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最新报道

翅膀越来越硬 交流越来越少 父母如何改变“驭子术”

发布时间:2023-09-21 09:26:25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张泠

不同的文化土壤,培养不同的思想观念。在我国,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呈现为一种悖论式的心态: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像大鹏一样,飞得高远,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又渴望他们能像小鸟一样,筑巢于屋旁檐下,时时见到,常常陪伴,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事无完美,大鹏样的孩子,出息了,父母为其骄傲的背后,却不得不忍受他们不着家的“野心”;小鸟样的子女,早出晚归,尽在视线之中,父母又会觉着他们有些平庸。喜也罢,忧也罢,世间万物,各有其道。其实从大小鸟儿们飞出巢的那一刻,作为父母,就应该开始改变“驭子术”了。

远行的你,是否感受到父母的失落?

教师节这天,麦子老师在一个毕业生微信群里回复同学们的祝福时,意外看到这样一段对话:“今天给我家那位的教师节礼物是开车带她去学校看了看娃。”后面附着一个“无奈”的表情符号。

“才开学,想孩子呀?”

“送了才几天就开始想了。”

“家长想孩子,估计孩子不想家长。”后面又是一个“无奈”的表情符号。

“是的。俺家这颗‘卫星’信号微弱,还经常出故障,电话经常不接,微信基本不回。”后面还是一个“无奈”的表情符号。

“回又怎样?要么是‘收到’,要么是个表情,惜字如金!”

麦子哑然失笑,忍不住在群里写道:“孩子们刚上大学,事情比较多,有些顾不上,大家要理解哦!”

“老师,俺家娃大二了,也是这样,关心关心他,跟求他似的。”又一位同学接过话题,“只有两种情况会主动联系家里,一是卡里没钱了,二是生病了。”

“哈哈,”发微信的麦子真笑了,“那好啊,你得这样想,不主动联系就说明既没生病,卡里也还有钱,健康地生活、学习,不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吗?”

“老师,您真会宽慰人,这样想就不恼他了!”

麦子老师曾就“在外求学者与家长的关系”这一话题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排斥与家长联系的孩子很少,且基本都有苦衷,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主动、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的也不多,这类孩子又分两种:一种是公主女、妈宝男,他们通常自立、自理能力较差,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过惯了,猛不丁离开家,没有“保姆”照料,便表现出极度不适应,于是,天天给家里打电话,哭唧唧地倾诉各种不如意;还有一种,往往表现出不同于同龄人的沉稳、懂事、孝心和责任心,这些“不同”,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也与教养有关。

多数孩子不排斥与家长联系,但联系不多,且很少主动。这类孩子通常对能离开父母的视线、挣脱家长的管控、“我的大学我做主”充满期待和喜悦,他们或沉醉于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或迷恋于放飞自我的自由自在,或坚持于对未来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于想家、想亲人这件事,不是没有,而是顾不上思念,或是还没到时候。而一旦遭遇困境、罹患疾病,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家的温暖,想到父母的无私援助。

在孩子看来,十八岁出门远行,人生的航船驶出父母亲情的港湾,更广阔的大海等待我去扬帆远航,等待我去闯荡、搏击。尽管会遇到波峰浪谷,尽管需要风雨兼程,然而,舵主是我,水手是我,没必要事事都向父母请示、汇报。因为,“我长大了”。

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的思念、牵挂,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不放心”,不相信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或者,不如说是一时无法接受“孩子不需要我了”的现实以及一时无法平复家长地位受到挑战的失落感。

所以,家有雏鹰初长成的父母们,如果你家教有方,遇到了百里挑一懂事的娃,能时不时地主动向家里报个平安、问个平安,那你且偷着乐去;否则,要是你家的娃如那想极力挣脱绳线的风筝,不管不顾仰头注视、辛苦操控的父母,那就放手让他去飞。毕竟年满十八,已是成人。身为父母,接纳孩子长大的现实,调整心态,然后坦然静候孩子回头寻你的那一刻。

优秀的你,可曾看见翘首眺望你的双亲?

家住烟台的老同学王澜来济南出差,为尽地主之谊,麦子老师招呼几个大学同班小聚。席间,说不完的话中自然少不了“孩子”的话题。

“我现在觉着,别把孩子培养得太优秀,越优秀离咱就越远,想见一面都难。”王澜的女儿自小就是学霸,一路重点学校读下来,高考被同济大学录取,研究生毕业后,又在上海就业。

“王澜,你少凡尔赛!”嘉阳的儿子自小顽劣,夫妻俩使出浑身解数也就让他考了个专科。虽然在济南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儿子现在生活得也算安稳,但嘉阳总觉得孩子有些不争气,让他这个当爹的腰杆不那么硬。

“我怎么觉着王澜说的是肺腑之言呢?”晓萍最近有些烦,原因是在英国留学的女儿不想回国就业,而晓萍夫妻俩则坚持让孩子回济南找工作。双方各执一词,娘俩儿为此在视频聊天中吵过好几次。

“我没凡尔赛,真是肺腑之言。”王澜一脸的严肃,“我姑姑,一儿两女三个孩子,在美国读完博士,一个没回来,全留美国了。老两口耄耋之年,身体还不好,想孩子了,也只能视频聊个天,这还得选对时间。看着他们互相搀扶的背影,我都想哭。我将来会不会就是他们现在的样子?”

“好家伙,你可没少在我们眼前显摆你这三个表妹、表弟哈,三个留美博士,你姑姑、姑父脸上老有光了,孩子争气!”

“是,争气,很争气!很优秀!可又怎么样呢?这是上年纪的父母所需要的吗?他们内心的苦楚儿女知道吗?”

“需要,只不过不是唯一的需要。”麦子呷了一口杯中红酒,“《人世间》里诗人冯化成曾说‘自古以来孝分两种,伺候在父母身边,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赢得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两种孝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你表妹、表弟的优秀,养了你姑姑、姑父的心智,你怎么知道老两口不为此甘之如饴呢?”“甘之如饴?”王澜皱了皱眉头,“我怎么感觉他们晚年很凄凉呢?”

“你的感觉没用,这得看当事人最看重什么、选择什么。如果父母更在意‘养心智’,那就得承受儿女远走高飞带来的寂寞、孤苦;如果父母更在意‘养口体’,那就使劲拉手中的风筝线,把‘风筝’拽回来呗!”嘉阳站起身,边给大家倒酒边说道。

“可不能生拉硬拽,家长的控制欲太强,有可能会害了孩子。”麦子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她给大家讲起了暑假回老家听到的一件事情。

我的控制欲,会让你离我越来越远吗?

倩倩天资聪颖,再加上当老师的妈妈精心培养,从小到大她的学习成绩一路飘红,直到高考,被复旦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倩倩没有按照母亲为她规划的回威海就业的路子走,而是坚定地选择留在上海,并顺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她的这一行为触怒了母亲,母亲在电话里斥责道:“翅膀硬了是吧?这么大的事自己就决定了?回威海守着我们,互相有个照应不好吗?赶紧把那工作辞了,给我回来考事业编。”见女儿迟迟没有动静,她干脆请假去了上海,硬是逼着女儿辞职回家,参加当地的事业编考试。优秀的倩倩最终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被一事业单位录用。然而,工作不到一年,倩倩感觉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实在不称心,心情很郁闷。在一次和母亲争吵之后,她毅然辞去工作,又去了上海,应聘到一家大公司上班。没想到,气急败坏的母亲再次来到上海,软磨硬泡,就差以死相逼,再次将女儿拽回威海。在母亲的逼迫下,倩倩第二次参加事业编考试,又一次以双第一的成绩被录用。接下来,母亲为女儿开启相亲模式,希望通过找到可心男友的方法,彻底留住倩倩的心。万万没想到,她的这番操作,却把女儿逼上绝路。

母亲强烈的控制欲,让倩倩感到窒息。工作不顺心,天天还得被逼着相亲,她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常常以泪洗面。春天的一个早晨,当母亲告诉她晚上带她去见一个男孩时,正开门准备上班的倩倩,拉上房门,直接登上20层高的楼顶天台,决绝地跳了下去。

听完麦子讲的故事,大家先是一片惊叹、惋惜,之后都陷入了沉思。“太可怕了,”晓萍首先打破了沉默,“我是不是不该逼着女儿回国?可是她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呀?还到处飘呢!”

“倩倩的事情算是极端的个案,咱也没必要杯弓蛇影。我只是觉着有些家长太过自以为是,控制欲太过强烈,而且不讲究方式方法,对孩子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大家发现没有,这类家长往往受教育程度并不低。所以,我们要反思。”麦子说道。

“说起来还是麦子有福气,女儿国内上大学,国外读了研究生,之后又回到济南择业,多好!”晓萍语气里不无羡慕。

“我家女儿没有大才气、大志向,她就只能回来工作。但是,在找工作这件事儿上,我和她爸爸是先由着她撞南墙,撞了几次之后,她开始反省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并主动找我们商量。一开始,那也是满头长角、浑身长刺的。”

“唉!还是健康、平安最重要。孩子好,咱们父母也要好。一切都顺其自然吧!接纳!”王澜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作为父母,《人世间》中周志刚老两口无疑是让人羡慕的,因为他们有幸拥有既“养心智”又“养口体”的三个儿女。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能培养出一个既顶立门楣、光宗耀祖,又陪伴身边、忠厚孝顺的孩子,无异于买彩票中大奖——概率极小。更多的情况下,成年了的孩子,翅膀越来越硬,与家长的交流也相对减少,这是自然规律。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自立门户、自当一面,不再用家长事无巨细地照顾,也是好事。身为父母,我们需要更新认知,调整心态,把过多地用在孩子身上的心思,转移到自己身上,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未尝不是对孩子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齐鲁晚报 张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