白的是,人的情绪脑在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通常不会先启动理智脑。

一位朋友骑电动车带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忽然提出不想上学了。朋友很吃惊,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温和地跟孩子沟通:“哦,你不想上学了啊,我上初中那时候跟你爷爷说过同样的话。要不咱先回家吧,饭都做好了,咱们到家边吃边讨论。”结果,孩子到家后心情好多了,“不想上学的事”就此翻篇。

试想,如果朋友上来就否定孩子“不想上学”的想法,难免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孩子可能本来还在纠结,但为了跟家长对抗,真的就不上学了。

前段时间,一位亲戚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说儿子在运动会上玩儿手机。她气得恨不得马上赶到学校狠狠教训儿子一通,好在理智占了上风。儿子回家后,她了解到,儿子是在阅读信息,被老师误以为玩儿手机。

她很庆幸自己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批。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被信任,是很难认可她接下来的教育的。

发掘并展现人性的美好

人性既有善良、勇敢等美好的一面,也有自私、贪婪等丑恶的一面,父母要帮孩子去发掘人性的美好。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发现人性之美,父母自身要展现非常好的生命状态,孩子才会跟着一同绽放。

在事业方面,父母要展现奋斗之“美”,父母的一步步成长也会激励孩子向上;遇到问题时,父母应有解决问题之“美”,如此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问题解决者,而不是一个情绪发泄者。

除此以外,良好的夫妻关系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人性的美好。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埋怨、诋毁对方,孩子的快乐将被打折扣,甚至伤害到他幼小的心灵,长大后可能很难相信爱情。

在父母恩爱、和睦幸福的家庭中,孩子能从中感受到足够的爱,不仅拥有被爱的经验,也会有爱人的能力,更容易获得幸福。

说到这里,想再谈一些育儿感受。不少孩子在家里感到不开心、不幸福,喜欢往外面跑。我认为,这是源于他没有在家庭环境里获得成就感。孩子在家里的成就感越高,他的归属感越强;归属感越强,他的安全感就越强。

身为父母,我们要善于创造一些机会来提升孩子的成就感,我也经常这样做。有时在家洗澡时,我会请大儿子帮我搓搓背。大儿子站在我身后,一边帮我搓背,一边跟我聊天。他还会跟妈妈说“爸爸很辛苦”,很乐意为我做点儿事,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位朋友的礼物,是两盏需要用乐高积木拼装的台灯。助理觉得组装过程复杂,提出想帮我,我则选择让喜欢拼装的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后来,几个孩子拼装好台灯,看着既有科技感又很可爱的台灯,个个成就感十足。我也毫不吝啬地夸奖他们,并将台灯送给他们,孩子们更开心了。

我知道,孩子们不缺台灯,他们高兴的是享受了拼装的乐趣,还有爸爸的认可和奖励。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被人认可和夸奖,这也是人性,家长要善于以此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我的一位学员也注重让孩子感受幸福。以前,她开车送孩子到兴趣班门口,总是直接说:“到了,下来吧。”后来听了我的课程后,再送孩子时,她自己先下车,然后面带笑容地对孩子说:“老板,请下车。”孩子又惊又喜,走路的步伐都是欢快的。

家长切记不能让圆滑世故以及负面的生活态度影响到孩子。有一次,我带着孩子乘车时遇到交警。司机当场吐槽交警,而且丝毫不避讳孩子,直到我及时提醒,他才停止。

无独有偶,我的一位学员因不注意,当着孩子的面谈论单位里的负面信息,用不好的语言污染着孩子,自己却浑然不知。

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求助意识和能力。很多“70后”“80后”的父母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诸事靠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事实上,有所作为的人很少靠单打独斗而成功,就像刘备身边有诸葛亮、朱元璋离不开刘伯温一样,孩子在没有正确方法的时候,与其在自卑和自强的交织中艰难前行,不如适时求助别人。

我就经常告诉孩子们,想要提高学习成绩,不仅要努力,还要学会“用人”,用好父母,用好老师,大家的劲儿往一块儿使,成绩不进步都难。

另外,家长还要提醒孩子做好人生规划。有目标的人生叫航程,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做学习规划,还可以让孩子做外出旅游等之类的规划。

今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决定去海南玩儿,我和妻子将制订旅游规划的任务交由孩子们负责。我们相信,孩子们会下功夫做准备,用心规划他们期待的事情。具有规划的能力后,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将这个能力迁移到学习中去,家长的放手促进了孩子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人性无形,却关乎着每一个人,对于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读懂人性,可以避免一些问题,也能更好地处理一些问题。(文/思齐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