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做个小孩真难!—— 谈儿童抑郁症的应对

发布时间:2025-07-18 15:43:23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翟倩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小朋友们也顺应了潮流,越来越压力山大,不仅面临着与日俱增的课业负担,家庭心理负担也日益显著。随着大家对于抑郁症认知度的提高,抑郁症门诊就诊患者年龄也是越来越小,小学生们也逐步开始迈进“抑郁症”的门槛。

病例一:小富,13岁,小学六年级。

闷闷不乐,话少半年,容易发脾气,经常哭泣,还时有冲动打人现象,总和家里人说不想上学了。因为成绩下降,顶撞老师,老师认为孩子有情绪问题,让家长带其就诊。小富家境不好,父母放弃四个姐姐、主要工资及读书。但小富性格很要强,学习成绩数一数二。五年级开始因为其他同学许多都在校外上补习班,成绩逐步赶超自己,自己十分担心,又不好和父母开口,因此整日情绪低落,坐立不安,严重失眠。期末考试时有抄袭作弊行为,但成绩也是不理想。小富在学校也因为几次偷同学的钱被发现,便开始担心同学告诉老师,整日唉声叹气,惴惴不安,平时能帮父母做很多家务,现在就连自己卫生都邋里邋遢的,无心打理。从小富的症状和病程来看,存在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意志减退症状,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

病例二:小张,11岁,小学五年级。

近一年情绪波动非常大。经常发脾气打架,开始说一些自卑的话。觉得自己不如同学们。还经常哭泣,不和父母说话,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家人觉得孩子以前很听话,学习成绩好,现在变化太大,故来诊。小张父母是普通工人,原本两人供养一个孩子,衣食无忧,还经常出去旅游,一家人非常开心。但上学后需要早八晚四地接送孩子,学习经常需要家长操作手机或电脑软件来辅助完成作业,老人们身体不好和能力不行无法帮忙,请保姆花费难以承受。所以出于无奈,小张妈妈辞职了,专门照看小张和老人。但是一家人只靠爸爸一份收入,维持起来就困难许多,原来的玩具、新衣都基本没有了,孩子零花钱也减半了,有时还会被同学嘲笑。所以一年前出现了情绪问题,综合小张的症状以及持续时间,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

“少年不识愁滋味”早已作古,时至如今,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也有了百转愁肠。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疑惑,儿童中是否也发生抑郁症?如果发生,它与成人的抑郁症有何不同?在精神医学领域里,儿童抑郁症是单一疾病,或为某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不予考虑?这一系列问题至今仍然留有诸多不明之处。但是,采用与成人同一诊断标准的《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进行衡量,满足这一标准的儿童确实存在。

近些年来抑郁症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我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有关数据显示,学龄前儿童发病率约为0.3%,小学儿童约为2%,青少年约为5%~10%,抑郁症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抑郁症对于儿童青少年生理及心理发育都很不利,所以更应该引起重视。

为什么小小年纪会抑郁?

●遗传因素不可忽略

有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异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9.7%,自幼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后期同病率高达66.7%。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女孩抑郁比男孩更易受遗传影响。

家庭因素同样重要

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关系、教养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和儿童青少年抑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父母婚姻关系破裂的家庭,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

错误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尤其是有些家长对孩子不满意时会指责和过度批评,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本就弱,这样会让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卑,甚至更严重的心理伤害。研究显示,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会导致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而给予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温暖,将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概率。此外,家境贫寒的青少年患抑郁的概率更高。

生活环境和方式同样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目前的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多。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存在情绪问题。而且,现在除了真正的留守儿童外,城市里也有更多的隐性留守儿童,也就是父母工作忙,孩子完全交给老人或者幼儿园全托的情况,也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有研究表明,临时接受寄养服务的学龄儿童在抑郁量表上的得分高于正常抚养的儿童。

学习压力问题

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是导致当下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大部分家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孩子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相比于十几年前,小学生掌握的汉字量、英语词汇量及数学难易程度呈几何级增加。研究显示,五六年级小学生体育课被占率80%,孩子上床睡觉时间70%在晚上10点后。家庭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孩子学习问题需要家长辅助完成越来越多,上班族疲于应对,也会烦躁,对孩子发脾气。所以,学习的压力、休息和玩耍时间的丧失、生活条件变差和父母情绪的影响,使得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情绪的越来越多。大一点的孩子,甚至还会对社会产生不满,出现反社会行为,甚至人格的改变。

儿童抑郁症有别于成人,症状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

儿童抑郁症同成人一样,也是以情绪抑郁为核心症状,但儿童不具备描述及理解情绪的能力,常通过行为来表达心情。往往表现为活动过多、攻击行为、睡眠障碍、社交退缩、死亡恐惧、逃学行为、躯体症状和广泛焦虑,个体差异性也非常大。因此,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率低,诊断难度大。

儿童抑郁症有以下特点:

◆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十分常见。

◆部分儿童还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愤怒和沮丧等;有些则在表达认知症状(绝望和自卑)还存在困难。

不同的年龄段各有特点:

学龄前期:不爱和人接触、和同龄人交往困难、不听话,爱发脾气、打人,有的会出现进食和睡眠问题。

小学期:学习成绩变差、发呆、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处理人际关系、攻击行为、逃学、身体诸多不适。

青少年期:躯体攻击(多见于男孩)、进食障碍(多见于女孩)、不良行为、类似于成人的抑郁症状(如悲伤、自卑以及自杀等)。

如何远离儿童抑郁症?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抑郁症状,这时父母要多多陪伴,进行开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学会宣泄压抑的情绪,如倾诉、写日记等。寻找一些开心的事情。有明显抑郁症症状的儿童、青少年患者,持续6周以上时需要到正规精神心理科就诊,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治疗,常用治疗方法有抗抑郁药物治疗、电痉挛治疗、心理治疗,争取早日改善。

儿童抑郁症发作的平均病程约9个月,大多数在15~18个月后抑郁症状基本缓解,少数在3个月内缓解。青少年发病愈后与成人接近,一般愈后尚好,但不及时治疗,疾病可逐渐发展。可出现适应不良、学习困难、甚至药物滥用和自杀。

也要根据诱发因素及时调整不良的家庭关系和教养方式。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很重要。让孩子拥有一定的选择权。父母要尊重孩子,有事和孩子沟通,给孩子一个融洽民主的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和谐,孩子才能快乐无忧地成长。注意对孩子的陪伴,切勿彻底交给老人,父母的爱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少了家庭温馨感,会变得冷漠孤僻,甚至产生抑郁情绪。注重自主能力培养以及自信心的建立。不要包揽孩子所有的事情,替他解决一切问题。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引导孩子摆脱困境,培养良好适应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多作表扬和鼓励,避免过多的指责、批评,建立自信心。进行社交训练。不善交际的孩子不能体会友情的温暖,所以大多性格抑郁,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组织孩子间的情感交流活动,培养乐观宽容的性格,享受友情的温暖。

孩子的世界本就应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有的只是阳光和煦,五彩缤纷。学业和生活的压力拉近了他们和抑郁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变成了“愁云惨淡万里凝”。社会和家长都该反思自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翟倩/北京安定医院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心理与健康》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