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公开课

心理公开课 | 超越原生家庭,建立高质量亲密关系

发布时间:2024-04-18 08:40: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张碧芸


你可能疑惑,为什么有时候恋人的想法或举动让你无法理解?

你可能感叹,为什么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无法和爱人的家庭处好关系?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如同遗传密码一般,刻进我们的人格、行为模式中。这些影响一直伴随着我们,还会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带入到自己的小家庭。了解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我们会在与亲密关系的相处中找到问题所在,及时觉察调整。

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指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第一个社会团体,包括重要看护者和兄弟姐妹。当然,一般情况下,重要看护者指的就是我们的父母,而我们在讨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时,与父母的关系也是讨论最多的一个部分。原生家庭对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以及在成年后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深远的影响。

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对父母婚姻模式的继承性

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结”,会在成长后在夫妻相处中不受意识控制地重复出现,从而使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父母的行为方式。

朋友小A,父亲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家庭中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母亲对父亲唯命是从。小A虽受过高等教育,他的“原生情结”却是要求自己的配偶一切围绕着自己转,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婚姻概念就是如此。恰巧他遇到的那位女性,是来自父亲照顾母亲的家庭,因此,她不认同一切由男人说了算的想法。这使男人的权力欲、权威受到了挑战,一有机会他就会使用从父亲那儿习得的强势行为。

-对父母婚姻模式的排斥性

还有许多子女在目睹和经历了自己父亲或母亲的强势统治家庭后,对此产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体验和认知评价。于是,他们长大准备成家或已经成家之后,对自己的身份和对配偶的要求就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与强势的父亲或母亲正好相反,变得非常尊重对方和民主,这被称为反向形成现象。

如果一位女儿从小看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很强的处事能力,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他人欺侮,那她长大后,可能就会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很强势的男人;在她的头脑中,父亲的懦弱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根源,所以,在自己的婚姻中,她就要无论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从而找一位强势的丈夫。

-畸形的情感产生

如果原生家庭的环境,包括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不健康的或不完整的,就有可能在子女长大组成家庭后对亲密伴侣或家庭体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影响,所谓畸形的情感。比如,父母双方关系不好,冷漠、经常争吵,并把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或是在教养方式上专制或放纵,或是单亲家庭。那么子女在自己的婚姻关系中会对一些重要情感敏感,表现为过度追求安全、依恋或爱;或反向形成,逃避各种感情,不懂得怎样爱别人,自我中心,或情绪情感的表达具有儿童式特点、幼稚等。

超越原生家庭,建立高质量亲密关系

-认识到没有完美的父母

事实上,所有的原生家庭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原生家庭。而且,即便父母做正确的事情,孩子也可能体验到糟糕的感受,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糟糕的体验,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其实都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创伤中长大,但人能够在创伤中成长并发展自己,发展出自己的关系、事业和生活。

-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 

夫妻双方会从自己生长的家庭里带来不同的规则。如何把两个家庭版本的规则变成一个版本,是婚姻中非做不可的必修功课。分析各自原生家庭里的种种利弊,利用易得的资源,

制定出一个属于两个人的、原生家庭“边走边退”的双边协议,最后成功实施双方达成的协议。

-觉察过度强烈的情绪反应 

大多数人都有着某些特别敏感、一触即发、人际杀伤力特强的“痛点”,这些“痛点”往往最容易被亲近的人引爆。许多人在外面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但一回到家就会脾气火爆。日常生活中,每当自己对某些事或情境产生超乎寻常的情绪反应时,就要加以留意,尤其是那些特别强烈又一再出现的情绪,很可能背后掩藏着“原生家庭”里的“原生情结”。

-分清此刻和过去的界限 

一种强烈情绪宣泄出来后,要留意哪些是针对现在的人和事的,哪些是借题发挥的、属于过去的。不要把属于过去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投射并发泄在另一半身上,令对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在过去和现在的情绪之间设一道防火墙,不让过去的情结继续纠缠在现在的婚姻里。

-满足对方的需求

与所有的社会系统一样,家庭有它基本的需求:价值感、安全感、成就感、亲密感,等等。我们的小家庭缺什么就补什么。丈夫自己仅有价值感、成就感还不够,还需要妻子的欣赏,妻子就给他一点,这可是事半功倍的机会。丈夫想成为决策者,就送他点权利。他想成为父亲那样的权威者,就多给他点面子……这些招式省心省力还低成本,不妨试试。

幸福婚姻的标志

● 夫妻的彼此信任

● 基本的安全感

● 满意的性生活

● 一定的物质保障

● 良性、有效的沟通

我们每一个人从小生活的家庭,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形象、性格,还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生活模式。有反省能力的人,会对这些模式进行修改、取舍。另外,再生家庭与原生家庭的交往,要保持平衡状态。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当另一半带着一堆问题来见我们时,我们忽然意识到要有多大的胸襟才能接纳这一切。轮到自己时,发现自己也一大堆东西要甩给对方,既然要别人接纳这么多问题的自己,凭什么不能接纳别人呢?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仅仅有爱的愿望那是不够的,爱是需要学习、需要探索,同时需要成长的。唯有在学习与成长中才能滋养爱的能力。(张碧芸/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教师发展中心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心理与健康》杂志供稿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