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开福:打造可复制的心理服务温情工程
发布时间:2025-01-26 09:41:14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郭汝“心悦开福”:从试点到全区,打造可复制的心理服务温情工程
50余名心理咨询专家,70余名志愿者,调解社区矛盾10余起,处理各类个案咨询270余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和主题活动180余次,线上线下累计服务群众近10万人……这是起步于去年5月的长沙市开福区“心悦开福”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线下服务阵地交出的“成绩单”。
8个月以来,长沙市开福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心悦开福”工作协调小组,由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依托“心悦开福”体系的强大力量支持,发挥“心治理”柔性优势,探索“心理服务+”模式,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心”动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创新服务模式让帮扶更用心更温情
作为群众工作开展的有力手段,“心理服务”被广泛运用于社会治理中。“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方法是一种‘心理服务+’,特点在于能有效链接和平衡资源和需求,对于加号的理解是可以把心理服务运用到任何工作的结合之处,比如将心理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当中,培训基层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突能力,能够让他们熟练运用心理学技能做好相关工作。”秀峰街道竹隐社区团支部书记、“心悦开福”专干何雄说。
“心悦开福”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目前已构建起“三个二”的心理服务组织架构和服务体系。一是两支服务团队——专家服务团和志愿服务队。专家服务团由湖南农业大学心理学博导朱翠英担任团长,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名校心理学教授近30人。同时,打造了一支由“中国好人”、开福区关工委副主任邓学东任队长,“五老”成员任副队长,辖区党支部书记、检察官、片警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二是两个服务维度——社会心态构建和个案精准帮扶。社会层面拟制“一六六+N”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建设一个中心,打造试点社区、试点学校,以及心理健康服务站等,从政府、社会、学校三方面系统地搭建起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个案层面制定了专家坐诊值班表以服务群众,并通过跟踪问效做到个案案例研究成果转化。三是通过心学和国学的结合,赋能“心”力量。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做好心理咨询的同时开设国学班,多元助力心理健康发展和基层治理。
“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矛盾化解往往将矛盾双方的物质需求作为基层社会矛盾的焦点,将矛盾调解工作的关键点定位于双方的利益调配,而忽视了利益之外的精神需要,导致矛盾化解过程中‘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将社会心理服务融入基层矛盾化解工作中,是真正实现‘事心双解’的有效途径。”开福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福区探索将心理服务与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相融合,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过程中融入“柔性”关怀。“心悦开福”专家、志愿者积极加入“五访五到五必查”,重点社情民意必访、重大事件必到、风险隐患必查,让基层工作人员与群众特别是特殊人群的亲切沟通、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难之处,从而拉近与矛盾主体的距离,便于在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此外,开福区委、区政府还创新推行“公益志愿者调研化解信访积案工作法”——聘请各级好人、道德模范、社会贤达和心理专家等担任第三方调研员,其中,“心悦开福”志愿者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心”力量。他们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并深入剖析矛盾症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导群众理性对待矛盾纠纷。该工作法实行以来,十余年前的6户信访积案和1个群体性问题得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了15%。
做实特色工作助重点群体脱离困境
中国好人、“心悦开福”创始人邓学东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与否将对个体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关工委工作要从物质上关爱逐渐向物质与心灵双重关爱上转变。
“心悦开福”成立初心其实是为青少年服务,到后来慢慢开始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做服务,再到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短短8个月内,中心被社会认识、认可、被需要,成了辖区内最温暖的一支公益力量。
即使“心悦开福”的业务范围日渐广阔,但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仍是其重要的服务领域。邓学东说,“现在学生‘玻璃心’很常见,情感情绪方面特别脆弱敏感,且日渐低龄化,甚至蔓延到小学和初中阶段。国家关心青少年,群众关注青少年,我们更要发挥作用切实地帮助他们。去年我们接到来自社区的求助电话,失业在家的青年人产生极端想法,我们派了心理咨询师去现场帮助调整不良情绪,街道社区也积极跟进后续。目前,‘心悦开福’正积极和湖南农业大学对接,希望利用好‘心悦’平台,为心理学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社会。经由我们的推介,有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前往望城振兴社区实习就业。我希望通过‘心悦’带头,能有更多的机构、企业能站出来承担社会责任,用行动带动青年人、帮助青年人、改变青年人。”
开福区关工委一直致力于打造好“五老”助学队、“五老”金牌讲师宣讲队、“心悦开福”志愿服务队的三支队伍,逐步形成助学育人、红色育人、心理育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体系,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各界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期盼,培养青少年成为“做好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老龄化问题在当前社会严峻复杂,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同时老年群体往往面临着孤独、被边缘化等心理问题,他们渴望得到情感上的关怀与陪伴,希望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开福区秀峰街道竹隐社区有一群退休老人,对于社区开展的部分工作存在质疑。了解情况后,邓学东作为“心悦开福”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带头走访,通过关心慰问、讲党课、个人捐助活动经费等实际行动,推动组建了竹隐社区“五老红”支部,发挥好“夕阳红”的力量。
“心悦开福”党支部书记郝建军向分析师介绍,“我们中心十分注重组织建设,揭牌后一个月我们就组建了党支部,社区的分支部书记也都纳入了我们志愿者服务队中。团队成员一直以来都积极进行志愿活动,从来不计劳务费报酬,普惠性、公益性温暖彰显。”针对各类人群和各个专题的基层治理,中心累计打造30余堂专题课,还开展了“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系列公益咨询、公益科普、公益培训、公益讲堂、心理筛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形成了良性循环,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的作用,调动了退休老同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他们的丰富经验和能量也能传递和带动身边的人。”
线上+线下开展常态化心理健康活动
走进“心悦开福”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仅仅占地400平方米,却包含了接待咨询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音乐催眠室、专家坐诊室等多功能区,这是为心理健康量身打造的阵地。
“目前,我们已经在线下开启了常态化的免费咨询服务,每周五下午,都会有专家来中心为群众进行咨询疏导。前来咨询的大多为青少年问题、家庭矛盾问题,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渠道,纾解其心理压力。哪怕不能来线下解决矛盾,也可以通过‘心悦开福’线上平台留言咨询难解的问题,或是定期参加直播大课堂,来达到触手可及的沟通需求,渐渐地中心搭建起了网上咨询的沟通桥梁。”“心悦开福”负责人张明香介绍。
为了探索多元的服务模式,“心悦开福”巧妙利用心理学和国学的共通性,做好二者相结合的文章,中心在做好心理咨询的同时还开设了国学班,通过“心理学+国学”,一月一学,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把心理学西为中用,为心理健康探索更有效的成长路径。
截至目前,中心已为开福区内北辰实验学校、金鹰小学、新竹小学等30多所学校,秀峰街道、洪山街道、东风路街道、沙坪街道、湘雅路街道、通泰街街道等10余个街道社区,开展科普咨询活动,充分做到了群众来访有基地、群众咨询有专家。
面对未来,开福区仍在探索更多服务居民群众且助力基层治理的新方法、新路径。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长期工作,开福区正在积极推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用心用情打通心理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经在全区12个社区设立了心理健康服务站,预计3年内会实现全覆盖。关于接下来的规划,中心将指导所有服务站结合自身资源和特色“全面开花”,逐渐从试点覆盖全区,成为一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温情工程、民生工程。(《高管信息·湖南》 新华社分析师郭汝)
“心悦开福”:从试点到全区,打造可复制的心理服务温情工程2025-01-26
心理公开课 | 老年抑郁症,你了解多少?2025-01-26
解密倒霉的奥秘|墨菲定律:从不幸中汲取智慧2025-01-26
心理话题|天使与魔鬼? 直面躁狂的两种人生2025-01-24
公开课 | 反酸、烧心原来也是“心”病2025-01-24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解读:专门收治照料精神障碍患者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