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心理咨询室 | 妈妈的情绪需要被看见

发布时间:2025-01-22 15:31:37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梁小桥

爸爸年轻时犯的错,妈妈不是早就原谅、放下了吗?为何等到退休后突然翻出来算旧账呢?女儿百思不得其解的背后,其实是妈妈一直被掩盖的痛……

周末下午,晓晴带着妈妈来到了咨询室,说要解决的是妈妈和爸爸的问题。看得出来,妈妈一点儿都不想接受心理咨询,拗不过女儿才勉强来到了这里。

妈妈突然将爸爸赶出家门

今年36岁的晓晴在很多人看来很幸福,9岁的儿子聪明伶俐,在一家企业担任高管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我的烦恼来自妈妈,她把我,甚至我的小家庭都搞得不安宁。”

晓晴的父母刚满60岁,两人的身体都很健康,退休收入也超过大部分同龄人。老两口和女儿同住一个小区,有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在郊区还有套闲置的小房子。一直以来,父母恩爱和睦,晓晴特别安心。但自从两年前爸爸退休后,晓晴发现妈妈开始对他挑三拣四,爸爸常常向晓晴抱怨“你妈嫌弃我”。

晓晴孩子9岁生日时,她请双方父母去外面吃饭。爸爸在餐厅看见了老同事,就忙着走过去打招呼。没想到他回来后,妈妈突然不高兴了,开始各种挑刺儿,说他吃饭“吧嗒嘴”“饿死鬼托生似的,一辈子没见过饭”。看着爸爸低着头被妈妈训斥,引得不远处的老同事频频张望,晓晴特别郁闷、尴尬,几次想说妈妈,却都被爸爸拦住。

但那之后,晓晴尽量不跟父母一起出门,也刻意减少了回家次数,有时父母要来家里,她也找借口推托。

没想到两个月前,爸爸突然拖着两只箱子出现在晓晴家门口,原来他被赶出了家门。晓晴马上给妈妈打电话,得知爸爸被赶出家的原因是个人卫生不好,东西乱扔乱放,即便分房睡,呼噜声也能吵死人。“你愿意收留就收留,不愿意的话,就让他去郊区那个房子住。”妈妈根本不听晓晴劝解。最后,晓晴把爸爸送到了郊区。一个星期后,他给晓晴打电话,抱怨她向着妈妈,根本不管自己死活。

晓晴白天上班,晚上要陪孩子,哪有时间管呢?她只好再次做妈妈的工作,跟她讲“少年夫妻老来伴”,一直以来,爸爸都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对妈妈也是百依百顺,但妈妈油盐不进。“这么大年纪了,我也不会离婚,但就是一天都不能跟你爸住一个屋了。”妈妈的斩钉截铁,让晓晴突然猜测,她十有八九有心理问题。

未解开的陈年心结

晓晴妈妈的身材保持得很好,穿衣打扮用心,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得多,一看就是被照顾得很好的女人。

“阿姨,你现在不跟叔叔在一起生活了?”我问晓晴妈妈,她说岁数大了,各有各的生活习惯,在一起住不舒服。“大半辈子都过来了,咋就忽然不习惯了?就你事儿多。”一旁的晓晴白了妈妈一眼,妈妈看了看她,表情既有恼怒,又有无奈。

我提出跟妈妈单独沟通,晓晴一步三回头地出去了。“晓晴说您的性格一直挺好的,是不是因为岁数大了,莫名其妙就心情不好呢?”我问。她叹了一口气,没说话。“她说有时候在外面,您也不给叔叔面子,是有什么原因吗?”她看了看我,还是欲言又止。

几分钟后,晓晴妈妈像下了决心一样,对我说:“梁老师……那天吃饭时,晓晴爸遇见的不是普通同事,是他年轻时的相好。”她开始滔滔不绝,说晓晴6岁那年,自己妈妈身体不好,于是带她去北京治疗,但一个月后回来,就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我当时没理会,直到有一天,在家里看到了他跟那个女人……”晓晴妈妈开始流泪。

“被我发现后,他赌咒发誓说一定跟她断了。当时孩子小,我就没声张,毕竟这也不是啥光彩事……”晓晴妈妈擦干眼泪,继续说,“那之后,他的确跟对方断了。而且平心而论,这些年,他对家庭的付出很多,送女儿读大学,给她出婚房的首付款,给我父母养老送终,这些,我都记在心里……”她说,年轻时候忙忙碌碌,好像就把“那件事”忘了,但退休后有空儿了,总是会想起来。尤其是有一次,晓晴妈妈偶然发现,老伴儿的“那个同事”也在他的退休群里,就断定他们还有联系,心里非常厌恶。

晓晴妈妈说那天在餐厅看见老伴儿过去跟对方打招呼,气不打一处来,“女儿女婿、亲家和外孙都在,我没法儿发作,但实在控制不住情绪,只好挖苦他的吃相。”那天回来后,她跟老伴儿大发脾气,情急之下还挠了他。“老头一个劲儿道歉,赌咒发誓跟对方早就断了。但我就是不相信,根本无法原谅,所以最后把他赶出去了。”

晓晴妈妈倾诉完后,我跟晓晴聊,问她知道当年发生在父母之间的事情吗?她面露难色,点了点头。“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我爸早改了,我妈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儿,各种找茬儿,我爸真冤,真可怜。”晓晴说,妈妈老打电话给朋友说这件事,也让她觉得很丢脸。我直言不讳地对晓晴说,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己不是当事人。

当妈妈的痛苦被共情

“我也为人妻子,能理解遭遇背叛的感受,但毕竟他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人生还有多少好时光?何必在这件事上纠缠个没完呢?”晓晴说。我告诉她,人生有很多坎儿,有的走过了,回头看是云淡风轻;没走过去,那个坎儿就会像根刺一样,一直横亘在心头。“这些年,你妈妈的伤口一直没有机会愈合,连最亲近的女儿都不愿意倾听她的感受,她的情绪一直在心头积压,积压久了就会大爆发。”

晓晴不解地问:“我妈像祥林嫂一样,到处跟别人说我爸不好还是对的了?”我说,如果家里有个人,能够站在她的角度倾听她,给予理解和安慰,她就不会对外人说了。事实是,晓晴不仅从没有真正接纳妈妈的感受,反而还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评判对错,站在爸爸那边向她表达“过去的事儿不用再提”。所以,妈妈才会去外面寻找倾诉对象和支持者。

“每次妈妈对你说爸爸不好的时候,你都是怎么回应的?”晓晴说都会制止,让妈妈多看爸爸的好,不能揪住他的错不放。“然后妈妈就很生气,说我偏向爸爸,从未考虑过她的感受。”

我建议晓晴跟妈妈好好谈谈,比如妈妈再说爸爸的时候,先不要急于评判对错,而是说:“的确,爸爸当年对您伤害很大,您的辛苦我都看得到,记在心里,也是您的忍耐,我才拥有了完整的童年和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很感谢您。”让妈妈感到自己被理解、被共情,而不是被厌烦、被指责。听到这里,晓晴红了眼圈:“我是妈妈最亲近的人,却从没认真听她唠叨,更没有认可过一次她的情绪,反而让她的痛苦越来越深。”我告诉她,现在挽救还来得及,回去后,试着引导妈妈把情绪发泄出来,帮她从当年那个痛苦的场景中走出来。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多赞美和鼓励妈妈,比如夸奖她穿的衣裳、戴的首饰很好看,收拾的家整洁温馨,从一些小的细节让她知道自己被接纳、被欣赏,从而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当然,我也叮嘱晓晴要做好爸爸的工作,在与异性交往时,要多关注妻子的感受,把握好界限,给足妻子安全感。她说会一一照做。

两周后,我接到了晓晴的电话。上次回家后,她跟妈妈认真谈了两次。“当我尝试着接纳妈妈的感受,真正地理解妈妈后,她就变得柔软、通情达理了。”在晓晴的建议下,爸爸向妈妈承认了错误。他之所以过去跟对方打招呼,就是为了给老伴儿看的,自己这些年断得很利落,所以心里坦坦荡荡,无需遮掩。没想到,老伴儿误以为他要跟对方“再续前缘”。

得知老伴儿的想法后,晓晴爸爸表示当年的确是自己错了,他会用余生去纠正这个错误,以后也会更注意自己的言行。“爸爸把妈妈拉进了他的退休微信群,还说自己眼睛不好,不适合长时间看手机,以后有什么事就通知妻子。”老同事纷纷在群里发鲜花、鼓掌的表情欢迎晓晴妈妈,还夸她的头像年轻好看。不久前,晓晴爸爸搬回了家。

这一次回家,晓晴特别开心,因为妈妈衣柜里新添了冬天的大衣。“我的新羽绒服,是你妈买的。”“我那件粉色羊绒衫,是你爸托人买了上好的线,再让我选了款式织的……”晓晴说,这么多年,第一次看见妈妈这么放松地生活,而爸爸也笑得那么自然。

其实,人生大部分的痛苦,都源于被困在事发地,久久不肯离去。没有放不下的不幸,只有不放手的执念。在这个世界上,即便再亲近的人,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毕竟只有伤过的人,才知道有多疼。然而,当痛苦被别人理解、共情的刹那间,它就能变成夏日午后的倾盆大雨,酣畅淋漓地宣泄一番后,就是彩虹挂在蓝天的美好和释然……

 | 梁小桥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