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新年特别策划 | 告别爱无能,重塑爱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5-01-01 08:00: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辛理

|策划人小语 

有人不想爱,坚持孤身一人;有人不会爱,屡试屡败;还有人难得遇见了爱的人,却发现对方难以投入地去爱自己……于是,不恋不婚成了这些人的被动选择。

看似不同的表现背后却有着一个共同的难题—爱无能。本期策划,我们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爱无能,并带领大家走出爱无能的困境,找回和培养爱的能力,做一个敢爱、会爱的人,让爱成为人生中最温暖的力量。

提到爱无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病,得治。其实,这是对爱无能的误解。

爱无能不是病

顾名思义,爱无能是指一个人在爱他人或感受被他人爱的问题上感觉到无能为力。爱无能可能会以抗拒亲密关系或在亲密关系里遭遇各种困难的方式来呈现。

有人口口声声要“独美”,专心搞事业,甚至认为恋爱很麻烦,把婚姻视为坟墓。有人游走在一段又一段短暂的关系里,不断相亲却无法真正恋爱,或者只能谈很短的恋爱。有人虽然结婚了,但是过着单身生活,对伴侣和孩子疏离,或者完全不承担家庭责任。还有一种比较灾难性的爱无能,是对伴侣实施暴力,或者毫无悔意地多次出轨。

就像植物本能地朝向阳光,按理说人也会本能地奔向爱才是,怎么会有人拒绝爱和被爱呢?因为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能力,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婴幼儿时期,孩子应通过与父母的良性互动,体会理解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而后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言行,逐渐认识爱的模样,练习爱的语言,并最终拥有爱的能力。如果父母不具备爱的能力,使得孩子缺乏对爱的认知和体验,那么,孩子长大后在建立爱和被爱的关系中感觉到无能为力,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此外,我们总是被鼓励奉献、付出,却很少被教育表达需求。如果说了需求,会感到羞耻,害怕被拒绝。可如果不说出需求,就难以让关系亲近。这种两难的境地很容易让人产生对爱无能为力的感觉。

不难看出,爱无能不是病,而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人际和心理现象。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爱无能的一面,都可能会遭遇爱无能的时刻,毕竟父母或多或少都有局限。老师就会那么多,即便使出洪荒之力,也无法教授自己都不懂的知识和能力。但老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爱的资源,继续学习爱与被爱,提升爱的能力。

既然人人都可能会面临爱无能的问题且影响不小,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具体怎么做呢?不妨一起来看看他人的故事,疗愈自己的人生吧。

遇见爱无能,别怕

我不想恋爱,多个人太麻烦

口述 |阿东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活得如鱼得水。但对于恋爱,我始终敬而远之。在我看来,恋爱就是个累赘,太不划算了。

在学生时代,我见过有的同学为了给喜欢的人买礼物,自己省吃俭用,过得很拮据;有的同学为了追求喜欢的人,拼命把自己改变成对方喜欢的样子。那时我就在想:这样真的值得吗?

步入社会后,我看到有的同事因为恋爱而在工作上分心,有的同事为了另一半放弃大好的晋升机会。一旦感情出现问题,他们便会痛苦不堪,工作和生活都陷入混乱。对于这些,我很不理解。

有这些精力和金钱,留给自己不好吗?我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上班努力工作,升职加薪;下班认真生活,想干什么干什么,完全不用考虑另一个人的感受。

关键是,投资恋爱,可能会身心俱疲,甚至人财两失;但投资自己,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好,稳赚不赔。也许有人会说我自私,但我觉得,只有先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而我选择先好好爱自己。

攻略

直面内心的痛苦,才会渴望恋爱的美好

也许有人会说阿东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实际上,他只是面对爱情感到恐惧彷徨。阿东像一个没吃过糖的人,非常不理解别人为什么喜欢吃糖。为了合理化,他选择性地关注有些人因为爱吃糖导致蛀牙,进而夸大牙痛的痛苦,比如投资恋爱会身心俱疲等。

生活中有很多像阿东这样的人。他们在成长中,需要肯定时,得到的是忽视和嘲笑;需要拥抱时,得到的是批评和贬低。他们会觉得:“都是因为我不够好。”成年后,为了避免遭受类似的痛苦,他们宁可深陷孤独的绝境,不谈恋爱,甚至不交朋友。

但是,人都有自我一致性的本能需求,以便保持内心世界的稳定性。为此,人们会找很多合理化的说辞,比如不是我不够好,不是我没能力爱与被爱,而是我不喜欢也不需要爱,是我主动选择了单身。

阿东坚持自己的说辞,拒绝进入恋爱,说明解决问题的时机还没有到。他可以先按照自己的节奏独自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开始发自内心想要找一个爱人来陪伴。那时,他可以先观察周围的人,找到一个让自己感觉有些安全感,同时对他充满善意的姑娘,尝试去靠近,给对方机会了解他,进而慢慢建立爱的关系。在此之前,阿东要不断提升自己,尽可能掌握社会资源,让自己成为对异性有吸引力的人。

我很想恋爱,可总也谈不成

口述 |沫沫

我一直期待能够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然而,我不会恋爱,更不敢恋爱。

不会,是因为没人教过我怎么恋爱,只能一直等啊等,直到我变成了大龄未婚女青年。好不容易相亲成了一个,我却不知道如何与对方相处。有时候,我挺想对他好的,话到嘴边却变了味儿;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他百般挑剔……结果可想而知,那个男孩被我吓跑了。

不敢,是因为我有很多担心。担心遇到错的人,担心不能走到最后……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担心。也许是父母经常吵架,母亲常常无助哭泣,让我觉得经营感情很难;也许是看多了离婚闹剧,让我不敢轻易相信爱情;也许是我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拥有爱情……

我默默把自己包裹起来,以为不恋爱就不会受伤,也不会看到自己的无能。但很快,我发现,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内心的孤独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我,尤其看到别人成双成对、恩恩爱爱时,我就心生羡慕,忍不住畅想:要是自己也能找到这样的爱情该多好啊。想恋爱却无法恋爱的我该如何破局呢?

攻略

超越童年的局限,才能将爱情进行到底

为什么沫沫渴望恋爱却不会谈恋爱?她很少见到父母之间表达爱意,也很少接收到指向自己的柔情,因而头脑里没有爱的画面,缺乏爱的体验。所以在面对所爱之人时,她会感到焦虑无助。此外,由于从小目睹母亲的艰难,沫沫产生了一些想法,比如“妈妈都做不到让男人爱她,我也一定做不到”“妈妈都得不到幸福的婚姻,我也一定得不到”。

其实,不只是沫沫,所有人都习惯向父母学习应对生活之法,误以为那就是真理。直到成人后,拥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我们才有机会发现,父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有搞不定的事情。同时,有些事父母做不到,我们却可以做得很好。

沫沫可以试着挑战自己的固有想法。经常问自己:“我哪里不配拥有爱情了?”告诉自己:“没有人教我谈恋爱,我可以自己教自己。”鼓励自己:“只要我好好学习谈恋爱,总能学会。”有了心理能量后,她就会主动吸收关于爱的知识,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

做足了心理建设,在相亲时,勇敢袒露真实的自我,尝试和对方进行深度交流,谈论彼此的成长经历,探索双方的兴趣爱好。沫沫必将发现,恋爱无需技巧,用心感受,耐心找到和自己心灵契合的人就足够了。

我渴望被爱,他却毫无回应

口述 |娜娜

结婚没多久,我就意识到自己可能结了个假婚。

别人找的是老公,我找的却是儿子。结婚后,他依旧把父母家当成自己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我们这个小家,他也是这副做派,以自我为中心,不停向我索取。稍有不满意,他就会向公婆告状。告状还算好的,至少两个人能有机会就分歧争一争、搏一搏。更多时候,他会躲在公婆家,有问题不解决。我想吵架都找不到人,这种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力又无奈。

别人找的是伴儿,我找的却是绊子。他既不怎么陪我,也不怎么管家里的事。不管事就算了,还净惹事。买车时挑三拣四,惹毛了销售,对方差点儿报警;经常把朋友带到家里玩儿,残局全得我收拾……我说他,他还挺无辜:男人不都这样吗?我本想找个人依靠,结果却被逼成了依靠。

当然,他并非一无是处,否则,我也不会嫁给他。他爱工作,能赚钱养家;他脾气好,从不和我吵架……可是,我不甘心一直这么过下去。心事无人诉说,家事无人分担,这样的婚姻太折磨人了。面对爱无能的伴侣,我该怎么办呢?

攻略

教会伴侣如何爱,才能享受婚姻的幸福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了“影子人格”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一个被压抑、被否认的自我,我们之所以会爱上某个人,往往是因为在那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人格。

婚前,娜娜就知道丈夫和父母特别亲密,依然选择嫁给了他;婚后,发现丈夫没有把心思放在小家上,她虽有不满,却也没有极力反对。这意味着,面对爱和被爱,娜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在亲密融合还是保持距离的问题上,她和丈夫一样困惑挣扎。

虽然问题在丈夫身上,但鉴于伴侣互为对方的“影子人格”,解决问题可以从娜娜入手。娜娜要直面自己,承认自己想要和丈夫更亲近的愿望,了解自己的具体需求,肯定自己的需求,进而克服被拒绝的恐惧,向丈夫表达自己。一般而言,只要是合理的需求,伴侣都愿意尽可能地满足。毕竟,谁不想好好过日子呢?

所以,有什么想法/需要,直接告诉伴侣,感到哪里不舒服/不满意,更要态度鲜明地表达。首先是语言上的:我不能接受现在的婚姻生活,我们一定要改变。然后是行动上的:明确底线,制定规则,坚定执行。比如有矛盾内部解决,不可以讲给父母听;可以带朋友来家里玩儿,但朋友走后必须负责把家里恢复原样。

好的婚姻关系就是要同时承载和满足两个人的需求,唯有如此,夫妻才能彼此支撑、互相滋养,享受幸福的婚姻生活。

因为不会爱,婚姻陷入僵局

口述 |虞敏儿

和老宋激烈争吵后,我提出了离婚。老宋没有吃惊也没有不舍,淡淡地说道:“我没意见,反正你不提我也会提。”结婚多年,我俩终究还是走到了离婚这一步。不过,细细想来,这个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关于和老宋的相爱,我早已记不清了,能想起来的只有相杀。冷战时,他不理我,我也不理他;吵架时,我骂他一句,他能回骂我十句;打闹完,我俩谁都不肯先道歉。别人打情骂俏,我俩大动干戈;别人比着谁更爱谁多一些,我俩比着谁伤害谁更多一些,谁也不肯吃亏……

有什么事没处理好,我们会下意识地把责任往对方身上推。比如赶火车迟到了,我抱怨老宋熬夜打游戏,起床太晚;老宋指责我化妆时间长,出门太慢。一旦感觉自己被伤害了,我们不会试着去理解对方,一起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以牙还牙,扯平伤害。

你要说我俩有多大仇多大怨,真不至于。我以前和老宋心平气和地聊过,发现大家都想好好过日子,可事到临头,依旧只会说最狠的话,做最绝的事。我觉得我俩可能是爱无能,还有救吗?

攻略

互相疗愈勤复盘,才能弥合婚姻的裂痕

或许,在成长过程中,虞敏儿和老宋都没有体验过被温柔拥抱的感觉,因而也不懂得如何拥抱对方。每一次吵架都是变相地向对方呐喊求助:“你知道我很伤心吗?你能看到我的无助吗?你可以关爱我、对我好吗?”

或许,刚在一起时,他们只有一方倾向于用吵架、竞争的方式建立关系。他认定除了争吵不休,没有第二种相处模式,于是迫使伴侣也如此回应。在长期共处的婚姻关系里,伴侣会互相影响、越来越像,这就是夫妻相的由来。

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方法。解决问题的钥匙有两把,一把是念及多年夫妻情分,回忆起新婚时的美好时光,开始反思:我们是怎么从温馨幸福变成一地鸡毛的?另一把是被迫用争斗吵架回应的一方忽然惊醒:我什么时候变成了不是自己的样子?无论哪个角度的反思,都将给他们的关系带来转机。

吵完架后,他们可以进行复盘。比如一起探讨:我们是在哪个点上开始愤怒的?在愤怒的时候,我们心里发生了什么?当我们那样说时,本意是想要表达什么?如果两个人都昏了头,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这是正常的),导致事后复盘比较吃力,可以安装监控,把吵架过程录下来。当两个人可以拿着吵架录像分享吵架的感受,讨论吵架的想法时,关系的良性发展就已经开始了。

故事看完了,攻略也收到了,是不是已经感觉到了爱意满满?当然,亲密关系是段漫长的旅程,所遇状况不尽相同,所需攻略难以穷尽。好在万变不离其宗,接下来我们就奉上一份终极攻略,为各位的多彩幸福保驾护航。

告别爱无能,不难

无论是自己难以进入或维系亲密关系,还是遇到了一位爱无能的伴侣,都会让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到生活的不易和内心的挣扎。

面对困境,小孩子常用的方式是逃避、否认或忍受,很多成年人也会用类似的方式。所以,解决爱无能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身为成年人的心理感受并承认它。“我就是遇到了不懂得如何爱我的爱人,这让我很伤心。”“我就是一个渴望爱却又不懂得怎么爱的人,这让我很无助。”再进一步对自己承认:“我确实是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爱和满足,这让我如今遭遇了情感关系的困境。”

面对真相,会让人回到内心,找到自我的能量,也必然伴随失望、无力等痛苦的感受。第二步就要给心灵放个假,暂时不在现实上做什么。生活是漫长的旅程,你有很多时间慢慢解决问题。耐心安放种种情绪,直至回归平静,让你感觉可以进行第三步的工作为止。

第三步,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自己告别爱无能,提升爱和被爱的能力,得到情感需求的满足,过上幸福的生活。之所以将此当作专门的一步,是因为学习和掌握一种新能力并非易事。如果没有下定决心,很可能会中途放弃。

有了心理空间,也有了要改变的决心,你就能很轻易地进入第四步:花时间去研究自己、研究对方和研究关系。

观察自己:我是如何与伴侣互动的;我们的关系相对亲近时,我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和他发生了矛盾时,我又在想什么,是什么感受,希望他怎么做。

观察对方:心情好时,他是怎样的,怎么跟我互动;心情不好时,他会变成什么样。在日常相处中,他通常如何对我的话语作出反应,习惯性地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做。

基于对彼此的了解,花一些时间慢慢思考:在某事上,我为什么那样说?我的真实愿望是什么?我当时为何不说真心话?我在怕什么?他又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他会那样回应我?以我对他的了解,我认为他可能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如果你的困难是难以进入或维系亲密关系,可以对自己进行观察和思考。比如在相亲或上一段关系中,观察/回顾自己经常说什么、做什么,说的话做的事引发了对方怎样的反应;复盘自己在那段关系中的心理动态,为何那样说/做,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观察和反思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事,要允许自己的忘记,接纳自己的想不清楚。只要持续观察和反思,总有一天,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和伴侣,对亲密关系的全貌也能看得更加清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拥有靠近自己内心的能力,也能自然地发起和伴侣的沟通。

这时候,就进入第五步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果你十分渴望亲近,伴侣却是爱无能的状态,你可以试着跟对方分享你的观察和思考,然后询问对方,对于你这么想、这么说,他是什么看法,有什么感觉。你极有可能会发现,伴侣会很开心你愿意去了解他,进而感激你竟然比他还了解他自己,以及你为了你们的关系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这很可能会促使他也回报给你同等的关注,反过来观察和思考你们的关系。

爱是一种需要后天发展的心理能力,不要指望一次尝试就能成功。要做好付出很多而效果却不佳的准备,反复练习。此外,关系是双向的,不见得你努力,对方就一定配合。我们只能决定自己的事,无法左右别人的决定。如果你做了很多努力,伴侣却明确告诉你,他不愿意改变,那就意味着他已经作出了选择。这时候,你就要问问自己,是否愿意配合对方维持一段你并不享受的关系了。

本刊观点

爱无能虽常见,但并非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内心,积极寻求改变,努力探索、学习,爱与被爱的能力必将在我们心中重新绽放。愿每个人在爱的旅程中都能够不再迷茫,收获满满的幸福与美好。(专家支持 | 肖雪萍  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