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公开课丨祝卓宏:自我觉察,正念养育
发布时间:2024-05-21 09:23:43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祝卓宏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我看到太多身心出现问题的父母。他们情绪焦虑、抑郁,经常出现失眠、头痛、身体疼痛、消化系统问题等各种症状。为什么会这样呢?
压力山大,情绪失控
在当今社会,父母承受着很大的养育教育压力。
在经济上,抚养孩子需要花费巨大的资源。父母对孩子的照顾要一直持续到18岁,甚至是大学毕业,这是一种巨大的负担。而且,社会给予父母养育孩子的支持是不够的。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是合作喂养孩子的。农业社会,祖辈、父辈一大家族联合养孩子,大孩子也能帮忙带带小的。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现代家庭以核心家庭模式为主,由一对夫妻和一两个孩子组成。大多数工薪家庭顶多是在孩子入园之前,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父母尤其是母亲付出的代价更大,面对很多挑战,容易耗竭内在资源,感到疲惫易怒,甚至出现身心障碍,影响养育质量。
另外,自动化的情绪反应也会让人过度焦虑。从进化角度来看,恐惧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到潜在危险中。当潜在危险不确定时,焦虑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恐惧和焦虑都是为了帮助人类避开威胁,更好地生存下来。现代人面对更多更频繁的社会性威胁,但我们的情感系统仍倾向于自动化的反应。
在养育过程中,父母会出现这种自动化的情绪反应。比如看见孩子早上吃饭磨磨蹭蹭,有的妈妈就开始担心了:孩子上学会不会迟到?如果迟到,老师会不会不高兴?老师要是不喜欢孩子,孩子会不会自卑?会不会影响孩子升学……妈妈越想越焦虑,情绪就有可能失控,冲孩子吼起来:“快吃!别磨蹭!”
所以,真正让父母焦虑的不是吃饭磨蹭这件小事,而是担心孩子未来生存遇到威胁: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能活得比我好吗?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孩子将来会不会失业?再加上网上全是各种优秀孩子,父母就更焦虑了。
代际传递的创伤体验也会导致父母出现自动化反应。比如,在语言暴力环境下长大的人,习惯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就是一种自动化反应。孩子不听话,他就会对其进行侮辱谩骂,骂完之后又会因为伤害孩子而后悔。但是,下次他还会控制不住地发火,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循环往复。
有创伤体验的父母面对养育压力时,更容易情绪失控。父母的创伤体验会在与孩子的冲突中激发强烈的消极情绪,导致情绪失控,冲突升级。最典型的例子是湖北武汉14岁男孩跳楼事件。男孩和两名同学课间玩儿扑克被抓,班主任请男孩的家长到学校配合管教。结果,男孩的妈妈在走廊当着过往师生的面扇了儿子两耳光。没想到她离开后,男孩翻身就跳了楼。悲剧发生后,很多网友指责这位妈妈教育方式太粗暴,不顾孩子的自尊。其实,这位妈妈承受了多种养育压力。根据新闻报道,因为丈夫出轨离婚后,她生活拮据,每天要打三份工,经济压力很大。她独自抚养儿子,缺乏社会支持。这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事实上,如果父母学习了正念养育,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因为正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压方法。
跳出大脑,走入身体
什么是正念养育呢?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美国麻省大学荣誉退休医学教授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PhD)认为,对孩子和养育行为有目的的、此时此刻、不评判的注意和觉知,这就是正念养育。在《正念养育》一书的序言中,我从更细的角度给了一个解释:正念养育是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关照自己的身心,平复自己的情绪,处理消极的想法,以平和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压力情境。
有一位妈妈问我:“孩子快要中考了,成绩还是一塌糊涂。我都快急死了,正念能帮我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吗?”我反问她:“焦虑能帮你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吗?”这位妈妈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不能。我越焦虑,情绪越糟糕。孩子期末考试前,我俩还吵了一架,结果他考得更差了。”我说:“正念能够帮助你平静。当内心稳定、语气缓和时,你就能够很好地跟孩子相处,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冲突了。”父母自身压力得到缓解后,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压力自然随之减少;压力和控制少了,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就多了。
父母要如何缓解压力呢?可以先记住8个字:跳出大脑,进入身体。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语言的,他通过观察体验世界,与身体连接,饿了、疼了就会哭。所以,正念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这种觉知人人都有。而在语言、思维的状态下,人容易失去这种觉知。因为语言和思维让我们产生了自我概念:我很聪明,我觉得自己能够预测……往往因为过于相信自己大脑的预判,而忽视当下的实际情况。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语言和思维,习惯化地用语言和思维去应对孩子的事情。
举个例子,父母在孩子做作业方面频繁发生亲子冲突。有的孩子放学回家想先玩儿一会儿,父母却要求他必须先做作业,做完作业才能玩儿。父母为什么这样要求?因为他们有一个预判:孩子一玩儿,心就野了。倘若父母去觉察孩子此时此刻的状态就会看到:孩子在学校上了一天课,已经很疲劳了,先尽情玩儿半小时再做作业,效率会更高。当然,孩子可能会觉得没玩儿够,父母可以通过事先协商的方式,与孩子做好时间约定。
有的孩子不愿意做作业,父母也可以觉察一下: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不妨先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困难,再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受到大脑的预判,先入为主地断定孩子就是贪玩儿、不肯努力,给其贴上一堆标签。如果孩子不肯说,父母更要去觉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肯把自己的困难告诉我们呢?
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太强大了,可以通过数学推理出很多神奇的公式,通过物理判断能否让卫星上天,通过文学演绎精彩的人生……在语言和思维的推动下,人类的文明得到巨大发展。但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这个物质世界、信息社会、虚拟现实使大脑停不下来。为了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生存,大脑每天都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很多负性情绪就是因为你想得太多,总想过去不好的事会带来抑郁,总想未来不好的事会带来焦虑。负性评价和认知会引发更多压力,整天与自己的各种念头斗争又形成精神内耗。
正念就是让我们此时此刻专注当下,让纷繁复杂的思绪回到身体里。每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当你去关注身体感受,回到呼吸时,对想法的关注自然断掉了,情绪就能够稳定下来。
正念的核心本质是提高自我觉察力。在每个清晨,我们都可以轻柔、和缓、专注地呼吸三次,感受气流在身体内流转的感觉。通过眼、耳、鼻、舌、身和世界充分接触,同时觉察头脑里面的想法,不被想法所左右。比如吃水果时,可以进行正念练习:这个水果是什么颜色?表皮是粗糙还是光滑?闻起来什么感觉?用舌头尝尝是什么味道?用手捏捏,感觉柔软还是坚硬?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吃饭、做菜、拖地都可以练习正念。正念是可以生活化的,种花养眼,听音乐养耳,香薰养鼻,喝茶养舌,做瑜伽养身,这些方式都能帮助我们与身体连接,滋养内心。
当我们专注此时此刻的当下后,还会有一个更深的体悟: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变化的。上一刻,花儿还绽放在枝头;下一刻,微风吹过,它轻轻飘落在地上。“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生如同一条河流,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孩子的人生就像一部电影,你看到、感受到不变的东西只是那一帧,电影还没放完呢。“不努力”“调皮”“任性”“叛逆”……这些给孩子贴上的标签都是虚假的概念,并非真相。有些父母焦虑,恰恰是因为习惯用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觉得孩子中考、高考没考好,一辈子就完了。
如果能够觉察到我们头脑中的所有想法只是一种想法,而非事实本身,这就是正念。
正念父母,平和自在
做正念父母,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做起:有意识地觉察、接触当下、不做评判和爱的回应(自我关怀)。父母需要觉察自己在养育过程中的一些自动化的行为反应。比如一看见孩子赖床就火大,可以停下来觉察一下:我小时候是不是也曾因为赖床,经常被父母批评指责呢?
《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先停下来、慢下来,把一切看清楚,充分地理解孩子,然后才能接纳孩子的现状。
面对出现一些问题行为的孩子,父母尤其要用正念的态度去接纳。我把接纳分为:接、受、悦、纳四步。接,面对而不逃避;受,感受外界刺激给你带来的各种体验;悦,给让你产生情绪刺激的这件事情,赋予积极的含义;纳,真正地容纳。
比如孩子调皮多动,不遵守课堂纪律。父母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后,感受到一种情绪刺激。暂停,关注呼吸,调节情绪,让自己稳定下来。不要评判(孩子可能得了多动症),而是先接触当下,觉察一下:是不是有什么新鲜的事物引起孩子的兴趣,所以他才没有遵守课堂纪律?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看到另一面:调皮多动表示孩子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可能很有创造力。给调皮多动赋予积极的意义后,父母就能接纳孩子的现状,和他站在一起,而非把孩子推向精神科。
在正念练习中,乔·卡巴金教授专门提出爱的回应,意思是提高自我关怀,要把自己当作他人来爱。我建议,可以把自己当成最好的朋友来爱。想一想:假如你最好的朋友做错了一件事,你会怎么对待他?你会骂他“真笨”“你怎么不去死”吗?肯定不会。你会首先安慰他,抱抱他。“自己”就是与你形影不离、一辈子都不离开你的好朋友。这个朋友给你带来无穷多的感受,给你用眼睛看山川,给你用耳朵听鸟语,给你用鼻子闻花香……他给你带来的宝贝太多了。你为什么不能关怀他、爱护他,对他心怀悲悯呢?
自我关怀可以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觉察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实际上人人都可能发生,这是人类的共性,所以停止对自我的攻击;第二个层面,用正念的态度对待自己,接纳自己;第三个层面,充分地共情自己,关爱自己。
《论语·雍也》中有一句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父母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一定要同时关照自己的身心健康,停止对自我的攻击,该休息就休息。
孩子也可以学习正念,正念能够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情绪控制力。正念练习能够激活脑前额叶皮质功能,它是大脑各个神经功能区的总指挥,对认知、情绪、疼痛和行为管理等产生影响。它的调控能力越强,孩子就会越专注,情绪控制力也会越强。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像青蛙一样坐定”的正念练习,引导语如下:
青蛙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它有很棒的跳跃能力,但它也可以非常、非常安静地坐着。虽然它能意识到周围发生的一切,但往往不会马上做出反应。青蛙静静地坐着、呼吸,节省它的能量,而不是被头脑中不断闪现的各种想法带走。青蛙随着它的呼吸静静地坐着,非常安静。青蛙的肚子鼓起,落下,鼓起,再落下。青蛙能做到,你也可以做到。你只需要全神贯注。注意呼吸,关注,平和,安静。(《正念养育》)
当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感到悲伤、与人发生争吵或考试前感到紧张时,都可以做这个练习。《正念小孩》和《像青蛙一样坐定游戏书(5~12岁)》中还有很多为孩子专门设计的正念游戏,既有趣又高效。
为人父母不易。在养育过程中,我们会承受很大压力,遇到诸多困难。正念养育可以帮助我们减压并找回养育孩子的初心,对待孩子充分觉察而不做评判,开放接纳而不焦虑控制,重回自在心。
采访对象:
祝卓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注册督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行为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著有《来自星星的你:送给孤独症家庭的礼物》,译有《正念养育》《正念小孩》。
(口述 |祝卓宏 文 记者付洋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
社会调查 | 87.0%受访家长认为需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024-05-29
数字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诸多挑战 运动是应对良方2024-05-29
专家谈青少年心理危机成因:心理、情商发展滞后于生理、智力发展2024-05-29
热点观察 | "婚恋军师"走红,制造焦虑or人间清醒?2024-05-29
高考在即,考生焦虑怎么办?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2024-05-29
被困在外貌焦虑中的人们,如何打破“美的茧房”?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