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心理指南:五大“锦囊”助中小学生从容迎新学期
发布时间:2025-08-28 11:20:13 | 来源:中国网心理中国 | 作者:于娜新学期即将开启,青岛市北区教体局为帮助中小学生及家长在开学前调整身心状态、平稳过渡至学习生活,发布《中小学秋季学期开学心理调适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作息、沟通、屏幕管理、学习、情绪支持五大维度提供实用“锦囊”,助力新学期“心”适应。
聚焦“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指南》建议家长与孩子共同微调作息表,保持起床、三餐、睡眠等基本作息框架稳定,避免因晚睡晚起导致生物钟紊乱、产生烦躁情绪;同时鼓励孩子每日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跳绳、游泳、骑车、快走、球类运动等,通过运动释放活力、调节情绪。
在“深度沟通与用心陪伴”方面,《指南》提出三项具体做法。一是“每日一赞”,家长可试着放缓节奏、放低要求,多用鼓励式语言每天称赞孩子1—2个优点,还可适当设立奖励机制;二是“每日一聊”,尝试每天抽出15分钟与孩子开展非学业类深度交流,专注倾听孩子的感受与想法;三是“每周互动”,设定专属亲子互动时间,由孩子主导选择活动,家长全身心投入,以此建立安全感与亲密感。
针对“屏幕管理与丰富体验”,《指南》建议家长与孩子温和且坚定地约定电子产品每日使用时长、时段与内容,鼓励将屏幕时间用于查资料、看纪录片或学编程、绘画等学习场景,家长同时需做好示范;此外,可通过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支持其兴趣发展、创造社交机会等方式,丰富孩子假期生活,让孩子在喜爱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对于“自主学习与缓解压力”,《指南》强调家长应避免过度施压,遵循“适当适量、循序渐进”原则帮孩子安排学习任务;同时要倾听孩子需求,基于其自身规划提供合理建议,以支持者、资源提供者和提醒者的角色,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平衡学习与娱乐。
关于“情绪发现与支持”,《指南》明确情绪是“信号灯”。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家长要告诉孩子“有这些感受是正常的”,避免直接批评或否定。应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耐心倾听,再引导其通过倾诉、运动、听音乐、画画等健康方式表达与调节;同时要告知孩子积极求助的重要性,若发现孩子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或行为异常,需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青岛晚报记者于娜)
秋季开学心理指南:五大“锦囊”助中小学生从容迎新学期2025-08-28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孩子抑郁了 家长如何做好“坚实后盾”2025-08-28
心理医师说|孩子不想上学?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2025-08-28
心理百科|得寸进尺效应:那些我们不知不觉中越过的界限2025-08-27
湖南出台省级法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立法疏解“少年愁”2025-08-27
AI可以当心理咨询师?在应对复杂心理问题时存在严重局限!2025-08-27