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热点观察|淡淡综合征:是情绪稳定还是消极躺平

发布时间:2025-01-15 08:00: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耘田

你知道吗?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人设或标签是“淡人”,最想要的“时尚单品”叫“淡淡综合征”……

说话淡淡的:跟人交流时,“好”“收到”“OK”(表情包)是常态,“没事”“算了吧”是口头禅;工作淡淡的:准点上下班,完成任务即可,评不上先进无所谓;恋爱淡淡的:两个人可以,一个人也不是不行……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淡学”“淡人”“淡淡综合征”频见网络,热度媲美之前的“e人”“i人”。

什么是“淡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主动或被动地成为“淡淡综合征”患者?

与现实保持适度“断联”

“随便吧”“都可以”“无所谓”“没必要”……这些词,是否经常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的话,那你很可能患上“淡淡综合征”了。

“淡淡综合征”不是一个医学术语,而是描述当代年轻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生活状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一种“什么都淡淡的”生活方式,而且纷纷自认确诊“淡淡综合征”,有人甚至开始研究“淡学”。

对照这个定义,廖雯觉得自己的两位闺蜜裙裙、小海南都是妥妥的“淡人”。因为私下聚会时,基本是她抛出话题,她俩有一搭没一搭地参与,偶尔剩下廖雯一人自说自话。过程中如果有意外事件,比如需要求助、跟人发生冲突,都是廖雯出面解决。

有一次,三人去吃饭,结账时店家坚决不接受网上买的打折券。“也就二十多块钱的事儿,不让用就算了。”“反正咱们仨AA,摊下来没几块钱。得了,别为难服务员。”廖雯跟人据理力争,裙裙和小海南远远地躲开,偷偷给她发来这样的微信。

裙裙从小到大不争不抢,与世无争,在父母眼中“不求上进”,朋友眼中“爱谁谁”。她的工作不错,只要多努力、多争取,在工资和职称上都能得到相应回报,但她偏偏不。需要自告奋勇的事情、明明努一把力就能得到的结果,裙裙的回应都是:“让别人去吧。”“我不行。”“没必要。”

跟别人产生误会,她也不做任何解释;认识了很喜欢的男孩,但她从不主动表达,人家主动,她动不动以“不想”“算了”“我没空”回复,结果可想而知。

小海南是后来才变成“淡人”的。上大学那会儿,她参加了三个社团,宿舍有人过生日都是她组织的,大学四年谈了三场恋爱,每次都轰轰烈烈。毕业前夕,她遭遇断崖式分手,工作后遇到各种不顺,加上一年前母亲意外离世,种种遭遇,让小海南看淡了一切,变成了“淡人”。

廖雯是她们三个人中第一个结婚、第一个晋升的。工作中,她敢跟领导叫板,家庭中拒绝亲情绑架,比如父母让她出钱给弟弟买车,她坚决不干。

“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裙裙和小海南活得太随性了,没意思?”面对这样的问题,廖雯却摇头,说自己有时候其实太用力了。“因为对什么都太在意,一旦没有如愿就会很郁闷。跟领导发生争执后,只能更加努力表现,不出任何差错以防被她抓到把柄;拒绝给弟弟买车,我会觉得愧疚,所以换着花样讨好他,比如给他买了价值上万元的限量版球鞋;我那么用力爱的男人,原来也会跟其他女人暧昧啊……”

每当这时,两个“淡人”朋友就是廖雯的强心剂,“她们会让我学会放下,要适当躺平,偶尔还可以摆烂”。

“像小海南这种主观与外部世界断联,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需求,一种个人的自我防御和自我疗愈机制。‘淡淡综合征’体现了这样一种缓解现代焦虑和压力的生活态度,与现实保持一种适度的断联状态,尽可能地还原个体必要的私域空间。”资深心理咨询师梁小桥说。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学业、工作、家庭……这些看似琐碎又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事情,常常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有时候努力了却没有如愿以偿。看到有人轻轻松松也能过得很好,难免就想不那么在意,换一种活法。

成为“淡人”有个性使然,也有环境和突发事件的影响。其实很多人都会在某些时候,渴望暂时断开与这些外部因素的联系,以求恢复内心的宁静、专注与从容。

“这种现象反映了部分年轻人对抗高压生活的方式。”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生、心理医生高飞说,“就是把所有力气分散着、慢慢地用,用一种低耗能的方式,坚持着走下去。”

“淡淡综合征”强调“看淡”“看开”,其实更多还是就结果的意义而言,而并非过程性地完全“放弃”甚至“摆烂”。换言之,“淡淡综合征”不等于“躺平”,而是依然保持某种持续性的跟进甚至是奋斗。

不要做婚姻里的“淡人”

高飞表示,和MBTI人格测试中的两种大类型“e人”和“i人”相比,“淡人”更像是一个临时标签。年轻人之所以争先恐后地宣称自己是“淡人”,其实是主动为快节奏生活寻找一支“舒缓剂”。

在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面临的生活、工作和情感压力都不小,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人际关系等,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经营。所以宣称自己是“淡人”这个动作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回避一些压力情境,给自己一点儿缓冲时间或空间。

“但是否做‘淡人’,要分场合和时间段。”前不久,高飞接待了正在闹离婚的“90后”夫妻李宇、菲菲。一见面,菲菲就说自己是典型的丧偶式育儿,因为李宇婚后彻底摆烂,对家庭和她不闻不问,除了工作就是打游戏,“那副无所谓的样子真的气死人!”菲菲说,孩子饿得大哭,李宇不冲奶粉,还说“孩子哭哭挺好的”;孩子感冒发烧,他也不着急去医院,因为“每个孩子都会生病”;菲菲一气之下要离婚,李宇也不着急,说:“你实在要离,我也没辙,但是,孩子必须跟我。”

菲菲哭笑不得,李宇说自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天生是“淡人”,是“淡学”的忠实拥趸。“虽然挣得不多但还算稳定,干吗每天过得那么累?我们‘淡人’就是这么识时务。”他抱怨妻子活得太用力了。因为菲菲时刻都情绪饱满,工作上要争上游,拿优秀员工;当妈妈要非常合格,孩子要比同龄娃优秀懂事。

“楼下有人吵架,她都要去探个究竟。”李宇说,工作、养娃本来就够辛苦了,妻子没必要每天都过得那么使劲儿。“再说了,一个家里,总得有个‘淡人’吧,我要是也跟她一样,我们家还不天天鸡飞狗跳?!”

菲菲忍不住呛他:“既然你是‘淡人’,为什么非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在了解了什么是“淡淡综合征”后,菲菲觉得李宇不是真的“淡人”。

的确,李宇不是对什么都“淡淡的”,他可以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玩游戏;每个周六,和一群朋友去郊外骑行。工作中,他认真努力,表现可圈可点,只是回到家后才表现得“淡淡的”。高飞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丈夫,李宇没有积极与妻子分担育儿重任,更没有给予妻子足够的温暖和关心;作为父亲,他没有尽到对孩子的养育、陪伴责任。这不是一句“我是淡人”就能推脱的。

最后,李宇向菲菲道歉,承认自己在外面太累,回到家故意摆烂装“淡人”。“我觉得在外面可以当个‘淡人’,但作为丈夫和父亲,我应该再主动积极些。”

菲菲也意识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不妨选择性地做做“淡人”,因为人生那么长,偶尔还是要停下来发呆、放空,这么做的目的不是放弃责任和义务,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家庭角色积蓄力量。

婚姻律师、北京振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辉认为:恋爱和婚姻生活中,人的情绪会有起伏高低,所谓的“淡人”,在热恋期也会表现得特别“浓”,兴奋度变高,需求感增强;而与之相对应的“浓人”,在进入稳定关系后,也可能变得随性而平稳。比如到了离婚这一步,不管是什么性格的人,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房产和财产归属方面,也不太可能做到“毫不在乎,怎么都行”。

的确,“普通”“平凡”是多数人的常态。年轻人面临日益繁重的学业、择业、工作压力,认清自身的特长、能力及其边界,以“平常心”来接受当下的现状,是“淡学”的实质与积极意义之所在。但在婚姻与家庭里,我们还是要承担起作为伴侣、父母和子女该有的责任。

浓淡相宜才能享受“淡淡的”快乐

网上有文章认为,“淡淡综合征”之所以在很多年轻人群体中盛行,是因为它具备了三个功能:快节奏时代的“舒缓剂”、自我防御的“保护色”,以及原子化社会里的“边界感”。

首先,在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现代社会中,年轻人面临各种压力:学业、工作、婚恋、人际关系,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经营,难免会应接不暇、心力交瘁。此时,一部分人就会给自己按下“暂停键”,不再那么浓烈饱满地追求,这个时候的“淡淡”,其实就是一种积蓄能量的方式。

其次,“淡淡”意味着一种生活态度—降低期望,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我来说,‘淡淡综合征’更像是铠甲。”小海南说,也许过了这段时间,她会像廖雯那样,做一个“浓人”。但是当下,她希望通过调整自身的阈值,去塑造一个稳定平和的精神世界。

第三,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密,而是趋向于各自独立状态。梁小桥认为,“淡淡综合征”体现了年轻人对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塑造“人淡如菊”的形象来表达自我,寻找与众不同的存在感。“90后”“00后”也更加注重个人空间与边界感。

2023年,Just So Soul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当代年轻人每人平均有2个知心好友,24%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没有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是一个“独行侠”。当自我消化成为常态,就会慢慢失去强烈的情绪反馈,展现出来的,也是一种游离在群体之外、什么都无所谓的“淡淡”状态。

另外,“简约主义”的兴起也促使年轻人追求更加本真和简单的生活方式。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凸显,“淡”的状态被视作探索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的途径。

但是,当情绪太淡成为一种持续且难以改变的常态时,则需要引起重视。

“因为在临床诊断中,抑郁患者常常表现出情感淡漠、兴趣丧失、对生活失去热情等症状。”著名精神心理医学专家何日辉说,某些人格障碍的患者,也可能会因为长期缺乏情感体验和表达,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刺激反应淡漠,或者即使体验到情感,也很难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如果将他们归为“淡人”,就会忽略其长期的淡漠状态,这不仅影响其社交功能,还会导致社交障碍。

还有一些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环境因素等,也都可能与情感淡漠有关。如某些脑部损伤或疾病,可能导致大脑中与情感相关的区域受损,从而导致情感淡漠。或者,长时间的应激、创伤经历,可能导致个体对外部刺激产生麻木的反应。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建议最好去医院做一下鉴别诊断,排除生理和心理因素,才能好好享受“淡淡”带来的自在与快乐。日常生活中,多觉察和照料自己的情绪,主动学习情绪调节技巧,积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那么,当我们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就会在该浓烈时拼尽全力,该看淡时一笑而过。

也许,声称自己是“淡人”的他,此刻正在为某个理想目标暗自发力,为了一份炙热的感情而铆足了劲儿;一直带着满格电往前冲的“浓人”,也会在某个转角处停下来,放空自己、积蓄力量之后再出发。

人生路途如同等待我们去描绘的画卷,最好的状态是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文中裙裙、小海南、廖雯、李宇、菲菲均为化名  文 |耘田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