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心理访谈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她用AI 帮更多的人“问心”

发布时间:2025-05-15 10:21:58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刘远怀

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人们的心理需求日益增多且呈现多样化,但相关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获取成本高、供需失衡、服务不及时等问题。当AI浪潮席卷全球,这些问题在郑州航空港有了破局之钥。

经过近两年研究,郑州航空港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心理中心主任、郑州赤子心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婉婉,带领团队研发出“问心”心理大模型,推出基于生成式AI和数字技术的多模态“心理测评—干预—预防”数字化平台,让心理健康从“事后补救”转向“前端预防”,从“服务不及时”到“随时随地获取帮助”,探索出更高效、普惠的心理健康解决方案。

探索:“问心”心理大模型应运而生

打开“赤子心智”小程序,用户可以发现一系列功能,如自助健心房、数字心理师、情绪调频站、心理测评等。这个AI心理健康产品,以“问心”心理大模型技术为底层架构,是在开源模型的基础上,投入海量心理数据训练出的行业大模型,不仅提供心理测评服务,还支持丰富的心理健康训练。

“AI‘时光机’是这款产品的热门功能,用户可以‘穿越时光’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或与未来的自己对话,有助于增强自我连贯性,对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有较大意义。”赵婉婉说。

小程序中的24小时AI心理咨询师“小满”,则是赵婉婉团队专门为10~18岁青少年提供成长陪伴的IP产品,其专业能力在多个维度的表现甚至可以超越心理咨询师。

“因为它是AI机器人,所以没有人类心理咨询师的主观影响和职业倦怠,可以24小时随时待命,只要你需要,它就可以一直给用户提供情感陪伴和专业心理健康引导。”赵婉婉介绍。

同时小程序上提供多款正念冥想、情绪调节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自助练习工具,帮助用户随时随地提升各项心理素质。

应用:从冰冷的算法到温暖的守护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地图》数据显示,近10万名13~18岁青少年受访者中,有14.4%的孩子幸福感较低。北大医学部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国民76%的心理问题因未及时干预而恶化。几年前,赵婉婉在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心理学课题中参与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时,便已经发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和具体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传统心理测评多为答题的形式,存在社会称许性、答题疲劳等天然弊端,同时测评发现的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很难得到后续的有效干预和帮扶。”赵婉婉说。

“AI心理服务平台”是在此背景下,另一项专门为学校和心理服务机构(从业者)开发的应用,包括管理端、教师端、家长端三个入口。“平台提供的AI辅助咨询功能可以自动生成案例分析和详细的干预方案,并可以让AI完成咨询记录表、督导报告等琐碎的文书工作。家长端的上线真正打通了家校共育的壁垒,帮助教师和家长更高效沟通。”赵婉婉说,经过她和团队近两年时间的研发,以“问心”心理大模型为基础的一系列产品应运而生,让冰冷的算法成为温暖的守护。

展望:人机协同构建“家校医社”心理健康生态

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不足一直是困扰社区和学校的难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持证心理咨询师总量已突破130万人,但真正具备接案能力的从业者不足5%,而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缺口仍在100万人以上。

“我们国家的心理咨询师太缺了。”赵婉婉坦言,当前心理健康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医疗资源紧张,教育系统干预能力有限,社会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在这样的环境下,AI心理模型的介入为行业破局带来了可能。

AI是否会替代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赵婉婉说:“AI的建议需要结合专业判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未来不应该是AI取代人类,而是人机协同。心理咨询师专注深度干预,AI则承担前期辅助评估、后续服务和助手工作。”

展望未来,如何更好地解决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赵婉婉表示,“问心”心理大模型已经在郑州多所学校、心理机构进行了推广,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呵护学生心理健康,除了AI加持和家庭、学校、医疗卫生系统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我和团队坚持‘先做再说’,答案总会在行动中开花结果。”赵婉婉说。(河南商报记者刘远怀 实习生王驰豫/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