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最新报道

孩子都抑郁了 家长还说“你别想那么多” 有用吗?

发布时间:2023-09-20 08:27:12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石喻涵 张宸豪

班里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张晓(化名)画画得好。但是从上学期开始,她开始拒绝画画,最终,还在上初二的她让母亲去学校办理了休学。“我体会不到画画的乐趣”“感觉自己学习效率很低”“生活中很难有开心的事”……面对记者采访,张晓母亲表示:“孩子身上的负面情绪非常明显,以前她很爱出去玩,现在就是在家发脾气。”最终,经评估,张晓被确诊为“抑郁症”。

“当前,青少年抑郁症咨询者的比例在逐渐升高。”心理学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武豆坦言。是什么导致青少年精神问题变多了?当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又是如何向家长发出求救“信号”的?家长又该关注些什么?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77.39%与人际关系有关,69.57%与家庭关系有关。青少年抑郁症是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是儿童转变为成年人的过程。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心理发展可能相对滞后,因此心理上往往表现为敏感、情绪不稳定、耐挫力较差等。”武豆分析,家庭环境也是重要因素,“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方面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作为家长,如何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观察、多倾听。”武豆给出了六个字的总原则。“要观察孩子最近的行为有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比如以前很活泼,现在变得很沉默;要观察孩子最近有没有严重的睡眠问题,比如抱怨睡不着觉、入睡困难等;观察最近的食欲有没有发生严重的变化,比如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观察孩子最近有没有严重的退缩行为,比如不爱与亲人交流,问什么都不说。另外,有没有听孩子说最近与他人发生了强烈的冲突,人际关系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她表示,以上问题,如果偶尔出现很正常,连续五天以上就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了。

“千万不能忽视这些求助。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身边的朋友,都可以尝试思考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针对已经出现症状的青少年,武豆为家长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要做到有效陪伴,这里面说的可不是待在一起各玩各的手机,而是陪孩子做一些没有太强目的性的活动,比如一起看电视、看书、爬山、散步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放下戒备,跟家长说说心里话。”武豆说。

她告诉记者,不少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要想那么多”,“这样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你不理解他。”她建议,多用肢体动作表达对孩子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多抱抱孩子,增加一些肢体接触。也不要急于指责,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处理自己的情绪。”

“家长们可以想一想,你在工作不顺利、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用什么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武豆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你的言行举止、抗压状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总能听到有些家长说不允许孩子玩手机。如果问他们不让玩手机让做什么的时候,家长们的回答可能是‘做什么都行,只要不玩手机’。其实,孩子更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家长可以通过组织家庭亲子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找到正确的宣泄情绪的方法。”

武豆特别提出,如果孩子的情况过于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三秦都市报 记者石喻涵 张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