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要闻推荐

这 6 个特征,有任何一个,都代表心理咨询师不靠谱!赶紧换

发布时间:2024-12-11 10:01:39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陈宇峰

近年来,随着公众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也日益高涨,除了在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以外,很多人也会在市面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中寻求专业帮助。但是,对于不具备心理专业知识的普通人来说,辨别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否专业靠谱,实在是太难了!

事实上,最近也有来访者(指寻求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反而症状加重,甚至最终选择自杀,或者因为伦理道德争议而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新闻出现。

这其实也体现出了当下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即缺乏完善的市场规范和监管,没有统一的职业准入标准等等,这就导致普通大众很难判断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好坏,甚至可能会在咨询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

那么,普通大众如何才能判断一名心理咨询师是否专业靠谱呢?

基于心理咨询行业的一些普遍共识和原则,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至少有以下 6个特征之一,有任何一个,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重新审视或选择终结这段可能存在风险的咨询关系。

一、声称“自创”或“100%治愈”的心理疗法

心理咨询有多个理论流派,各自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会采取不同的技术来帮助来访者,这也决定了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会有怎样的体验。但是,由于心理学流派众多,普通人也不太了解,这就给了某些人欺骗患者的机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主流派别。

目前心理学界较为公认的心理咨询流派主要包括:

1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创立,认为心理问题源于潜意识冲突和童年经历。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通过梦境分析、自由联想等技术,帮助来访者挖掘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模式,促进心理成长。主要分支包括:经典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等。

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建立在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认为心理问题源于不适应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咨询师会采用认知重构、行为激活、暴露疗法等技术,帮助来访者识别和纠正非适应性的信念和行为,形成更积极的思维方式。主要分支包括:理性情绪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和接纳承诺疗法等。

3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能力通过自我探索来实现成长。咨询师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的环境,而非指导。这与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中咨询师担任"专家"角色的方式很不一样。主要分支包括:来访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格式塔疗法和情绪焦点疗法等。

除此之外还有系统式家庭疗法、叙事疗法和艺术治疗等其他流派。这些心理咨询流派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其咨询效果取决于该流派与来访者的匹配程度、咨访关系是否良好等多种因素。所有正规流派都经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验证,但并没有哪一种是适合于任何人和任何心理问题的。因此,对任何声称"自创"或"包治百病"的心理疗法都要保持警惕,质疑其资质是否专业可靠。

二、施加价值评判和过多的说教

在 2018年《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中提到“尊重寻求专业服务者的价值观,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寻求专业服务者”,这其实体现了所有心理咨询流派都需要尊重的共同原则之一,即以来访者的福祉为首位,在保持价值中立的前提下与来访者建立尊重平等的咨询关系,为来访者提供安全和接纳的表达空间,从而激发来访者的内在力量和个人成长。

因此,一个专业的咨询师一定会听大于说,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关注、理解和接纳,而不是从自我的角度来评判来访者。将自己的价值体系强加到对方身上,总是要求来访者采取怎样的解决办法,这就不是一个平等尊重的咨询关系,也不利于来访者培养出面对现实生活困境的能力。

三、采用不恰当的干预方法

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师都有其一套的心理干预方法,而根据来访者当下的情况,选择最有利于对方的干预方法,则是每个心理咨询师的核心能力,也是对来访者心理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一个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会在来访者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开始采用一种暴力分析的方式,主动讨论来访者过去的创伤,或者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诱导,这会导致来访者变得更加脆弱,使其更加依赖咨询师,而不是促进其个人成长。

另外,有些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可能还会试图采用超出自身专业范围的技术,或者缺乏科学依据的干预方式,这就可能会对来访者产生误导,使其产生困惑和不适,甚至可能会感到咨询师在强迫自己接受自己不太愿意尝试的方法。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就有理由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疑问,要求咨询师对所采用的干预方式做出合理的解释,并重新审视该咨询师与自己的匹配性。

四、违反专业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应该一直保持在专业的咨访关系的边界以内,多重关系会破坏双方的咨询关系,不仅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还可能会严重影响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现咨询室以外的法律纠纷。

当咨询关系的双方,尤其是咨询师这一方,主动提议或做出了一些违反专业关系边界的做法,例如主动要求私下接触、接受昂贵礼物,甚至发展私人关系等,就应该及时结束这段咨询关系。

五、没有明确告知和签署协议

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中规定,心理咨询师有责任让来访者充分了解双方的权利、责任、保密原则及例外和收费设置等信息,并签署工作协议和知情同意书。

这份协议是对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的保护,在咨询过程或结束后,一旦产生任何纠纷,这份协议都能更好地保护双方的权益。

所以,如果咨询师在心理咨询正式开始前,没有主动告知这些信息,或没有与来访者签署正式的协议和知情同意书,就需要询问其中的原因,在正式签署之前拒绝付费和开始咨询。

六、没有接受督导经验

任何有一定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都必须接受一定的心理督导,这通常是在经验丰富的心理督导师的指导下,帮助心理咨询师完成心理咨询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个过程。

通过心理督导,心理咨询师可以不断反思和改善自己的咨询过程和方法,处理自己在实际的咨询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同时,这也有利于保证心理咨询师遵守心理咨询伦理原则。

所以,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师,不仅会在自我介绍中明确写清楚自己接受的系统性培训时长,以及个案咨询经验时长,还会说明自己接受督导的体验时长,不会出现号称咨询时长达到几千小时但却没有任何接受督导经验的情况。并且,来访者也有权充分了解心理咨询师的这些资质和经验证明,当我们对咨询师的资质产生困惑时,完全可以提出查看这些资质和经验证明的要求。

结语

总而言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对咨询关系的体验,如果对咨询师的资质、态度和方法等方面产生了困惑或不安,可以主动与咨询师进行沟通,充分地了解自己不清楚的信息,将自己的感受、需求和期望放在首位。

最后,如果感觉咨询师的胜任力不足,难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咨询关系出现无法弥补的破裂,来访者有权利要求将自己转介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处,接受更专业的心理咨询或药物干预,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获得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东美,钱铭怡,樊富珉, &江光荣. (2022).中国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百年发展简史(1921-2021).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30(2), 7.

[2]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标准制定工作组. (2018).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心理学报, 50(011), 1314-1322.

[3]杰拉德·科里. (202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原著第10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科普中国 作者:陈宇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审核:杨小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策划:丁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