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 我是失眠,怎么就确诊患有精神疾病了?

发布时间:2025-07-16 15:15:49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金锋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3亿人存在睡眠困扰,长期慢性失眠会导致机体出现疲惫、注意力异常等问题,同时给躯体也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如患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认知功能异常等问题比例升高。在我们的日常诊疗工作中,也常常有患者主诉自己存在失眠问题,但经过详细的精神科问诊以及心理测试后,我们发现患者的失眠问题仅仅是伴随症状,不是问题的根源。

那么,失眠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最新版睡眠医学书籍中定义:由于多种原因,失眠的定义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首先,失眠可能以症状(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综合征(例如,每周至少出现3晚的睡眠困难以及相关的日间功能受损),或障碍的形式出现(例如,临床医生的判断)。

●其次,作为另一种疾病或压力事件的症状而开始出现失眠,逐渐演变成为独立的慢性综合性疾病。

●再次,作为一种疾病,失眠具有异质性,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病因。最后,失眠的严重程度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波动。那么,我明明就是睡不着,怎么来到精神科就诊后,却说我有精神疾病呢?

其实,在精神科的疾病范畴中,有着许多附带有睡眠问题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在大众的认知中,可能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认识更多一些。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患者也表示“我没有不开心,我也不焦虑”,但是通过详细问诊以及量表检测后,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只是症状的严重程度较轻,患者目前自身无法明显地感受到。

既然焦虑症和抑郁症都会引起失眠,那我们如何去判断我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

●首先,抑郁症更多的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如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脑子反应慢)、不愿意社交、食欲减退等;而焦虑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紧张、担心、害怕、惆怅等。

●第二,抑郁和焦虑的失眠类型略有区别:抑郁症更多的是早醒,而焦虑症更多的是入睡困难。

●第三,通过量表检测,其抑郁和焦虑部分的得分有着明显的“倾斜”比重,即在某个维度上得分可能明显高于另一维度。

针对失眠,我们又有哪些策略应对呢?

主观性失眠

常有患者主诉说我最近睡眠很差,但是根据周边人反映其入睡后,呼喊其名字也未能叫醒。此时,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建议完善呼吸睡眠监测检查。这个检查的好处在于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失眠问题以及哪部分睡眠存在异常。

客观性失眠,即真的存在失眠问题

此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器质性问题以及是否因为其他精神科疾病导致的伴随症状,明确后可适当使用抗抑郁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治疗。此外,也有一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那我们则推荐进行CBT-i(睡眠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此疗法逐步调整睡眠问题,但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

助眠小tips

●睡前尽量不玩手机,远离电子产品

●少吃或不吃东西,尽量减轻入睡时的胃肠负担,同时可以减少起夜概率

●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等

●不要用脑过度,提前给大脑一个放松和休息的缓冲时间段

●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兴奋和过于悲伤都对睡眠不利

●避免剧烈运动,可以适当地做一些轻柔的活动,如拉伸

●温水泡浴、擦浴或足浴、饮温牛奶等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深睡眠时间

●保持室内舒适的温湿度,创造黑暗的睡眠环境,有助于褪黑素分泌,提高睡眠效果

愿大家每晚都能睡一个好觉,每天拥有好心情!(金锋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