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心理百科

当我们说需要伴侣时,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9-06 09:18:37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丛非从

无论在别人眼中多么完美和强大,每个人都是带着某种匮乏走进亲密关系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渴望关系的庇护与滋养,需要伴侣。

当我们说需要伴侣时,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你可能会说:我需要他帮我换灯泡,我需要她做饭、收拾房间,我需要他多给我些生活费,我需要他及时回我消息……其实,这些都只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比如,需要伴侣回家陪你,我相信你需要的不是他直愣愣地站在那儿什么也不干,也不是坐在你旁边做着自己的事情。你需要的是他能够陪你聊你喜欢的话题,陪你做你想做的事情。你需要的是带有参与感的陪伴。在这种陪伴里,你能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的、是存在的、是不孤独的。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陪伴。

正是基于这种情感层面的需要,我们才会渴望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然而,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求而不得。在很多时候,你带着全能自恋,满心期待着自己能够被满足,时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但现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理想。人都是具有局限的。你是平凡的,另一半也是平凡的。这就注定了,即便你很幸运地遇见一个能满足你需要的人,他也不能做到无时无刻都满足你,无法做到满足你的全部。这是我们必然要接受的“部分丧失”。

心理学家克莱因将这个过程称为从“偏执—分裂位”到“抑郁位”的转化。当你固执地想要一种满足,你就处在了偏执位上,对这个世界还保留着一种“要不到,我要继续要”的想象。但是,当你发现有些东西实在要不到之后,你就走向了抑郁位。

不执着于无法得到的部分,只尽力得到能得到的,是一个人成熟的开端,也是一个人享受关系的开始。

求满足的3种方式

盲目地乱打乱撞只会让你在关系里大失所望,唯有学会经营亲密关系,才能让你从中被滋养。我们要如何在关系里求满足呢?

一致性表达

求满足的第一种方法是一致性表达自己的需要。在不被满足时,你之所以会采用一些攻击性的方式对待对方,其实是在防御那个脆弱的自己。

脆弱的你在说:我很需要你夸夸我,但表达出来却成了:你为什么要这么挤对我?脆弱的你在说:我很需要你多陪陪我,但表达出来却成了:你为什么又回家这么晚?

让伴侣满足你的第一种方式是将你惯用的防御性表达转变成正向的一致性表达;把第二人称转变成第一人称,把“你不应该怎么做”转变成“我希望你能为我怎么做”。比如,你晚上10点后才回家,我会感觉自己是不重要的。我希望你可以8点前回家,我就会感觉被重视。你可不可以做一些事情让我感觉到我是重要的呢?

一致性表达的本质,就是将最为虚弱、真实的自己赤裸裸地呈现在伴侣面前。切忌在自己明明很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还摆出防御的高姿态来。

交换

对很多人来说,一致性表达是有困难的。怎么办呢?你可以试试交换的方式。

第一种交换方式是:你需要什么,就先给他什么。倘若你需要安全感,可以问问自己,你是否给过对方安全感呢?在亲密关系里使劲儿要的一方,是把对方看作一个强大的“万能神”。但,对方也会遇到极致黑暗的时候。在他窝在沙发里埋头沮丧的时刻,你是否告诉过他“有我在,我会支持你、陪伴你”呢?

第二种交换方式,难度更大一点儿,需要你非常精准地投喂:他需要什么,你就去满足他什么。很多人虽然也付出了很多,但发现伴侣就是一点儿回应也没有。这可能说明,你的付出是一种无效付出。比如,另一半需要陪伴,你却认为他需要的是钱。你拼命赚钱,家也顾不得回。那么,你们注定矛盾重重。有效付出是,你需要我的陪伴,我就给你陪伴;你不需要陪伴,我就给你自由。如此一来,当伴侣的能量恢复之后,自然而然地会换过来想要去满足你。

还有一种交换方式是“明码标价”:我能提供给你什么,我想要的又是什么,我们先坦诚地说出来。这种交换方式既省事又省力,每个人都可以被滋养。

注意表达需求时,一定要在合适的情境中进行。如果伴侣自己都已经焦头烂额了,他大概率是无法及时满足你的。即便满足了,你也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发展出一种延迟满足的能力。

对于一个婴儿来说,他有了某个需求,就要得到即刻的满足。饿了就要喝奶,困了就要立刻被哄睡。但作为成年人的你,需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到伴侣状态好、能量足的时候再去表达需要。那时,他满足你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多薅几只羊

亲密关系里有一种极端化的状态:进入一段婚姻后就完全与外界隔绝,不社交,也不跟别人保持联系,只对另一半要认可、要理解、要支持。

在一段好的婚姻里,如果双方都可以满足彼此大部分的需求或最核心的需求,婚姻的意义也就实现了。而当伴侣无法再满足你,你还抓着他使劲儿薅时,就像河水涌入了一条堵塞的河道,再也无法流动,直至变成一潭死水。

所以,当伴侣无法满足你的时候,你就要开辟出一条新的支流,找其他人获取满足。要知道,我们不只拥有亲密关系。比如,伴侣没有当面夸奖任何人的能力,而你又很需要,可以到一个擅长夸你的群体里大放异彩。那个时候,你被伴侣认可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会更加有利于关系的可持续经营。这就像很多人在外人面前释放完攻击性后,就会把温柔留给伴侣。在外人那里薅到羊毛之后,你就不会过多地薅爱人的了。当然,向第三方要满足的前提是要注意关系的界限。

丛非从 知名心理咨询师,著有《养育你内心的小孩》《理解愤怒》等。 《婚姻与家庭》杂志特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