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行业资讯

探索“传统文化+”心理育人模式 上海中医药大学升级心理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3-11-01 10:47:07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易蓉

图说:上海中医药大学《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讲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融入传统文化为特色,基于医学院校大学生特点凸显生命主题;从现实生活困惑入手,贴近学生实际,有趣又实用。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讲,这堂升级开发的心理必修课探索了“传统文化+”的心理育人模式。

《黄帝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通过对中医药典籍的内容撷取、观点引入和现实连接,由“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入手,倡导大学生珍视生命;由“医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替代学人文的关怀”谈医患沟通需要仁爱心和慈悲心;由“现实生活存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构建人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首讲的课堂上,课程领衔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蓉从“以人为贵”“医乃仁心”“和其不和”三个角度向学生诠释了“以德养心,中正平和”的育心育德智慧。

课程面向学校公共健康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42名大一新生,第一课以翻转课堂形式增加师生互动,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热烈讨论传统文化在自己生活中“日用而不自觉”的存在。“它不仅是一门通过心理学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能的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课程。更是一种回应生命困顿,提升生命价值,促进全人发展的生命教育,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启发引导学生更好地找寻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基因,”朱惠蓉说。

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程自2008年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学生欢迎。必修课《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立足前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团队辅导》多年基础,课前设计开展“课程教材主题调研”和“学生需求主题调研”,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课程邀请王庆其、李其忠等上海市名中医和业界专家担任顾问,由心理中心专职老师、学生工作队伍成员负责授课,经过“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专家论证和课程团队反复磨课,确立了“校本化”和“科普性”两大课程要点,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实际问题,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融合经典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塑造文化人格,提升生命境界”的育人效果。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年成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以来,积极发挥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扬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澄·橙”心文化特色,秉承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本土“澄文化”健心。同时构建可持续发展朋辈队伍,开展学生“橙文化”育人,近两年结合“和合”思想,打造“和衷共济”朋辈心理系列活动。此外,学校还积极培育第三课堂网络教育心育人动力,联合学生骨干力量,运营微信公众号育心;协同中医心理专家,投身云端科普,本土心理工作有声有色。科研方面,学校陆续出版《谈“心”——中医名家十讲》中英文版、《育“心”——中医心理八法》等澄心息虑系列丛书,第三本书《健“心”——中医智慧九探》亦即将付梓,此系列丛书立足传统医学,是多年来本土心理工作的成果。(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