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行业资讯

专家谈青少年心理危机成因:心理、情商发展滞后于生理、智力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29 09:52:49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程婷

今年5月是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每年的5月25日是“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学生心理健康成为近期学界十分关注的话题。

在近日举办的“重塑教育价值: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第二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来自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解决方案,以及教育价值观重构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论坛活动中,有专家指出,当前青少年心理出现了一些新倾向,如性格向外归因居多、喜欢标新立异,情感上直接表达多于委婉表达等。这些新倾向表现出,学生生理发展在前,心理发展滞后;智力发展在前,但情商滞后。这是当前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

专家学者们指出,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伙伴关系,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有利于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此外,专家学者们强调,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更新教育价值观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重建教育价值观,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差异,尊重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成长,才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本之策。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如何出现的?

论坛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成为来自国内教育界、心理学界和公益界人士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杨凤池指出了当前青少年心理出现的新倾向:性格向外归因居多,喜欢标新立异;情感上直接表达多于委婉表达;自我意识方面,自我中心又自我力量不足,存在着内在矛盾;在人际关系上,认为非好即坏,人我边界感不清。杨凤池认为,这些新倾向表现出,学生生理发展在前,心理发展滞后;智力发展在前,但情商滞后。这是当前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

杨凤池介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困扰主要有: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强的学习困扰;青春期少男少女交往中的情感困扰;师生、亲子、同学中的人际关系困扰。

“如果这些困扰处理不好可能导致青少年心理危机。”杨凤池说,解决常见的心理困扰,干预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倾听,要先听听孩子们和学生们的心声,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要干什么,他们的苦恼在哪。

昆明市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介绍,丑小鸭中学专门招收被外界定义为“问题学生”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患有抑郁症。学校的孩子大部分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高收入、高素质家庭。

“为什么教师、医务工作者、行政干部这些家庭的孩子容易抑郁?”詹大年结合自己的观察了解分析:首要原因是家长的角色缺失——当老师的父母回家把孩子当学生看,当医生的父母回家放不下医生的职业角色。第二是认识错位,这些孩子的父母是应试教育的获利者,他们对当前孩子的学习产生理解错误。第三是亲子关系处理中方法粗暴。

詹大年认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构建关系,幸福感是由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的。最好的关系首先是心理安全,心理安全了关系才会生成、教育才会发生。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则指出,现在的学生不快乐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出人头地,做人上人”的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是教育能够变现的、转化为利益的部分。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逐渐失去和模糊了人的独特性,在这种‘升学主义’的教育影响下,学生的自我探索、合作能力、创造性发展等被漠视了。”杨东平说。

如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要使孩子们身心健康,热爱学习,教育该怎么做?

对此,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指出,在生命发展历程中,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自己的任务、规律和特点,而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中如果出现了矛盾,需要由强势的一方来做出改变。在培养孩子时,父母和孩子要一起成长。成长共同体需要了解,需要理解,需要按照规律去行动。

如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苏彦捷认为,一要注重运动,有氧运动可以调节情绪,提高免疫力;二要睡好,好的睡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调整情绪;三要学会处理关系,形成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四要建构一个全面的资源发展系统,比如换位思考、自尊、自我效能感、乐观、目标明确、自律自控,还有环境。家长的情绪情感支持,学校好的课程设计、物理环境和同伴关系,这些有利于构建心理免疫系统,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也提到,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心理安全的条件甚至保证。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校园氛围,能让学生在班级里有安全感,有良好关系,关系越好,心理问题就会越少。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乐学、爱学?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天蓉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忽略了孩子的个人学习意义。如果一个孩子不能自己提出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教师的话,他们就找不到学习的意义。”

王天蓉谈到,快乐学习的发生,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学有心情。然后聚焦核心问题,让学生学有激情,并能持续不断地去探索、去追问,而这种追问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样,学生还要去建构问题系统,学得有深度。同时,还需要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合作能促进友情,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学有钟情。

此外,西安市东城第二学校校长、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认为,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在研究学生,让有差异的学生都得以生动、活泼的成长上,才能掀开教育全新的一页。

在冯恩洪看来,人是有情感的,对学生的教育是基于启迪进行唤醒。人是有差异的,与其给有差异的学生一模一样的教育,不如给他们与他们能力相当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如何重塑教育价值观?

不少学者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指出,当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龄人口减少,学业过剩,名牌大学光环减退,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就业环境带来巨大冲击和改变等,并呼吁重塑教育价值观。

杨东平认为,重塑教育价值观,首先要正确处置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上人,而是培养人中人。他引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行者黄炎培的观点,指出“应破除‘以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他指出,这种教育价值观的整体改变需要很多配套制度支持,最主要的就是劳动就业制度和薪酬制度。

此外,杨东平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和出生人口减少的新环境当中,教育需要在国家层面有一些革变,例如鲜明地提出“幸福教育”的口号,用于指导教育实践,实施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价值,保障儿童的休息、娱乐和睡眠的时间。与此同时,改变教育制度,实行灵活的小型化和多样化的学校制度,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指出,人工智能进入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中,知识传授性教育价值迅速衰减,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颠覆性改变。与之同时,数智时代,对人类的想象力、创造性、融合能力的要求日益凸显,人机融合成为常态。

在席酉民看来,未来教育一定是跨越校园甚至国界的,是技术驱动、人机共生的全民教育。教育的转型一定要重塑教和学的过程,一定是重新定义教育、重新定义大学,不能忽视教育背后的真谛——人的成长。基础教育的理念必须改变,从知识导向转向全人导向,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同学、家庭,处理好个人与社群、社会的关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创业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李镇西认为,重塑教育价值是重塑每个个体的价值,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当下要重申的教育价值。

本次论坛活动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市东城第二学校联合举办。(澎湃新闻记者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