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公开课

亲子公开课 | 家长该怎样和孩子谈关于钱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4-04-28 10:01:48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杜卓树

近期,关于一双运动鞋引起的家庭风波激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一名初中男孩花了几千元买了双运动鞋,结果被母亲赶出家门,不得不借住在同学家。母亲很愤怒,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肆意挥霍,过度追求物质。孩子很委屈,自己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够零花钱买一双心爱的球鞋,又没有乱花父母的钱,凭什么被赶出门。表面上看,是一双运动鞋引起的家庭矛盾,究其本质,其实是两代人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冲突。

1

案例一:

如何培养孩子的消费观

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作为班里的体育健将,翔翔一口气报名参加了田径、跳高、羽毛球等好几个项目。周末,翔翔拉着父母去商场为自己采购“战靴”“战袍”,在几家一线品牌店里转悠,对比最新潮的款式。 

爸爸妈妈认为,学校的普通运动会,得不得奖都无所谓,没必要花几千元的置装费。翔翔却认为,名牌球鞋能帮助自己更好发挥优势。翔翔学习成绩一般,体育不错,很重视这次运动会的荣誉,希望能多拿几块奖牌,赢得同学和老师的尊重。双方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执,爸爸妈妈批评翔翔追求物质,太过虚荣。翔翔觉得爸爸妈妈不理解自己,委屈极了。

【把脉】

两代人因为年龄、经历的不同,在金钱观和消费观上存在差异很正常。很多父母自己穿的鞋子也就几百元,当孩子提出要花几千元买一双球鞋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沉迷物质,太过虚荣,不懂得父母赚钱的辛苦。 

对于孩子来说,品牌服饰更多承载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有时候孩子崇拜某个体育明星,会通过购买该明星代言的品牌球鞋来表达对他的支持。而且从客观上说,品牌球鞋也确实能帮助翔翔在比赛中发挥优势。此外,品牌服饰对于孩子来说还是一种社交符号,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些虚荣心,品牌服饰能更好地让孩子在同龄人中建立自信。


【支招】

当孩子的购物需求超出父母的预算时,简单粗暴的拒绝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毁掉他追求美好东西的动力。因此爸爸妈妈首先要肯定翔翔的眼光,再告诉翔翔购物预算,同时让翔翔明白: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东西的权利,但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而不是求助于人。 

其次,区分需求与欲望的差别。爸爸妈妈可以和翔翔一起分析比较,选择这款跑鞋是因为功能还是款式?商场中是否只有这一款跑鞋符合需求,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爸爸妈妈可以培养翔翔记账的习惯,让翔翔明白家里基本的财务收入和支出情况。平时购物时带着翔翔货比三家,让翔翔明白比较消费的重要性。

2

案例二:

物质奖励有何负面作用

妈妈想要培养珠珠一些基本的动手能力,可珠珠从小娇生惯养,十指不沾阳春水。妈妈决定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激发女儿做家务的积极性。比如每次扫地、洗碗得一朵红花,每次洗衣、拖地得一颗爱心,累积十颗爱心可以奖励人民币若干或者等价值的商品。 

刚开始这个方法很有效,为了尽快集满十颗爱心,珠珠变得十分积极,有时看到爸爸妈妈忙碌时,还会很贴心地主动帮忙。过了一段时间后,爸爸妈妈发现了不少问题:珠珠每次做完家务,都会提醒爸爸妈妈给自己记录红花和爱心;爸爸妈妈偶尔请珠珠帮忙,珠珠都要事先确认能不能记录红花和爱心,如果不能,珠珠就很不情愿甚至不愿帮忙。


【把脉】

很多父母喜欢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或者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短期内或许效果显著,但从长远看,却是弊大于利。 

首先孩子会变得很功利,过度关注完成行为的后果,把完成任务作为获取报酬的一种手段,斤斤计较利益得失;其次会破坏孩子的兴趣,缺乏兴趣的事情,很难坚持。一旦父母的物质奖励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便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此外,过多的物质奖励会降低孩子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解决困难后能得到什么奖励,却不会思考可以从困难中学到什么。


【支招】

妈妈希望激发珠珠做家务的积极性,与其用物质奖励的方法,不如帮助珠珠建立家庭责任感。爸爸妈妈可以对家务劳动做出具体的划分,让珠珠明白,家务劳动,人人有责,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必须为这个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当珠珠完成家务劳动后,爸爸妈妈用赞美代替物质奖励,强化珠珠的行为。赞美不能是一些空洞的言论,最好包含具体的行为内容。此外,爸爸妈妈还可以通过珠珠的行为引导她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启发珠珠做家务的自觉性,比如:“妈妈今天很累,你主动帮妈妈洗碗,碗洗得很干净,做事很仔细,妈妈觉得很温暖。”

3

案例三:

如何纠正孩子的金钱观

琪琪在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做直播,刚开始只是帮同学带货,转卖一些二手电子产品。琪琪口齿伶俐,主持风格风趣诙谐,再加上琪琪在学校人缘不错,很快就积累了一大批粉丝。很多粉丝给琪琪打赏,再加上琪琪转卖二手货赚的差价,每个月居然也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随着粉丝量的激增,琪琪很兴奋,她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直播时的发型穿着、演说台词,结果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爸爸妈妈很不满意,告诫琪琪应该以学业为重,希望她放弃做直播。琪琪不以为然,她认为考大学也不过是为了将来找工作赚钱,她现在每周做直播一样能赚钱,而且还有可能越赚越多,学习也不一定有用。

【把脉】

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会告诉孩子: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找到一份高收入的体面工作。孩子的年龄、阅历有限,还没有明晰的职业规划,会错误地理解成能赚到钱就是一份好工作。 

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相比枯燥的学习,孩子更容易沉醉在金钱带来的满足和快乐中。尤其是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会迫切希望在其他领域证明自己的能力。此外,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自我意识增强,渴望摆脱父母的掌控,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他们发现自己也有赚钱的能力时,会跃跃欲试,充满向往。


【支招】

爸爸妈妈想要帮助琪琪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可以和她分析做直播是为了赚钱还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如果是为了赚钱,爸爸妈妈要让琪琪明白,金钱最大的价值不是带来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帮助我们获得独立和自主支配时间的能力,赚钱不应该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工作是为了能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值得骄傲和肯定的是在工作中累积的经验和提升的能力。如果是热爱这个行业,爸爸妈妈要告诉琪琪,自媒体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仅仅靠插科打诨和卖萌,无法长久地维持热度,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东方教育时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