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要闻推荐

监狱心理咨询师手记|做人到底能不能太“老实”

发布时间:2025-08-12 10:09:49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辛理

作为一名男犯监狱的心理咨询师,我的来访者都是男性服刑人员。你能想象,一个大男人在你面前敞开胸怀,倾诉衷肠是什么样子吗?而如果是一名老年男性,且是一名故意杀人犯,又该如何打开话题呢?

01

我一切都很好

一天,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年罪犯来到心理咨询室。我大致看了一下来访者的基本信息:马友天(化名),男,61岁,高中学历,故意杀人罪,无期徒刑。来访者比我大二十岁,谈话一开始,氛围有点不对劲。

“你是哪里人?结婚了没有?在上海买房子了吗?”谈话一开始,来访者就处于优势,好像一位长者在跟一位晚辈谈心。

“你担心我不能帮到你吗?”经过一番思考,我迅速调整状态。

“没有,我没什么问题。我的家庭是完美家庭,也经常往家里打电话,但不常接见,来一趟也不方便。家里经济条件也是中上游的水平。我是很本分的人,监区民警也很照顾我,政府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看来马友天有些防备心理。

“你知道监区让你过来的原因吗?”我试图找到谈话的突破口。

“可能是他们觉得我有心理障碍吧。新收入监的时候,我来过心理咨询室,这里的民警也很好。”一切依然是“很好”。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觉得民警会有这种想法呢?”我继续追问。

“也没有什么。”马友天依然心存顾虑。总之,在谈话之初,明显感到交流困难重重。

“那你是因为什么进来的?”既然对于现状心存顾虑,但对于犯罪事实,他无法再搪塞。

马友天开始讲述自己的案情:他早就怀疑老婆有外遇,但一直没有证据。有一天上班时,因落了东西在家里,他临时回家去取,到家后发现妻子和情人在家里。他十分生气,先是忍住在外面等了一会儿,可是那个人依然没有离开。他越想越生气,一下子冲入房间,拿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朝对方捅去......马友天讲了案子的大致情况,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不由地流下了泪水。

虽然已经过去了8年,但现在谈起来依然是个无法言说的痛。对于这样的经历,马友天无法向周围人谈起,压抑了这么多年,今天旧事重提,马友天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可是,在这里面,没有人能够依赖,没有人可以讲。”马友天开始抽泣起来,“对不起啊!”马友天意识到有些失态跟我道歉道。

心理咨询室本身就是一个安全的、放松的空间。能够宣泄一下情绪,对于压抑了很久的马友天来说,何尝不是一次有益的疗愈。

马友天在监狱里是孤独的,他无法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马友天认为自己的犯罪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是偶然性犯罪,自己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坏人。在他的认识里,其他罪犯是“下三烂”,自己跟他们不是一个层次,不愿同流合污。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他直接向民警报告,从而得罪了其他罪犯;当他人吵到了自己,他会要求他们安静,也可能会扫了他们的兴。显然,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离起来,时常会感到很孤单、不合群。

02

做人不能太老实

如果只是孤独,那还不足以成为“问题”。马友天认为在监狱里很压抑,这里都是犯人,尽管自己也是犯人,但他不愿跟他们交往。

“你表现得太老实,他们会欺负你。监房里有一个人叫张强(化名)的很差劲。晚上睡觉经常打呼噜,我凌晨一两点就被吵醒睡不着了。他还手脚不干净,经常会偷拿别人的东西。最近张强要拿别人的一支笔,被我制止了。张强张口就骂我。按照以往的脾气,我早就动手了。这次我没有还口,也没有动手,而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民警。”

“如果动手了别人会怎么说?”我立马跟进询问,马友天之前曾因为违纪被关进过严管队。

“其他人也不会怎么说,但人家会说这个人也不是好受欺负的。”马友天回答。

“那动手之后的后果呢?”我接着问。

“有的人可能觉得你很厉害,有的人可能说这个傻子又被关进去了,并且从严管队出来以后还得当众作检查,也会没有面子的。现在张强也受到了教训,主管民警在监组里教育了他。”马友天答道。

尽管在道理上理解,但在情感上依然难以接受。不然,马友天不会专门把这件事讲出来。究竟是什么让马友天觉得,与人冲突时,必须表现强硬呢?

03

强硬的背后

马友天的犯罪行为,表面上看是对妻子背叛的极端反应,实则深藏着他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与恐惧。他无法接受妻子的不忠,因为这不仅是对婚姻关系的背叛,更是对他个人魅力和能力的否定,这种否定感在他心中种下了深深的自卑与愤怒,驱使他在那一刻做出了不可挽回的决定。家庭,这个本应给予温暖与支持的港湾,却成了他心理创伤的源头。在监区日常矛盾事情的处理上,马友天也要表现得强硬。这次与他人发生争执,自己没有骂,也没有动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马友天去过严管队之后,知道自己不能随便出手,他再也不想去严管队了。但他又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软弱,这种担心来自于过往经历对自己性格的塑造。

监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其内部的权力结构与人际关系复杂而微妙。马友天在这里的遭遇,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困境:他坚信“做人不能太老实”,因为在他眼中,软弱就意味着被欺凌、被看轻。这种观念的形成,既源于他对家庭矛盾处理的失败经验,也受到了“强者为王”的潜意识影响。然而,这种认知扭曲了真实的社会互动,使他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反而陷入更深的孤独与焦虑之中。

马友天在自我认同上经历了剧烈的挣扎。他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个“本分”的人,另一方面又无法忍受自己被视为“软弱”或“无能”。这种矛盾心理导致他在面对冲突时,往往采取极端的方式以证明自己的“强硬”,即便这种方式可能带来更多的麻烦和痛苦。他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却又不知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争取,只能在自我设定的框架中越陷越深。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倾听他的故事,更是要引导他正视自己的内心,重新构建健康的自我认知与人际关系模式。通过“接纳承诺”疗法,帮助马友天认识到“强硬”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学会以更加理性和平和的态度去应对冲突。同时,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评价,而是源自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通过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在实践中掌握处理冲突与建立信任的方法,帮助马友天学习有效的社交技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上海市监狱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