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公开课 | 反酸、烧心原来也是“心”病

发布时间:2025-01-24 08:00: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朱春燕

小李是一家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近来时常出现反酸烧心,同时还有胸骨后不适的情况,做完胃镜检查提示存在反流性食管炎。服用了治疗反流的药后症状有所减轻,但就是“药不能停”,一停药反酸、烧心的不适症状就卷土重来。并逐渐出现在夜半睡梦中被一口酸水反流刺激惊醒的情况,导致小李晚上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沮丧的小李来到门诊向我诉苦道,无时不在的反酸、烧心让他感到痛苦万分,好不容易控制好转的病情再次加重,原本看到的希望又破灭了。“医生,我这毛病是不是治不好了?就只能变成个药罐子没别的办法了吗?总不会最后要去做手术吧?好吓人!”小李愁容满面地连连问我。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像小李这样深夜加班、白天补觉、工作压力大的人不在少数,错过早餐、夜宵不断、茶与咖啡不离手、睡眠严重不足似乎成了职场上的常态,再加上烟酒等不良的嗜好,无疑让反酸、烧心的症状雪上加霜。

胃食管反流病是上消化道的常见病,是因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导致的症状和(或)并发症,烧心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症状,部分患者会存在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不典型症状,还有的会出现咳嗽、咽喉不适、哮喘、牙蚀症等食管外症状。

反酸、烧心的情况大家可能多少都体会过,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诱因、症状程度与分型等都有所不同。目前我国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为3.70%~10.19%,且仍有上升趋势。大量的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跟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焦虑、抑郁等情绪。

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常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一方面,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表现多,并且容易反复发作,令患者的生活工作备受困扰。而多次反复求医就诊也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打击患者治疗信心,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另一方面,负面情绪会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反馈等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状态,使得食管的敏感性增高,异常放大症状感觉,也会加重反酸、烧心等不适。

心理精神及相关药物治疗

焦虑及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伴有焦虑的人群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2倍,伴抑郁者为1.7倍。相应的,胃食管反流病人中近半数患者处于焦虑状态,近四成的患者处在抑郁状态,5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睡眠紊乱,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更进一步加重了症状表现。

传统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抑酸和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抗反流手术等,这些手段有助于食管黏膜损伤的修复,但在缓解和控制食管敏感的症状方面疗效欠佳。抗抑郁类药则通过调节中枢认知功能,改善胃肠道动力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诸多的临床研究也都验证了这一观点。

近年来专家建议精神心理的评估和干预应纳入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标准。在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可同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工具量表对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再相应地采取心身治疗及抗焦虑、抑郁药物协同治疗。

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怎么办?

如果我们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面对病情总是时好时坏,除了吃治疗反酸的药物,还有其他的办法来缓解症状、维持治疗效果吗?

● 生活与饮食

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不当常会引起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病情况。吸烟、熬夜、饮酒、进食过饱过快均是胃食管反流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的习惯。减少喝咖啡、饮料或浓茶,避免油腻高脂饮食、高盐饮食或辛辣食物等,食管的防御反流机制、胃排空等情况可因此得到改善提高,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病症状。

超重与肥胖也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和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患者也应合理控制体重。在进食习惯方面,也应避免睡前3小时内进食。如果存在夜间症状严重,影响睡眠,也可通过适当抬高床头的方法来减轻反流情况。

 呼吸练习

膈肌是我们呼吸时重要的肌肉之一,食管通过膈肌上的裂孔从胸腔进入腹腔与胃相连接,膈肌的活瓣作用在抗胃食管反流中不可或缺。如果膈肌力量弱,其抗反流的能力就会下降。腹式深呼吸训练通过增加膈肌上下移动的幅度、增强肌力来防止反流。同时腹壁运动幅度的增大也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物反流产生的食管黏膜损伤,进而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

腹式深呼吸训练的具体方法:一手贴于胸前,另一手贴于肚脐处同时对腹部进行轻压。通过鼻子吸气,保持腹肌紧张,胸廓勿做起伏,感觉腹部的隆起。然后再通过嘴缓缓呼气,同时使全身与腹肌放松,整个过程可持续约3~10秒。每10次呼吸为1组,根据身体情况,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训练2次,可选择在餐后2小时或者空腹时进行呼吸练习。

● 正确地认识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很多患者一遇到症状的反复,就非常沮丧、焦虑与无助。

首先,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胃食管反流病,它是无法痊愈的疾病,但这并不代表其症状无法控制。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诱因、分型各不相同,我们仍可以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要逐渐认同并与疾病共存,认识到即使症状偶尔出现反复,也能理解这是正常的疾病过程,无须为此过度焦虑或抑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精神状态扩大加重疾病症状。

其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约60%~80%其症状在经过规范、规律的抗反流药物治疗后可获得完全缓解。但在症状缓解后停药确实常引起症状复发,所以药物的长期维持治疗也很重要。故而积极地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产生治疗抵触情绪,提高服药的依从性,也是我们要有的正确认识。

除此之外,良好的症状控制也依赖于我们在饮食生活等方面改变的坚持。在饮食生活习惯调整的同时,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计划设置一些有利于病情改善的生活任务,达到转移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目的,如书写、绘画等任务训练项目。

结语

小李在我的耐心安抚开导下逐渐正确认识了他的“心”病,后来也寻求了精神心理专业医师的帮助。药物治疗与心身治疗双管齐下,加上小李自己在生活饮食调整方面的不懈努力,最后他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朱春燕/北京市中关村医院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心理与健康》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