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原创

如何发现与干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专家详解

发布时间:2023-10-11 11:22:58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 彭瑶

中国网心理中国10月10日讯 (记者 彭瑶)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增进健康福祉。

“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内因外因都会引起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表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果不及时调整和控制,很多儿童时期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会影响终身,首先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变化。“有一些是行为方面,有攻击行为或者有自残行为,还有一些逃避学校,到社会上和坏孩子为伍,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些行为的异常。”

郑毅说,孩子与家长接触最多,首先家长应该像关心躯体健康一样来关注心理健康,这非常关键。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孩子情绪、行为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比如睡眠习惯改变、失眠、早醒、睡眠过多,或食欲特别不好、心情很不好。还有一些孩子的行为会出现异常变化,如孩子情绪和行为与他年龄不相符,与他的受教育水平相抵触。第二个指标是如果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给他自身或者周围人带来了持续的麻烦和痛苦,这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可能是心理障碍的早期表现。

郑毅提示,青春期的特点就是比较不稳定,思维活跃,但考虑问题不全面,情绪容易变化,易出现行为冲动。“这些逆反的表现让人觉得孩子变了,其实如果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的话,这属于正常的青春期变化。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期和转折期,所以此时要给予关心和支持。但如果这个问题超出了一般的青春期逆反表现的程度,比如说带来了很严重的困扰、影响到了社会功能,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了别人,就不能简单归结为青春期问题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孩子到底是心理障碍还是正常的儿童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变化,才能够准确地发现问题,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孩子如果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如何干预?郑毅表示,临床分型干预分成四个级别。如果只是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问题或者适应方面的小困难,还没有达到明显的功能损伤,没有影响到学习和社交功能,家长或老师还有个人调节起来有困难,可以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社区心理辅导中心得到帮助。

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但已经出现了综合征,此时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评估,可能要介入心理治疗等治疗手段。比如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还有心理方面的辅导干预。

如达到了疾病的层面,应该及早由医生进行评估诊断,进行积极的医疗干预。医疗干预有多种干预方法,最常见的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还有物理疗法。

“我们比较主张症状轻微的要进行行为心理干预,如果比较严重,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郑毅强调,一些治疗是综合的、长期的治疗过程,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社区都要积极配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度,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其恢复和维持良好的社交和环境,帮助他们彻底恢复。

对于药物副作用的担心,郑毅也指出,“在积极的监控下,定期做检查,药物治疗是非常安全的。”

“考试与学业、升学与求职、手机与网络、情感与人际,还有自我与评价,这些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关键之所在。”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对这些因素重点关注,共同引导帮助学生妥善把握,恰当处理好这些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育人生态。目前我国已建立起预警监测、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其中健康教育十分关键,希望学校和家长继续家校协同,共同做好学生和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具备心理健康的素养,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学校要按要求继续开好心理健康的必修课、选修课、主题活动、日常教育等,真正把健康教育做好,把预防关口扎牢,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