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育变革从心开始 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17 10:30:25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佚名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确认识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青少年时期既是个体生理、心理飞速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极具敏感、不稳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时期。
今年4月份,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如何判断一个人心理是不是出了问题?如何防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们又该如何正确看待?《对话》邀请到相关部委、学校、专家、家长等多方代表:
王嘉毅 教育部副部长
董 奇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
姚宏文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
仲红波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阮叶萍 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邵志豪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芦咏莉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官锐园 家长代表
共同就青少年心理问题展开讨论。
——如何判断学生心理健康?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 姚宏文: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有问题,一定要看他们的行为、情绪,或者社会功能(例如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是否发生了变化。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 董奇:一个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家庭生活中,总会遇见各种发展性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和同学、家长交往有小的矛盾分歧,它不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会构成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再严重一点就属于心理障碍,有严格的临床标准。
——什么会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 姚宏文:我觉得生活方式问题,比如饮食不健康、作息不规律等。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 董奇:人有个特别重要的部位就是大脑,凡是用脑多的事情,都可能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不恰当使用脑,大脑长期疲劳,可能导致大脑出现问题,而我们的心理、情绪、行为都是脑的功能,这样一来自然就会出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 王嘉毅:我个人认为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的,导致他们失眠、焦虑等,逐步积累,最后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
王嘉毅 教育部副部长
——什么样的家庭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书记 姚宏文:我觉得家庭非常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通过镜像神经元来感知家人的言传身教,来获取父母的行为习惯,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特别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到家庭中。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芦咏莉:父母天天吵架这种情况,最典型的特征是孩子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他会用有“刺”的方式去表达,讽刺和挖苦。因为他不知道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该怎样去倾听,也不知道该如何退让和包容。这种孩子的内心不安全,他不知道怎么去赢得别人对他的喜爱,也不会表达对别人的喜爱。
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阮叶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待过高,学生对自己的期待过高,会导致期待与能力之间有一定不匹配的现象,从而导致心理健康的问题。我想还是要还学生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成长空间。
——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育部副部长 王嘉毅: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所有学校都要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按要求配足心理健康老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筛查。希望能够综合施策,使学生健康、阳光、自信、开放地成长。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芦咏莉:家长一定要警醒自己,对孩子的爱藏起一半,不是有爱有资源就替代孩子做所有的事情。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 董奇:“儿童青少年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对象以在校的中小学生为主,研究他们脑的发育、心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只有把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规律更详细、更精准地描述出来,我们就能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部副部长 王嘉毅:体育是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渠道,现在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每天要两小时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让学生强壮身体,享受运动的乐趣,还可以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习集体合作等。
暴力事件冲击心理有害健康 心理学家给出“安心”建议2023-10-17
对话:教育变革从心开始 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2023-10-17
AI心理服务机器人:帮人们自助解决心理问题2023-10-17
如何区分是青春期叛逆还是心理出了问题2023-10-17
职场社交让内向人备受困扰,有必要改变吗?2023-10-17
世界说 |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英美等国如何应对?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