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 | 告别自动化教养,正念练习来救场
发布时间:2025-04-01 13:59:29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祝卓宏 苌雪教育孩子时忍不住上头、发疯?很可能是自动化教养惹的祸。
送孩子上学时,你一边嘱咐他要在学校好好听讲,一边琢磨要不要给他报同事说的那个英语班、时间如何安排,对孩子满腹心事的状态毫无觉察。
下班回到家后,你一身疲惫,想督促孩子尽快写完作业,放松自我。结果,孩子一会儿发呆,一会儿喝水。无论你怎么催,他好像丝毫也不着急。
时间越来越晚,你越发急躁,突然间火冒三丈。你觉得孩子对自己的事极不负责,还不尊重你。于是,你开始厉声批判训斥,孩子吓得哭了起来。
对于这些场景,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其实,这是家长在养育孩子时常见的三类自动化教养模式。自动化教养是一种自动化、快速、无意识的教养模式。它主要源自自动导航的行为模式“战斗—逃跑—僵住”的压力反应,以及来自童年负面经验的教养模式。这种自动导航模式会影响我们观察、理解、共情并准确回应孩子的能力。久而久之,不仅会损害亲子关系,也会因为没能给予必要的支持,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被猛兽猎食的生存威胁,人类祖先进化出了快速、强烈的自动化压力反应。如今,尽管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会面临生存威胁,但诸如写作业拖延等这类社会性威胁,依旧会启动我们非常强烈甚至是过度的情绪、想法和行为。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其他压力也会导致神经更加脆弱,进而导致更为频繁的教养压力反应。
此外,养育孩子会让我们与自己的童年体验相联结。尤其面对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更容易触发我们儿时类似的经历。一方面在情绪上进入愤怒又脆弱的孩童状态,另一方面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对孩子过于严苛、施以惩罚。无法客观看待事情,自然也就失去了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么办?不妨试着做做正念练习。
正念吃葡萄干。仔细观察葡萄干的外观、手感和气味,入口后唇齿间的细微感受,咀嚼和吞咽时的身体感觉。这些体验会让我们觉察到自己一心多用的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将意识带入自动化的行动模式中。同时也可以觉察自己在过程中产生的不耐烦、无聊、分心、批判等心理状态,练习对经验保持开放,用没有对错之分的反应去觉知,用变化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改善我们与孩子相处时的自动导航状态,更好地临在当下,觉察孩子的独特性、情感和需要。
正念身体扫描。回到身体知觉,是一种简单而快速地将注意力引回当下时刻的方式。系统地关注身体的各个部位,留意身体的感受,与身体相联结。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在压力和反应之间创造一个暂停空间,阻断反应式教养,对压力做出更灵活、更合适的回应。(文 | 祝卓宏 苌雪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
家庭咨询室丨父女成仇 一个冷得像冰窖的家2025-04-02
亲子关系 | 告别自动化教养,正念练习来救场2025-04-01
突破!我国科研人员研发出可穿戴设备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2025-04-01
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丨情绪极端波动? 当心是心理疾病预警信号!2025-04-01
心理好书丨道德心理进化史,揭秘人类为何超越猿类2025-04-01
四川省全面开通“12356”心理援助热线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