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心理百科

心理疗愈锦囊|过度的自我分析,是自爱还是伤害?

发布时间:2025-07-17 10:24:4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张雯婧

教育的边际效应有很多,比如,我们从小就专注于寻找“标准答案”,因为应试教育就是无限接近标准答案的过程。另外,我们有比较自谦的文化体系,养成了什么事情都先“自省”,找自己的错误和疏漏,保持着对他人的善意相处原则。

“走向社会,有点变化,‘标准答案’似乎不那么显而易见。因为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多维的,对人的评价也是多维的。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原有的思维模式,不停地‘自省’,就容易走进过度自我分析的误区,这非但不是自爱,反而是自我伤害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文秀表示。

为什么不建议过度“自省”呢?

(一)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有一部分是“公共象限”,即大家知道我拥有哪些特质,我也知道自己有哪些特质;还有一部分是“隐私象限”,我自己知道自己拥有哪些秘密,但是他人是不知道的;而“盲点象限”呢,指的是他人能看到的,而自己却不知道的区域;“潜能象限”则是有待挖掘的领域,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在哪些领域挖掘出优秀的潜能。

(二)现实是社会建构的。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了解他人和社会,但也受限于他人和社会的反馈,有时候会形成“茧房效应”,这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都是被塑造的,导致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在这样的前提下,过度的自我分析着实令自己心累和内耗,而且难以获得“标准答案”,不如“放过”自己吧!(上海黄埔 记者 张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