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报告:价值感下降 社会负担感上升
发布时间:2025-05-12 15:20:09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苏向东中国网心理中国5月12日讯 (记者 苏向东)2025年出版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首次发布《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中老年人虽整体情绪健康优于年轻人,但认知功能衰退与老化态度消极化趋势显著。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娟建议,通过构建积极老龄观的社会支持体系,推动个人心理韧性提升、认知健康干预与临终关怀服务体系优化,破解老龄化社会心理困境,释放2.96亿银发群体的人力资本价值,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此次研究基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全国七大地理区域采集的17250人(25-89岁)的数据,通过将中老年组(50岁及以上)与青年组对比,以及将中老年组进一步区分为中年、低龄老年、中龄老年和高龄老年四个年龄组,从情绪健康、认知功能、社会心理与态度等方面,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估。
70岁及以上老年人焦虑情绪显著上升
报告显示,中老年人的整体情绪健康优于年轻人,表现为较少的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以及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然而,随着年龄增长,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显著上升,低龄(60-69岁)、中龄(70-79岁)和老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焦虑问题发生率为12.6%、16.0%和15.6%。中龄与高龄老年人的自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韧性也有所下降。
不同年龄组与全样本的焦虑情绪问题的流行率
专家分析,影响老年人焦虑情绪的因素很多且具有年龄相关的特殊性,如亲友丧失、慢性疾病、受限的身体情况等,因此从个人、家庭和社区层面,应提升对老年期焦虑情绪的关注和筛查,重视老年人积极情绪培养与心理韧性提升。
中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趋势显著
高学历人群轻度认知障碍概率较低
不同年龄组与教育程度的轻度认知障碍流行率情况
报告发现,中老年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教育水平高的中老年人出现轻度认知障碍的概率较低。数据显示,50-54岁人群的流行率为3.0%,而85-89岁人群的流行率高达45.3%。教育水平较高的中老年人认知功能保持较好,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中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流行率为4.1%。
老年痴呆的预防对中老年人至关重要,应做到尽早筛查、早期预警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包括参加益智脑力活动增强认知能力、健康均衡饮食摄入有利于脑健康的营养、规律运动加强有氧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社会交往以保障社会支持系统、进行积极心理调适与减少负性情绪、戒烟限酒及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并进行合理的慢病管理。
潜在的消极老化态度与死亡态度不可忽视
报告发现,中老年人的老化态度较为消极,表现为老年人价值感的下降与社会负担感的上升。中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更为回避与惧怕。
报告建议在个人、家庭和社区多层面开展中老年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与干预,提升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与心理韧性;推广死亡教育,提升全社会生命尊严意识。通过建立积极健康的老龄观,充分发挥中老年人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价值感。
蓝皮书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完成。(中国网心理中国网址:http://psy.china.com.cn/ )
十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在湖北医药学院成立2025-05-13
花18800元孩子仍不去上学,线上心理咨询“套路”焦虑的家长2025-05-13
北大心理学博士徐凯文:应对“心理雾霾”,需要“绿水青山”归来2025-05-13
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报告:价值感下降 社会负担感上升2025-05-12
蓝皮书报告|我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2025-05-12
评论丨线上心理咨询乱象层出不穷,亟需被正视和解决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