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5热线 | 考研没“上岸”很崩溃,如何走出情绪漩涡
发布时间:2024-04-28 11:12:38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余冰玥4月正是考研复试结果陆续公布的阶段。相较于真的“上岸”,应对情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强,才是更珍贵的成长。
在江西(南昌)12355青少年服务台(以下简称“服务台”)咨询师胡驰的印象中,24岁的娟娟是位特别的来访者。从2023年10月到今年1月,3个月的时间里,娟娟一共给服务台打了123通电话。有时隔几天打一次,情绪不好时一天打几次。许多咨询师接听过她的来电,胡驰接听的次数最多。
娟娟打来电话求助的原因,是自己陷入了严重的情绪漩涡。来自山西的娟娟在江西上大学,给服务台第一次打电话时,她正在经历考研焦虑、失恋、友谊破裂的多重困扰,心理失衡,一度到医院治疗。实在感到焦虑、迷茫、无处倾诉时,她想起了12355热线。
“考研让我身心俱疲。我总感觉永远比不上其他同学,每天需要学的知识太多,我既焦虑又迷茫。”为了“上岸”心仪的学校,娟娟选择了“全职”备考,但找不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她常常热情高涨地学习一天,第二天觉得累了开始休息,第三天因为前一天没有学习而内疚,如此循环往复。娟娟发现,这种状态让自己经常陷入内耗的情绪中,“像个无底洞”。
胡驰回忆,娟娟来电时情绪复杂,迷茫、困惑、焦虑等多种情绪并存,倾诉了很多问题:“如何不受外界干扰专心学习?如何选择考研导师?如何处理与恋人、朋友的关系?学习压力大如何调整自己?”
咨询师先帮助娟娟理清了现阶段最困扰她的原因——害怕考研失败产生的焦虑,并正常化她的情绪:“由于考研结果的不确定性,你现在所有的担心和焦虑都是必然的,不用为产生负面情绪而焦虑。”随后在咨询中,咨询师帮助娟娟学着接纳情绪、与情绪相处,鼓励她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看到自己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从多角度来看待事物,尝试不同的应对模式,“人生不只有‘上岸’一条路可走”。
随着一次次通话,娟娟的状态不再像最初那么紧绷。娟娟和咨询师反馈,每次聊完后焦虑和矛盾感会减轻一些,可以厘清复杂的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重新获得一些力量。
4月正是考研复试结果陆续公布的阶段,服务台专职心理咨询师、热线组组长李丽红对记者说,每年如娟娟一样因考研焦虑打来电话的受访者并不在少数。他们有的是正在准备考研的大三和大四学生,“有人成绩一直很不错,但备考期间过于焦虑,不允许自己失败,为此陷入情绪低谷”。有的则是非应届的“全职”考生,有过“一战”失败经历,常常陷入“我会不会再失败一次”的恐慌。“他们通常还面临着家人带来的压力,被施加过多关注,总感觉考不上就对不起家人。”
备考初期、考研前夕、成绩公布前后,是相关咨询来电量较多的3个阶段。李丽红曾遇到过一位来访者,考研结果出来后,她的室友们都顺利录取了,只有她没考上,这让她情绪一度崩溃。“这件事对这个女生产生了巨大的打击,一下就否定了自己,甚至产生什么都不如别人的想法,忽略了自己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
“在考研失利后出现这样的情绪是很正常的,焦虑、失望、暴躁、悲伤,这些都是面对当前情况自然出现的,情绪不是洪水猛兽,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李丽红表示,年轻人有时候容易陷入和周围人比较带来的压力之中,原因之一是没有建立良性的内在评价体系。“如果过度在意外界的评价、把自己的眼光向外投射,觉得一定要比别人‘好’。那么‘好’的标准又是什么?它可能没有边际,永远无法达成。”因此,明白自己当下所处的阶段和状态,不全盘否定自己付出的努力,复盘过去遇到的问题,设定下一步适合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更为重要。
对于像娟娟一样大学毕业面临考研择业的迷茫、情绪内耗引发持续性焦虑的年轻人,胡驰建议:当陷入迷茫时,首先要接纳自己的不安与焦虑情绪,让情绪自然流动起来。其次,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与目标,不要盲目与周围的人攀比。最后制定合理的计划并落实,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运动。
娟娟最后没能顺利考上研究生,但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还给咨询师胡驰又打了一次电话表达感谢,这次电话里的她声音隐隐透露出一种欢欣。“在这个过程当中,她不再感到后悔,觉得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每一天都是闪闪发光的,现在已经不再感到纠结和焦虑了,对未来的计划充满期待。”胡驰说。
“相较于真的‘上岸’,应对情绪、处理问题的能力变得更强,才是更珍贵的成长。”在李丽红看来,不管是考研、学习或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都只是暂时性的。当应对情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变强后,再面临类似的困境才能更加从容。“知道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挖掘自己内在的力量。”
服务台于2022年5月16日开始运行,每天上午9点至晚上9点轮值4班,每班6位咨询师接听心理咨询热线。服务台运行以来,被确定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命名为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连续两年被纳入江西省十件民生实事。
李丽红介绍,自运行以来,服务台共受理热线、“青听益站”全国12355网络平台心理咨询、法律维权等有效咨询3.1万余个,挽救57条轻生青少年生命,转介处理心理咨询、法律维权等个案282起,通过心理疏导、生活物资保障等措施深度帮扶35名残疾、留守儿童等困境青少年走出困境,致力于为更多青少年提供支持、理解与陪伴。(中国青年报记者余冰玥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娟娟为化名)
他们在讨好型人格里苦苦挣扎:要不要修炼“讨坏型人格”2024-04-28
“五育润心 青春向阳” 2024年首都大学生心理健康季启动2024-04-28
亲子公开课 | 家长该怎样和孩子谈关于钱的那些事2024-04-28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心理学根基 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践探索2024-04-28
公开课丨停止内耗!3个方法避免这种“有毒情绪”毁掉自己2024-04-26
心理研究 | 8种负面情绪加速衰老,危害比吸烟高32%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