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心理咨询室|没朋友的男孩

发布时间:2024-10-15 15:15:57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徐莉芳

马上6岁的男孩乐乐,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可说出来的话却很“霸气”,甚至有“杀气”。

不管是在小区还是幼儿园,如果乐乐想跟别人玩儿却得不到回应,他就会很生气,说出“不跟我玩儿,我就打死你”的狠话,或者做出“不给我玩儿,我就把它弄坏”的行为。

起初,乐乐的父母觉得孩子还小,闹不出什么大事,甚至觉得男孩子“霸气”一点儿不容易吃亏,一直没当回事。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发现乐乐越来越没有朋友,也越来越不爱出门。乐乐妈妈很担心,带着他来到了咨询室。

说话“霸气”的乐乐

很明显,乐乐的“霸气”对他的社交影响很大。而他的年龄小,要想改变,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只能从家长开始。我询问乐乐妈妈,平常乐乐很“霸气”的时候,他们是怎样应对的。

妈妈说,如果她在孩子身边,会先制止孩子的行为,然后温和地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并要求他道歉。但乐乐听不进去,哭闹着就要这么做。最后,要么妈妈替乐乐跟小朋友们道歉,要么母子俩吵一架。

如果乐乐的爸爸在旁边,他会先要求孩子道歉。乐乐一般会躲到妈妈身后,或者躲在角落不吭声也不道歉。乐乐爸爸会被气得去揍他,一边揍他一边说“我打死你”。最后,乐乐不得不去道歉。

乐乐爸爸的方法带来了更大的问题。首先,乐乐会像爸爸学说“打死你”之类的狠话,并认为只要说狠话做狠事,别人就会乖乖听话。其次,被爸爸逼着去道歉,乐乐不但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觉得爸爸的做法更有效。他甚至会认为自己的方法之所以无效,是因为做得不够狠。

不过,乐乐爸爸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坚持认为自己的方法比乐乐妈妈的管用。

鉴于这个情况,我给乐乐做了沙盘。通过沙盘游戏的互动,引导他看到与人沟通除了说狠话做狠事,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真实表达自己的喜欢,明确说出自己的感受,礼貌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等,并引导他用新方法与人沟通,体验尊重和被尊重的感觉。

同时,我指导乐乐妈妈在家用游戏的方式给孩子做礼貌行为的示范,并为乐乐创造更多社交机会,让他有机会去实践新方法;在乐乐被爸爸打骂时,指导妈妈共情乐乐的感受,引导他看到爸爸的行为是错的,不能跟他学。

随着咨询的深入,乐乐慢慢学会了礼貌待人,被爸爸打骂的情况也少了。

有一次,爸爸因为一点儿小事骂了乐乐。事后,乐乐嘀咕着说:“爸爸真是的,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好好说话。”这件事对爸爸触动很大。从此,乐乐爸爸开始主动参与乐乐的咨询。渐渐地,他意识到打骂不但教不好孩子,还会伤害孩子。所以当乐乐犯错时,他会很严厉地看着他或者批评他,但越来越少打骂他。

怕麻烦带来的麻烦

不过,乐乐依然不喜欢出门,不主动跟人玩儿。因为他在关系中总会忽略别人的感受。这是我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我发现乐乐常常会把想要的东西默认为己有,哪怕有些东西是大家共用的。

家里的东西,只要是乐乐喜欢的,他就觉得是他的。别人若未经他同意用了,他会哭闹不休。不只是在家里,兴趣班的公共积木区,他会把积木都收归到自己这里,不让别的小朋友玩儿。

乐乐的行为和乐乐妈妈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

当乐乐哭闹要东西时,为了减少麻烦,她会直接迎合他说“好好好,都是你的”。这导致乐乐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以至于经常与他人产生矛盾。反复受挫,乐乐就不愿意主动找人玩儿了。

为此,我引导妈妈意识到这一点,指导她学会引导乐乐多去体会别人的感受。

当妈妈买了零食回家,要从一开始就告诉乐乐这是全家人的,不允许他独占。如果他还是不肯分享,妈妈可以跟他交流自己吃美食的感受,让他看到每个人对美食的想法和需求,然后一起分享美食,体验分享的快乐。

在沙盘游戏中,我通过故事引导乐乐看见人与人产生矛盾是正常的,而矛盾都可以通过想办法友好解决,大家依然可以做朋友,逐渐帮助乐乐重建信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乐乐学会一些社交技能,比如夸赞别人的优点、表达友好的心意等。

此外,乐乐妈妈会多陪他一起看动画片,引导他分析不同角色的想法和感受。

渐渐地,乐乐开始能体会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了。

有一次,他在游乐场里捡到一个奥特曼玩具。如果是以前,他会觉得这是他捡的,就该是他的。这一次他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还告诉妈妈:“玩具就像我们的朋友,弄丢了一个,就会少一个朋友,会很伤心。丢了奥特曼玩具的小朋友肯定也很伤心。”他想在原地等那个小朋友回来找,还问妈妈愿不愿意陪他一起等。

之后,乐乐也能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了,还跟邻居家的小朋友成了好朋友。

坚守原则带来的改变

然而,玩儿不了多久,乐乐又会跟别人发生矛盾,因为他总是不守规则。

关于规则的重要性,妈妈一直都知道,可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妥协。因为乐乐有绝技,那就是撕心裂肺地哭,直到妈妈妥协为止。可只要爸爸严厉地看他一眼,他就立刻收敛了。

我先通过沙盘游戏引导乐乐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让他看到规则被破坏以后,游戏就无法进行。而有了规则,虽然多了束缚,却能让每个角色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然后,我指导爸爸支持妈妈。比如当妈妈想要妥协时,爸爸及时出面制止妈妈;妈妈要主动离开,把乐乐交给爸爸管教。比如乐乐犯规后哭闹不休,妈妈要坚定地告诉他哭没有用,然后自己离开。善后的事情交给爸爸,由爸爸制止他继续哭闹,并引导他理解自己哪里犯了规、以后要怎么做。坚持不到半个月,乐乐就发现哭闹没有用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乐乐妈妈得自己能坚持得住。

有一次,邻居小朋友买了一套绘本,乐乐看到后很喜欢,借回家里看。可到了该还的时间,乐乐不肯还回去。

爸爸不在家,妈妈怎么说都没有用。若是以前,妈妈会把这套还回去,再给他买一套新的,以免他哭闹不休。

现在妈妈知道,小孩子哭闹一下不会怎么样。所以不管乐乐怎么哭闹,妈妈都坚持把绘本还回去。乐乐哭得厉害时,她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不看他。

乐乐哭闹了好一会儿,发现没有用,就躲在一旁生闷气。妈妈走过去想哄他,他生气地把妈妈推开。妈妈继续走开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此几次,乐乐见生气没用,最后只好顺着妈妈给的台阶下,和妈妈一起探讨怎么办。

每一次发生纠纷时,父母就这样一边坚定地坚持规则,一边耐心引导。渐渐地,乐乐变得不一样了。“他现在可厉害了,经常监督我们有没有遵守规则,还能自己去小区里玩儿。”乐乐妈妈一边说一边欣慰地笑了。

当孩子有了正确的认知,有了解决冲突的能力,就一定能勇敢地走出去。(文 | 徐莉芳 资深心理咨询师,中国网心理中国特约《婚姻与家庭》杂志供稿 网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