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心理话题|天使与魔鬼? 直面躁狂的两种人生

发布时间:2025-01-24 10:39:09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丁少峰

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常常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包括精神健康问题。在电影《危机航线》中由刘德华饰演的男主“高皓军”和屈楚萧饰演的反一号“麦克”都患有“躁狂症”,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引人思考。电影通过主人公的生活片段,展示了躁狂症患者的情感波动和行为异常,让许多观众对这一疾病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银幕形象中的躁狂症表现

电影中的主人公在躁狂发作期间,表现出了以下症状:

极端情绪波动:主人公情绪高涨,有时甚至失控,乱发脾气。

思维异常:在躁狂状态下,主人公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

行为冲动:两位在躁狂期间做出了许多冲动行为,例如危险驾驶和劫机。

而在电影中,每当“高皓军”和“麦克”发作狂暴时,电影色调也会跟随着他们的情绪变成对应的红绿双色,戏剧感十足。但由此会让人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疾病状态也会如此吗?显然不全是。

躁狂症在现实生活中的症状

躁狂症是一种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以下为躁狂症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症状:

情感高涨:患者情绪极度兴奋,自信心膨胀,精力过剩。

思维奔逸:患者思维活跃,言语增多,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冲动行为,如过度消费、不负责任的性行为等。

睡眠障碍:患者睡眠时间减少,但精力依然充沛。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

自我评价过高:患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有过度评价。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但疾病不分正邪,治疗还是需要更科学和理性的方法。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

躁狂症作为一种情感障碍,其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躁狂症治疗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情绪稳定剂:如锂盐(碳酸锂)、丙戊酸盐(如德巴金)和卡马西平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躁狂症状,防止复发。

②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等,这些药物可以快速控制躁狂发作时的兴奋和冲动行为。

③其他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可用于短期控制焦虑和失眠。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包括:

①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②家庭治疗:帮助家庭成员了解躁狂症,改善家庭沟通,支持患者的康复。

③团体治疗:通过团体活动,患者可以学习与他人互动的技巧,减少孤独感和隔离感。

3.生活方式的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躁狂症的重要部分,包括: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和醒着的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健康: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糖。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和睡眠质量。

避免刺激:避免过度刺激的活动,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的社交活动、极限运动等。

压力管理: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帮助公众了解躁狂症等精神健康问题。通过电影中的角色和情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和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和关爱精神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作者:丁少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 精神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