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转换性障碍”高发:揭示身体信号背后的心理秘密
发布时间:2025-02-05 08:30:00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施琪嘉等你是否曾经经历过这样的困扰:身体某个部位突然失去知觉,或者一阵剧烈的头晕让你无法站立,但所有的检查结果却没有发现任何生理原因?事实上,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今天,带你了解一种神秘的心理现象——转换性障碍。
什么是转换性障碍?身体信号背后的心理秘密
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术语,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见,(最开始以癔症或称歇斯底里为人所知,1980 年该名称被取消)。当心理压力、情绪冲突或创伤过于沉重时,身体可能无法承受这些“隐形”的负担,进而通过麻木、运动障碍、失语等症状表现出来,然而所有的医学检查却并未找到明确的生理原因。这种“心理——身体”的交互作用,就像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打乱了身体的正常运作。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施琪嘉等学者在《心理学通讯》期刊上发表了文章《转换性障碍:关注青少年的转换性症状》,特别关注了青少年群体。研究揭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他们在面对无法言说的情感困扰时,容易通过身体症状“替代”表达。
转换性障碍极少单独出现,常与抑郁、焦虑等其他疾病共同出现,且不能由单一的症状予以判定。以往研究表明转换性障碍患者的自杀意念在 19.6%~34.2%之间。
青少年:转换性障碍的高发人群
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患上转换性障碍?这个问题的答案,和青少年正处于个体性格形成与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密切相关。青少年常常因为尚未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情绪,面对学习、家庭和社会中的巨大压力时,往往会将这些未能得到及时释放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无法解释的身体症状。
在这段敏感而充满挑战的成长阶段,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情绪压抑和持续的压力,可能会通过神经系统表现出来,影响到身体的各种功能,最终形成转换性障碍。
转换性障碍的成因:心理与环境的双重作用
转换性障碍的发病往往与多种因素交织相关。在青少年时期,这些因素尤为显著,因为这个阶段是个体性格形成和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文章总结了几大发病因素:
个体因素在转换性障碍的发病中起着核心作用。青少年时期的性格特点,如敏感偏执、情绪压抑,以及持久的心理紧张,都是转换性障碍的潜在诱因。这些性格特质使得青少年在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时,更可能将情绪压抑转化为身体症状,从而引发转换性障碍。
人际及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压力、校园欺凌、人际关系问题等应激源,都可能成为触发转换性障碍的“导火索”。此外,家庭内部的矛盾、健康问题等,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深远影响,甚至在无形中成为转换性障碍的幕后推手。
如何治疗转换性障碍?从心理到身体的全方位康复
面对转换性障碍,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单一的治疗方式,而是需要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
针对青少年转换性障碍,治疗策略强调多模态干预,以心理治疗为核心,辅以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
心理治疗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旨在调整患者的认知模式,减少躯体化症状。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为心理治疗创造条件。
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TMS),针对运动症状提供辅助改善。
此外,跨学科合作治疗模式,整合神经生物学与精神病学的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支持。
结语:让心理健康不再隐形
转换性障碍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疾病,它影响了很多生活中的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我们不能将其视为一种“隐形”的问题,而应当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心理疾病,尤其是像转换性障碍这样的心理与身体交织的疾病,亟需社会各界的理解、关注与帮助。(原标题:“转换性障碍”:揭秘心理压力如何“偷走”你的身体 作者:熊玉倩,施琪嘉等 中国网心理中国合作媒体 心理学通讯杂志供稿)
"亲子焦虑"催生需求热潮 亲子和谐为何千金难换?2025-02-05
心理话题| 我们为什么需要情绪价值?2025-02-05
心理疗愈锦囊|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成长的契机2025-02-05
人勤春来早,这份节后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2025-02-05
远离“节后综合征”:心理医生支招这样“收心”2025-02-05
青少年“转换性障碍”高发:揭示身体信号背后的心理秘密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