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最新报道

心理学教育技巧:孩子闹情绪时,推荐您用“OPEN法则”

发布时间:2024-01-05 13:32:11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刘轩

有时候孩子表现得像个小野兽一样无法自控,很可能是由于生理心理尚未发育完全。父母真的要有耐心和宽容,静候孩子的成长。

捕捉孩子的情绪信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管理无疑是一项重要议题,鲜有父母不曾面临孩子情绪问题的挑战,尤其当孩子莫名其妙地闹别扭,执拗地坚持某些行为,父母可能会将其视为“无理取闹”而加以斥责。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应对策略。但对父母来说,有一个统一的“基本操作”,那就是观察孩子的行为特点,了解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小孩。这是帮助孩子解决负面情绪,减少亲子冲突的第一步。

以我的儿子川川为例。他从小就很有脾气,常常因为某件小事一言不合就气冲冲离场,还会在游戏输了后一个人生闷气。

这种情况发生了几次后,我们就观察出一些共性—川川很小就会揣测别人行为背后的“用意”,比较在意周围人的眼光。这种敏感的心思让他容易在小事上爆发情绪。就像有一次在农场,别人借给川川一把伞。他打开后,伞里有些水落到身上。这让他非常生气,认为别人是故意搞恶作剧。

了解到川川的这个特点后,我们开始引导他转变观念,让他理解事情不一定是他想象的那样。他10岁那年,我们要跟他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因为要求着正式服装,我就给自己和川川买了一模一样的西装。结果在去活动现场前,我发觉他非常不自在。问他怎么回事,川川说别人一直在看他,他觉得很别扭。

我意识到他敏感的点在哪里,于是便肯定他的感觉是对的,确实有一些人注意到我们这边。然后问川川,“别人多看几眼,是不是因为我们穿得比较正式,而且是父子同款?”他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其实大家更多是好奇,因为比较少见到父子同款打扮。而且,他们也不是奇怪,而是一种欣赏,因为我们确实蛮帅的,对不对?”他想了想,又点了点头。

接着,妈妈告诉川川:“在你10岁的时候,和爸爸一起穿正式的服装,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才是今天更重要的事情,至于别人怎么看,一点儿都不重要,是吗?”

听妈妈这么说,川川笑了,表情也自在多了。我们这么做,其实就是引导孩子从负面情绪走向正面心态,我相信这会帮助川川建立多角度的思考方式,对于他以后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其他事情一定都有帮助。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父母平时一定要多观察孩子,了解他的特点,这样他的情绪信号出现时,我们才能及时捕捉,也才会迅速地帮他走出情绪的困扰。

告诉孩子情绪是怎么回事

身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我偶尔会给孩子讲一点儿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比如,我曾经告诉川川和千千,人在比较累或饿的时候,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愤怒等情绪。所以有时候他们状态不好,就会主动对我说可能是累了,要去先睡一觉。

有一段时间,川川的作业情况令人担忧,老师在联络簿上频频留下红字。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跟他达成了协议:如果下周联络簿上再出现红字,他那周的iPad使用权限将被取消。没想到第二天,他就因为没交作业被批了红字,不过回家后才发现,作业一直在书包里。

这个小失误让川川非常激动,回家后直接躺在地上哀嚎,因为他实在是太想玩儿iPad了。见他有点儿歇斯底里,我就说:“现在你情绪很激动,用哭来发泄,这对于事情没什么帮助。不如先冷静一下,想到解决办法后,再出来和我们说吧。”

结果令人意外也有点儿搞笑,他回应道:“爸爸,我现在是在整理我的情绪,不是在发泄,我等一下就去找你。”

过了一会儿,他真的走出房间,和我们认真交谈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下次该怎么避免。

看到孩子即使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也努力保持理性,我非常欣慰,因为他在自觉地管理自己,而这就是成长。所以,父母不妨学一点儿情绪管理的知识,适时地跟孩子聊聊。

当然,青春期的情绪又是另一个话题,所以,父母真的要留意青春期前后孩子身上的变化。这又回到父母要观察孩子这一点上了。因为很多冲突,是父母以过去的眼光看待、管教孩子,但其实孩子的生理、心理早已发生变化,不明白这一点,就容易造成让父母摸不着头脑的亲子冲突。

我们家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女儿千千从小乖巧听话,以至于我们一直都没有意识到她已经到了青春期的边缘。

一次全家外出去朋友家聚餐之前,因为做作业的问题,母女之间产生了激烈冲突。原因是千千承诺出门前做完作业,但实际上并没有按时做完。妈妈认为千千没有尊重约定,要她待在家里独自完成作业。千千情绪很激动,大声说:“不去就不去!”

但后来,我们考虑到她年纪还小,不能独自在家,于是妈妈妥协了,让她带着作业出门。但千千毫不领情,反问为什么她不能自己在家。

现在回头看看,做作业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就在这件事上,女儿第一次开始质问为什么,也第一次挑战妈妈的权威。

我赶紧出来打圆场,让妈妈带川川先出门,我留在家里处理千千的情绪。这一次,千千飙了很多狠话,说我们不爱她,根本不在意她。

暴风雨过去后,母女和解了,千千也道歉说自己不该乱说话。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我们没有适应孩子的变化,才有了这样的冲突。从那之后,我们就特别留意千千的想法,主动跟她聊天,了解她的感受。当我们开始做出改变后,千千再也没出现过同样的状况。

用“OPEN法则”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父母一定要反观自己是不是孩子情绪的诱因。更常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会给他们施加更多压力,导致他们出现焦虑、失眠、急躁等问题;还有的父母下班回到家后,因为身心俱疲没有耐心对待孩子,冲突一触即发;另外,孩子都很敏感脆弱,父母的一声叹息、一个眼神,都会让他们的心灵泛起涟漪。

所以父母要常常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对自己多一分克制,对孩子多一些包容。

具体怎么做呢?我推荐一个心理学的教育技巧:OPEN法则。

首先是“O”Own emotion(个人情绪)。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了情绪上的问题,无论是什么表现,都要第一时间先反观自身,检视我们自己的个人情绪:现在我感觉如何?状态好不好?是我的原因导致孩子有情绪吗?

其次是“P”,Pause(暂停)一下。先不要急着压制或吼孩子,而是停下来观察孩子的行为,推测他的想法或感受,到底是什么引起了他现在的反应?

大致推断出原因之后,接下来就是“E”—Engage。放下手边所有的事情,把注意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心无旁骛地跟他说话,面对着面,眼睛对着眼睛,让孩子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在真诚的氛围里,父母才有机会了解到孩子真正的想法。

最后是“N”(be open to New experiences)。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急着去给孩子讲道理或纠正他,而是先听孩子怎么说。即便孩子会讲出让你大吃一惊的事情,也请保持镇定,让孩子先把话说完。

当父母能不带批评地倾听孩子,亲子间的信任感才会开始建立,以后孩子也会更愿意分享。毕竟,只有了解孩子真正在想什么,我们才能给他提供真正的帮助。

“每个人都需要感觉自己被听到、被理解、被看见”,这是我非常认可的一个沟通原则。当孩子闹情绪时,无论什么时候、何种场合,当父母能做到“OPEN”,孩子才能感到自己“被听到、被理解、被看见”,问题其实就解决一大半了。

亲子间的那种信任感,即使犯错也不怕说出来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的身心感到松弛、安全,情绪问题也就不会走向极端,而是在一个可控的安全状态下。

这样一来,孩子才会有更多的空间探索、了解自己,拥有越来越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婚姻与家庭》杂志特约供稿

作者简介:刘轩

心理学者,资深DJ,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系,热爱音乐和推广心理学。《我是演说家》冠军,两个孩子的爸爸。最新著作《唤醒内在的学习力》《停止你的精神内耗:先完成,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