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与孩子正确相处?心理医师:不妨“蹲下来”
发布时间:2025-09-28 09:30:55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纪文伶9月27日,在重庆市渝北区同盛路社区,20多个家庭参加了上游新闻“阳光心桥”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活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睡眠心理科主治医师、主管心理治疗师李齐寅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亲子心理健康课。
本次活动,由上游新闻阳光心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和上游新闻帮帮频道联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举办。
活动现场。 上游新闻记者纪文伶摄
李齐寅一来就给现场的父母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跟孩子相处是什么样的感受,有没有觉得有时会“鸡飞狗跳”?妈妈们忍不住笑出了声音,频频点头。李齐寅在长期与孩子以及家长打交道时发现,现代家长普遍面临着“两头不讨好”的夹心层压力、被“网络标准”审判的压力、沟通无效的挫败感。
活动现场。上游新闻记者纪文伶摄
台下有妈妈表示,经常告诉自己“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但完全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熬”出头,“育儿的烦恼有时真的很让人崩溃!”
李齐寅表示,当父母发现和孩子的关系有些令人不舒适时,要考虑自身角色是否得当: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同盟,而非绝对的上下级关系。同盟关系鼓励支持发展、独立、思考,上下级关系则是鼓励执行、服从、规则。
她建议,父母都不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换个视角、换个心情、换个姿态。
李齐寅拿网上一个曾经很火的视频举例:房间的地上被宝宝摆满玩具,从妈妈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片狼藉,看着心烦,但其实只要俯下身就会发现,从宝宝的视角看过去,这些玩具都是以井然有序的姿态呈现,是宝宝精心摆出来的小小世界。
李医生解释说,这里的“蹲下来”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态度。她建议父母做孩子的“情绪侦探”,而不是“行为法官”:看到孩子哇哇大哭时,后者的本能反应是,“怎么又来了,快别哭了!”前者却想的是,“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难过……”而这才是父母与孩子正确的连接方式,“有时候,我们本能地拒绝任何负面情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情绪处理上还需要修行。”
她提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父母能“吼”孩子吗?有的父母会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但经常吼孩子会对他们的大脑发育和功能产生影响,不仅可能会让孩子的大脑结构发生变化,还会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产生深远的潜在危害。李医生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个“永不犯错”的完美孩子,而是培养一个能从错误中站起来的坚强孩子。“吼”可以是手段,但不能是发泄。
“孩子借由我们而来,却并非为我们而来。”李齐寅说,作为父母,最深情的给予,不是塑造,而是守护。
现场的父母把要点认真记了下来,纷纷表示“非常实用”,专家的建议让自己耳目一新,也对跟孩子相处的模式有了新的思考。(上游新闻记者纪文伶)
心理"感冒"须重视 :整日悲伤、变"懒"……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2025-09-28
父母如何与孩子正确相处?心理医师:不妨“蹲下来”2025-09-28
福建首个快速抗抑郁中心在厦门成立 重度患者24小时内缓解症状2025-09-25
“阳光型抑郁”再上热搜!心理治疗师:更隐蔽,也更危险2025-09-25
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十种方法,请家长收藏!2025-09-25
心理百科|让大脑重启!看运动如何守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