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沈中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早发现、早干预?
发布时间:2023-10-11 10:46:08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李灵——专访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高级心理咨询师沈中华
青春、阳光、活力、热情……提到青少年,大家都会想到这些词汇。但实际上,焦虑、压力、抑郁也是青少年的“热搜词”。
一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12亿青少年(10~19岁)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70%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没有在早期得到适当的干预,甚至没有被发现。
相较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郁症常常被误解为“叛逆”,不仅无法得到及时救助,反而被推向更为沉重的深渊。
正在接诊患者的沈中华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供图
为什么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沈中华提出以下几点:第一,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及家庭教育不当,离婚、隔代养育等家庭中的孩子心理相对较敏感,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第二,拔苗助长,“内卷”式学习,学生的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第三,青少年接触网络过早,了解太多与年龄、心理不相符合的信息,无法判断、识别这些信息的真假,接触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图片,暴力模仿等;第四,急功近利的社会急躁情绪的感染,影视作品追崇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不当宣传等社会风气更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第五,缺乏压力的宣泄途径。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学习压力:对于不少青少年来说,读书成了唯一的事情,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虽然家长会说“你尽力就好”,但往往一句“不用你操心,你还是去看书吧”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其实,生活技能和学习同样重要,会修理小东西、做饭、洗衣服、整理房间等,在学习面临挫败时会成为他额外的支撑。
人际交往:自我统一性是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变化和性成熟的过程,青春期开始,他们开始慢慢脱离父母,不会再完全依赖父母,甚至想独立于父母之外,自己给自己做主,以自我为中心,既想要求独立,又担忧害怕挫折。这时候,一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尊心较强的青少年就容易产生自卑、胆怯,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而产生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被人孤立、校园霸凌的事件发生。
焦虑:无故、过度的担心,甚至出现早醒、心悸、气紧、胸闷、出汗、消化道症状、无故的腹痛等躯体症状。
强迫:控制不了的思考,反复地检查、洗手、擦拭等行为。
不良嗜好的养成:抽烟、饮酒、沉迷网络、暴力行为等。
抑郁(最常见且最严重):长时间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动力下降、缺乏;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自伤、自残的行为,抑或轻生的念头。
多一点关心,少一点不耐烦
如果青少年出现焦虑不安,无故哭泣、脾气暴躁、封闭自己、社交缺乏、动力下降、绝望、无助、内疚、食欲减退、失眠,无故迟到、早退,厌学等明显的反常情绪,家长就要注意了,很可能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具体要怎么做呢?
该院神经内科曾接诊过一名住校高中女生,因为期中考试发挥失常,在教室伤心难过,却被老师责备“娇生惯养、经不起打击……”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女生的妈妈。女生的妈妈认为老师的做法欠妥,第二天去学校找老师理论,但老师仍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这位妈妈便找到班主任、校长理论……
“但是女孩并不知道妈妈为自己做了这么多,直到在我们诊室,她才了解到妈妈一直在学校为自己‘打气’的经过,瞬间抱住妈妈大哭。”沈中华说,最终,这名女生的心结解开,抱着妈妈边哭边说:“以后我什么都不怕了。”
还有一名6年级的孩子,长期存在自伤行为,因为情绪不好,晚上失眠严重,连续几天半夜给不在家的妈妈打电话,第三天的时候,妈妈有些不耐烦,甚至对着孩子发火“你半夜不睡觉干什么,老是半夜打电话,我累了一天了很困,有什么事情白天再说……”
在医院诊室里面,孩子边讲边哭:“妈妈一点都不理解我,真的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沈中华说:“其实我们可以反思,当孩子半夜都不睡觉的时候,家长是否可以给予关心询问,如‘怎么了,需要什么帮助吗?’等简单的关心和支持,也许孩子情绪问题的转归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从这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家长的态度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影响,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多陪伴、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多接纳、少批判,同时要耐心询问、仔细观察、换位思考,给予信心及支持、积极干预、寻找宣泄负面情绪的途径,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医师简介
沈中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高级心理咨询师,曾在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等地学习进修。沈中华擅长抑郁症、焦虑症、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酒精依赖、物质滥用、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疾病诊治,熟练掌握动力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等技术(重庆日报 文/李灵)
热点观察:习惯性反问,为何如此令人讨厌?2023-10-11
公开课:一上班就倍感压力?5招积极应对“职业紧张”2023-10-11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父母要关注这些变化2023-10-11
公开课:焦虑症≠胡思乱想 ,6个方法缓解焦虑2023-10-11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2023-10-11
心理研究:可通过验血诊断双向情感障碍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