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外貌焦虑中的人们,如何打破“美的茧房”?
发布时间:2024-05-29 08:35: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黄云等在白瘦美主导的审美市场下,“外貌焦虑”正肆意横行。
如今,“长得好看”“身材苗条”“会化妆打扮”,越来越成为评判一个人的重要外在指标。“以貌取人”这一原本被批评的行为,却在隐形之中大行其道;体重数字的增加,似乎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原罪。
“外貌焦虑”,到底是在焦虑什么?是什么狭隘了美的外延,让本来美好的事物戴上了焦虑的“紧箍咒”,且愈演愈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连日来,记者通过与多位市民、专家对话,试图从背后的故事中找寻真正的答案。
不断蔓延的焦虑
外貌焦虑正逐渐低龄化。
在青少年时期,同辈压力引起的外貌焦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外貌与升学、前途联系到一起的时候,这种焦虑无形之中会被放大,成为悬在自身或者父母心中的一根刺。没人能说得清,外貌焦虑是何时出现、以何种速率不断往前推移的。
为了艺考,身高一米七的李静(化名)从高一入学就开始减肥,希望靠外貌在艺考中加分。尽管在不少同学眼里,李静的长相、身材足以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但她并不满意。“再瘦一点才能更上镜。”李静称,近一年的时间,她从没踏入过学校食堂,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父母准备的减脂餐。
好身材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成,但容貌的改变却需要外力的介入。于是,整容便成了消解容貌焦虑的捷径。为了让自己的鼻子变得更加小巧精致,今年暑假,李静决定去整形医院进行手术。她的选择,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在舞蹈生的考试中,容貌虽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但好的形象总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能让孩子在竞争中被容貌拉了后腿。”
“每年暑假都是青少年整形的高峰期,有的是为升学做准备,有的则是盲目跟风。有些孩子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心理素质很不稳定、对美的认知也过于片面化,仓促整形日后可能会后悔万分。”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主任罗燚介绍。
翻看当下的社交平台,各类所谓专家和减肥博主的“专业讲解”“励志分享”“测评打假”“避坑攻略”等层出不穷。一种简单粗暴的心理暗示正随着各类网络推文,推送给渴望变美的年轻人群:首先,制造“外貌焦虑”,以“单一审美”推翻“各美其美”,刺激消费:其次,将外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作不当关联;最后,以专业测评和自身减肥经历、体验、好物分享等为内容,通过嵌入各类广告和购物链接实现流量变现,让不少网友趋之若鹜。
“广告宣传往往会夸大效果,弱化可能会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导致许多求美者对医美手术存在认知误区。”罗燚称,对于先天缺陷且希望通过一些整形项目作出改变、重拾自信的孩子,他通常会给出合理的建议;但如果就诊者年龄太小,却在社交软件的美颜滤镜或者医美机构贩卖焦虑的驱动下试图通过医美进行“容貌攀比”,他往往选择婉拒。
难以挣开的枷锁
当抛出“你对自己的外貌满意吗”这样的问题时,没有多少年轻人能在这个“新世纪难题”下自信地作出肯定回答。
对于深陷外貌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很多时候,他们的压力来自于外界。不论是就业招聘、婚恋交友还是商务往来,“颜值即正义,美貌即成功”的“荒诞剧”不时上演,传递着“拥有姣好面容和身材,就能享受社会资源和机遇倾斜”的价值观。
随着人们对“完美外表”的追求,“美”的门槛越来越高。直角肩、蝴蝶背、A4腰、筷子腿……在“颜值经济”的驱使下,不断有处在标准体重中的女性把身体嵌进一套又一套的模具里,在看不见的地方催吐、绝食、吃药。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辉文就接诊过这样的女孩:“她们来医院后,不交代情况也不做任何检查,开口就问医生能不能开自媒体平台上火爆的减肥‘神药’。”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刘辉文直言离谱又无奈:“我们通常会对她们进行疏导,把药物的危害性讲清楚,许多女孩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
1988年出生的刘香是一名形体老师,身材匀称、体态轻盈、充满自信,5年前,她却因身材焦虑患上了抑郁症。刘香之前开了5家母婴店,因常年缺乏运动,身体逐渐肥胖。“那时候整夜整夜睡不着,身体出现异常,每日精神不佳,无暇顾及事业,连丈夫也变得不爱与自己结伴出行。”刘香称,为了改变,她也试过很多“走捷径”的方法,最后还是在形体练习中重新找回了自信。
传统观念里,外貌焦虑总是和女性联系在一起,但男性在医美、护肤等消费领域的异军突起,似乎也表明他们并没有逃脱外貌焦虑的笼罩。
“女生一般不会喜欢太瘦弱的男生。”这是陈天(化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身高一米七三的陈天曾经的体重不到五十公斤,上学期间,虽然也经常听到“你太瘦了,是不是营养不良啊”这样的声音,但由于没有实际体会到过瘦带来的不利影响,陈天并没有想过改变,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工作几年后,家人催促陈天尽快成家。然而在多次相亲中,女生都以太瘦为由表达了拒绝,这让陈天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自此也开始了增肌之旅。陈天还记得第一次去健身房的时候,就连简单的平板支撑都是在颤颤巍巍中完成的。经过一年的健身,陈天增重到了67公斤,身材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顺利找到了女朋友。
自我期待的满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分老少。如今,“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更加关注自身的外貌和健康。
“相比于年轻人,中老年群体的整形需求相对单一,年龄增长带来的皮肤松弛、皱纹等问题,促使他们在除皱、祛斑、紧肤等医美项目上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同时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也更倾向于选择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罗燚称,没有了各种社会复杂因素的影响,中老年人的整形,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满足。
“割了眼皮之后,视野开阔好多,生活也更加方便了。”由于年纪渐大,李秀芬(化名)的眼皮支撑力一年不如一年,总是耷拉着,平日里看东西只能用力将眼皮上抬。起初,李秀芬对医美并不信任,但近年来,眼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同龄人通过打除皱针、祛斑变得年轻了起来,逐渐改变了对医美的看法。
肖慧娟(化名)是位女商人,经历过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在最珍贵的青春年少时期,没有条件好好打扮。人到中年后,生活渐渐富足,那些年轻时隐藏的变美愿望,再次被翻找出来,化为了改变的勇气。
相比于身边很多有整容想法却担心世俗评价、迟迟不敢动作的朋友,肖慧娟显得果断而坚定:“花自己的钱让自己变得漂亮,我觉得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如今的她,只想遵从内心满足自己。
今年55岁的李建诚是健身房的常客。10多年前,他也遭遇过“中年发福”的危机。“人到中年,缺乏锻炼,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应酬,身材自然而然就走样了,一些疾病也就接着来了。”李建诚称,经过一年的运动,身体各项指标均有了较大程度改善。受“健友”的影响,李建诚还把近二十年的烟瘾给戒了。看着自己日渐缩小的啤酒肚,李建诚欣喜不已:“医生都问我用了什么办法,我和他说我有一剂良药,就是健身。”
焦虑之下,如何拨云见日
爱美是人的天性,通过减肥来追求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身材看得过于重要,一味“以瘦为美”,甚至将瘦与自我价值画上“等号”,很容易走上极端。
“很多时候,人们想要尽力消除的部分,恰恰是身体本身用来保护自身机能的生理结构。人的身体部位,不是为拗造型、长期保持拍照‘出片’体态而生的。定义某一种体态的标准,也不应该是它符不符合各种关于美的标准,而在于它能否帮助人更好地完成动作,使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心理专家付师南称:“外貌焦虑背后隐藏的,往往并不是单纯对外貌的焦虑,而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不接纳。大量优势形象的冲击加上单一化的社会审美标准,人们容易对自己的外形感到不满意,进而产生焦虑情绪。如果对自己的形象过度关注,对他人的评价过分在意,总想让别人喜欢和接纳自己,那么,即便当下外貌姣好,未来依旧有被挑刺的风险。”
美不应该是被定义的。“出厂设置”不同,身材、长相自然也不同。“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小缺陷,与其活在焦虑中难以自拔,倒不如保持步调,建立稳定的精神内核,不断通过实践历练提升自信,从内心深处绽放出永不凋零的花。”付师南说。(邵阳日报 记者黄云 易蓝 李秀霞)
高考在即,考生焦虑怎么办?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2024-05-29
被困在外貌焦虑中的人们,如何打破“美的茧房”?2024-05-29
心理研究丨公园散步1小时可有效预防、缓解焦虑和抑郁2024-05-28
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专家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新倾向2024-05-28
评论 | 规范心理咨询行业发展 治好“心病”别让诊疗变“补刀”2024-05-28
心理中国论坛 | 进化中的焦虑 聚焦数字时代的焦虑之源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