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首页  > 行业资讯

心理中国论坛 | AI如何赋能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24-08-26 09:33:29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赵岩

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当跟上科技发展的浪潮,借力人工智能,因材施教,保护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媒介或工具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是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教师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展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疏导心理困惑。二是人工智能平台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和浏览关注的兴趣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制定心理健康指导方案,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自我探索,提升心理素质,挖掘心理潜能,走出心理困惑,实现个性化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提高心理健康监测与评价的客观性

心理健康监测与评价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项专业的基础性工作,客观、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监测与评价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早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监测与评价主要依托心理量表和日常观察等主观的、静态的数据收集方式,无法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高效、客观地评估和预警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危机事件应对中“捉襟见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评价,一方面采用人工智能多途径采集和综合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使用多维指标进行心理健康评价,实现心理健康监测从静态监测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心理健康评价从主观评价向大数据算法的转变,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监测与评价方式主观、低效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全数据采样的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分析对比群体和个体历史数据,根据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等智能预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人工智能依托实时动态的全样本的数据全采样和深度学习算法,有效整合已有评估结果动态获取数据全貌,有助于解决各种评估“以偏概全”的先天弱势。

提供个性化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个性化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一是人工智能可以提供生活化的心理辅导。生态瞬时干预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中,通过智能对话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其特点是在大学生有需要时,实时提供心理帮助,不受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因人而异地为学生提供不同组合的放松训练形式,放松方式的选择不是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个人的数据为个体量身定做,最后会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一种最有效缓解焦虑的放松方案。二是人工智能可以优化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患有焦虑障碍,社交技能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沉浸式虚拟治疗干预。近25年来,VR技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潜在治疗价值已经得到验证,它已成为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的一种有效且低廉的辅助手段。三是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替代心理咨询师,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引导式自助语音服务、聊天机器人、共情计算机等基于网络的咨询服务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提供24小时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增加大学生获得心理帮扶的机会,扩大心理健康体系服务的对象,为大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提升心理危机预警预防的精准性

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预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底线工作,也是建立和谐校园、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人工智能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学生的心理问题。生物-心理-社会特征多模态数据更全面充分地解释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人工智能的最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对多维数据的处理,它可以高速处理学生电子健康记录、行为管理数据集、可穿戴传感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库以及社交媒体等的大量数据,对学生生物-心理-社会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筛查心理问题,制定心理危机风险预测模型,确定个体对心理疾病的易感性及风险性,帮助心理教师对大学生开展精准的心理帮扶。人工智能可以增加心理危机危险信号识别的时效性。随着社会环境和媒体环境的嬗变,引发大学生心理波动的诱因也是动态的,复杂的。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大学生群体数据进行全采样,通过系统深度学习训练,智能化动态修正和更新影响因子及其权重,优化迭代测试模型,可以快速识别影响大学生心态的因子波动,不断修正评估该因子的权重,在自动修正中不断更新算法,准确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危险信号,筛选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确定立即需要心理咨询与辅导的重点关注学生群体,提早对危机源进行干预。

总之,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将迎来新的机遇,也会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借助人工智能的优势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要解决人工智能的算法偏见及服务伦理问题等潜在隐忧,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文汇报 作者 赵岩 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