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报告:首次休学平均年龄13.74岁

发布时间:2024-05-31 14:13:45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辛理

中国网心理中国5月31日讯 《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28日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调研中被诊断为情绪障碍的子样本,首次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3.41岁,其中男孩占51.0%。首次休学的平均年龄为13.74岁,主要集中在14岁。他们中三成以上至少共病一种其他心理疾病,睡眠障碍、强迫症是最常见的共病;其中一半孩子患病时长处于1到4年之间,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患病时长为3个月至1年。

共病情况

报告建议,从源头入手多方联动,加大儿童青少年抑郁防控力度、提高心理疾病认知、整合治疗资源构建区域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筛查和诊治网;加大教育和宣传,降低疾病污名化,为抑郁儿童青少年功能康复提供多方位的有力支持。

超四成家长在孩子求助3次才带其就医

学习压力和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非常大

此次报告的发布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与青少年抑郁支持平台—渡过共同发起,灵北中国公益支持。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覆盖我国大陆东、中、西部地区,调查对象为孩子患有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家长,共回收有效问卷1622份,其中孩子年龄范围为9-24岁。

报告深入阐述了抑郁症青少年的早期识别、就诊、治疗、康复、休复学以及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照顾负担等痛点,提出了促进儿童青少年抑郁预防、治疗与康复的对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心理健康蓝皮书》副主编陈祉妍解读了报告。

家长认为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因素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且异质性高的精神障碍。报告显示,家长们普遍认为学习压力和家庭环境是导致孩子生病的两大原因。此外,孩子的个性特点被认为是影响孩子生病的重要因素,霸凌或者虐待也会对孩子造成突出的影响。这些因素复杂交织,共同作用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报告呼吁社会各界形成有机联动机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共同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以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识别很重要。调研发现,超过四成(41.8%)的家长在孩子主动求助3次及以上才带其就医,62.8%的家长认为孩子存在中等程度及其以上的就诊延误。这表明家长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报告建议,家长应积极学习和掌握抑郁症相关知识,密切关注孩子的情感和行为变化,尤其是当孩子多次表达心理困扰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一步呼吁社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途径,提高公众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家长首次带孩子寻求治疗首选心理咨询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家长在首次治疗时选择心理咨询(71.2%),其次是药物治疗(49.2%)和生活方式改变(41.2%)。

根据家长对各种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评分,治疗方式的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与治疗和物理治疗。最普适性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家长的第一次治疗首选,一定程度上与家长对药物治疗存在误解与偏见有关。

报告强调,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儿童青少年个性化诊疗方案,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干预。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心理咨询和精神科治疗的认识和支持,整合当前精神心理康复资源,提高儿童青少年获得有效治疗的可及性。

儿童青少年社会功能恢复主要指回归校园,恢复学业与社交。本次调研中,有27.74%的孩子无明显症状,已恢复社会功能;有27.09%的孩子有残留症状,但已恢复社会功能;仍有28.79%的孩子有残留症状,社会功能未恢复;另外有16.38%的孩子持续有症状,未康复。总体上,家长认为孩子在家庭生活方面的恢复情况最好,工作学习的功能恢复最差。

两成抑郁孩子家长有高抑郁风险

调研发现,诊断情绪障碍的儿童青少年中曾经有过请假经历的占比82.3%,有过休学经历的占53.85%,平均休学次数为1.71次。第一次休学的平均年龄为13.74岁,主要集中在14岁。

大部分家长(71.9%)认为休学对孩子的抑郁康复有积极作用。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尽快复学,但是前期就诊延误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后期复学。同时,复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无法适应复学后的学习压力和标准化管理、新环境和人际关系等。

报告指出,休学期间应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以帮助他们调整情绪,重建自信。并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支持性的康复环境。

家长抑郁状况分布

调研显示,有20.2%的家长有高抑郁风险,是全国普通人群的4倍。近半数家长(49.20%)感受到重度照顾负担,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对家庭整体氛围产生了负面影响。

报告建议开展针对家长的心理健康培训和支持项目,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并通过教育和宣传减少社会对家长的偏见和歧视。此外,报告呼吁社会和相关机构提供更多支持性资源,如家长互助小组、心理咨询服务等,帮助家长缓解压力,提升心理韧性。

此次报告的发布和研讨活动旨在引起社会对儿童青少年抑郁问题的广泛关注,推动各界共同努力,形成有机联动机制,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中国网心理中国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